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是我国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是我国主要的招生制度。它涉及利益攸关者的机会分配,影响社会公众的制度预期。在现实条件下,高考进行多元化改革涉及面广,即考试内容与科目、考试形式、考试评价标准、考试命题等,正确认识其发展方向。才能完善与推动高考发展。  相似文献   

2.
用Z分数评价学生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实施重大改革,对数学教育评价的正确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作出正确评价是进行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如何进行考试,怎么看待分数,对于改善教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数学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学考试")是汲取科举考试精华、融入现代教育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形式。但长期以来,自学考试机构存在着重视考试、忽视学习过程的倾向。就自学考试的管理体制而言,基本是一种考试管理体制,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存在着局限性。社会助学是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存在的基础。就如何正确认识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工作,笔者力图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助学工作、完善自学考试教育功能的一揽子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自学考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服务对象、教育形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基于此,如何正确认识自学考试的发展定位、及时总结和梳理自学考试呈现的新特点,是自学考试未来发展重要问题。笔者从国家法律规范和自学考试自身实践发展的两个角度,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自学考试教育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一些认识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大学考试中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目标测查错位;内部考试标准不高,管理不严;考试功能未全面发挥;考试方式单一;考试中充斥着许多不公平现象等。鉴于此,我国大学考试改革应从五个方面着手;转变考试观;加强对内部考试的管理,充分发挥外部考试的功能,并处理好二的关系;积极探索新的考试管理形式,正确认识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使考评有机结合起来;提倡乐生教育,逐渐淡化考试。  相似文献   

6.
科举是我国帝制时代的文官选拔考试制度,自公元605年创设至1905年被废止,运行了1300余年。对于科举运行中暴露出的其在激励教学的同时又必定牵制教学,追求公平的同时不得不损失效率等问题的客观分析与审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教育选拔考试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公正评价教育选拔考试制度,科学地把握考试改革。  相似文献   

7.
考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考试发展和科学化应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继承传统考试经验和借鉴国外现代考试的理论、技术、手段及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减少或避免考试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近年来,“应试教育”、素质教育问题的提出和激烈争论,从一个方面突出反映了人们在考试和教育关系问题上认识的巨大差异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有些同志认为,考试是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尖锐对立的。有些同志认为,考试与素质教育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并不矛盾,素质教育不能摈弃考试。…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认证考试,即确认考生达到某种教育或培训目标从而符合某种学历教育资格或非学历培训标准的考试,也即是达标考试或合格考试。我国自学考试教育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本文就自学考试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就其与国外相近教育形式作出比较和分析,对我国自学考试教育现有课程设置的优缺点进行了研究,并对自学考试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考试机构管理体制的比较与改革方向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开发各类大规模教育考试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当前我国各级教育考试机构,同时肩负着教育考试的管理职能(代表国家与政府)与业务职能,这种状况是我国教育考试业务水准长期以来不能得到切实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与美英教育考试机构管理体制的比较,指出了我们与其业务水准之间的主要差距。新时期我国教育考试机构改革进程中,管理职能与业务职能是否可以分离,尚有歧义。分析指出,加快培育发展我国教育考试中介组织机构,形势迫切,现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考试问题是学校教育的焦点,也是一个难点。考试是伴随着人类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及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考试制度的国家。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而是旨在纠正那种把考试作为目的的错误教育思想。因此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考  相似文献   

11.
教育考试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考试类型,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和人力保障才能得到良好、有序发展。而教育考试机构如果想要快速发展,加强内部控制是一个比较稳妥与有效的办法。本文对当前我国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明确了其作用和意义,以期为我国教育考试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开考专业问题,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要使开考专业合理和科学,不仅要真正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掌握办考条件,而且要正确认识自学考试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把自学考试这个子系统放在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大系统中进行考察,自觉地使开考专业利于促进整个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开考专业问题的研究,涉及教育发展战略特别是自学考试发展战略、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多方面的问题。限于笔者的水平,本文仅就优化专业结构的一些有关问题,谈谈粗浅看法。一、要充分重视自学考试的开考专业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我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高考都实行了“3 X”考试。至此,我国内地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完成了从“3 2”向“3 X”的转变。新的考试模式对中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正确认识综合考试的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高中复习和教学工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三教学中的经验,谈一谈对文综试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新一轮高考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密不可分,给考试命题和评价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主要是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做好考试评价工作,具体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正确认识核心素养的涵义,确定坚持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测评为主;二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情境化命题模式,确保试题选材的现实性和真实性;三是研讨新形势下考试评价对教育发展的功能,拓展考试评价的服务范畴。  相似文献   

15.
该课题经教育部考试中心科研处批准立项为“九五”科研课题。现就课题的有关情况作以下说明。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1.我国教育考试的现状我国是教育考试历史最长,参加考试人数最多,教育考试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在我国具有国家教育考试性质的考试种类已发展为五大类型、十二项教育考试,是一个纵横交错,考试性质、考试层次、考试目的各有区别的“庞大教育考试家族”。每年参加各类教育考试总人数已突破5000万人。从事各种教育考试及招生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已逾十万人以上,参与此工作的兼职人员更有近百万人。因此,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大规模教育考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它是我国8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的教育形式。我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推动自学考试的发展,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对自学考试的性质、任务、机构、考试办法、考试科目以及毕业生待遇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从而为我国自学考试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1998年国家颁布的《高等教育法》又明确规定:“自学考试是我国的一项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从而进一步确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学考试以…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具有优秀的潜能 ,这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一块基石。教育潜能具有潜在性、极限性、差异性、转化的动态性特点。教育潜能可分为体能和智能。后天教育潜能是可以丧失和恢复的。认知教育潜能具有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教育手段在成才中的地位 ;正确认识考试在选拔人才中的作用 ;对极限体育的指导 ;对因材施教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育考试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关乎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因此,做好教育考试事业“十四五”谋划,对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与选拔制度,实现教育考试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聚焦人民关切,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向纵深实施高考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不仅为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9.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最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这次课程改革遵循“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因此,立足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去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对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会有所帮助。以新课程的理念作为切入点,从教育的合理定位入手,进而对我国传统的教育哲学、教育功能、教育管理、教师教育、学校教研、考试、学生学习负担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为其定位,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传统教育,并为新课程注入活力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其教育理论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潘懋元教授有关高校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等学校学业考试三方面的理论。是中国特色教育思想体系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