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警广东总队佛山市支队领导采用多种形式培养报道员,为报道员办实事,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写稿的积极性。支队连续两年被总队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为报道员办实事,给他们创造一个适于成长驰骋的空间。该支队采取到基层中队考察,从兄弟单位“挖”人才等方法,挑选报道员,不断充实报道队伍;对专职报道员,采取聘请新闻单位的名编辑名记者到部队授课或送优秀报道员到报社深造等形式,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在年终评比中,对于完成任务较好,成绩比较突出的报道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在入党、提班…  相似文献   

2.
1995年12月,大学毕业后在家乡某中学任教的杨延伟、顶着家庭和社会诸多方面的压力,毅然辞职,报名参军到武警四川总队自贡市支队,当了普通一兵。1996年底,杨廷伟凭着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对新闻报道工作的热爱,调任机关专职新闻报道员。为尽快掌握新闻写作技巧和提高理论水平,他在虚心向领导和同行请教的同时,翻阅支队图书室里所有关于新闻和写作方面的资料,剪贴了10多个资料本;用津贴费买来《新闻学》、《新闻写作入门》等十多本专业书籍进行学习;并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听半个小时广播新闻,看半…  相似文献   

3.
张中军1991年穿上了橄榄绿,自投身部队这个火热的天地后,军营中的一些新人新事不时在他的心中荡起阵阵涟满。由于他入伍前在县广播站搞过报道工作,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他便用自己的笔去汇歌军营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小伙的才气很快得到部队领导的赏识,将他分到武警山东总队二支队专职搞新闻报道工作。这下张中军如鱼得水,写得更勤了一H要有好的新闻线索,他保证不过夜,有时通宵达巴地写作,眼睛都熬红了,但他乐此不疲,从不叫苦。张中军对新闻有一种执著的劲头儿,他说,要写好新闻,一是要善于发现好线索;二是要有一股拼劲。1993年…  相似文献   

4.
初识徐立舜,是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的洞庭湖大堤上。他高高的个子,手拿采访本,满头大汗,穿梭在大堤上。白天参加抢险战斗,晚上则挑灯夜战,并常常通宵达旦。他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徐立舜,1995年12月从山东淄博一个僻远的山村入伍后,爱上了写作。历经上百次的失败后,他的名字终于出现在《人民武警报》上。后来,政治处一位新闻干事见他是块搞新闻的“料”,就把他挖去当报道员。不足一年,他开始在《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上崭露头角。为了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提高理论水平,他在虚心向领…  相似文献   

5.
“‘兵记者’”是机关里的一名报道员。机关里的军官几乎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们都很佩服这个义务兵。义务兵叫吴军,是从陕西子长县入伍的农村娃,他被四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战友都叫他“兵记者”。集团军首长拍着他肩膀说:“了不起”。新闻系的教授看着他叨多万字的笔记说:“不可思议”。_吴军入伍后被分到某团四连。—“最好找个城市兵,文化高,脑子灵”,一天他隐约听到团政委找指导员选调一名报道员,心里一急上去就跟人斗气:“俺是个农村兵,可和贾平凹是老乡,写新闻格准行!”。·政委和指导员会心一笑,便让他以当时全团整修靶…  相似文献   

6.
说马祖虎忙,他真够忙的。他的本职工作是电影队队长兼放映员,还兼任放像员、广播员、俱乐部管理员同时也还是个业余报道员。在他的“档案袋”里,因为搞新闻,竟有6张三等功卡片。打开他那一本本精致的剪贴本,简直使人难以相信,他先后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大大小小的各类稿件有1200多篇。马祖虎处处留心,多思善想。那次,他到合肥市拿影片,发现不少个体商店既收购又销售旧家用电器,马祖虎一想,便动笔向几家报社投稿。没想到,两个星期后,《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市场随笔》栏目刊用了这篇《收售旧家用电器好!》的文章。这是他的处女…  相似文献   

7.
宋红翠的名字,从1993年在《昆仑》、《解放军报》、《前卫报》等新闻文学媒介上就认识了,虽不曾谋面,却从其描写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鲜活灵动的诸多人物形象与字里行间,读出了一个女军人独特的灵秀和刚毅。初春,笔者来到地处泰山脚下的第用医院,在全军骨科中心整洁的病房里见到了身着白大褂、头戴护士帽、落落大方、举止麻利的宋红翠。当时她正坐在病床边,床上的小男孩因小腿骨折,痛得直哭,父母劝不住。宋红翠小声地唱起了儿歌,一会儿功夫,小朋友的脸上便露出了笑容。宋红翠是以这种温柔细腻的感情和细致入微的爱心去体贴关心病入…  相似文献   

8.
郑旭燕,146医院一名普通女护士。从去年下半年起,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前卫报》等报刊上见稿60多篇。这名正处花季年龄,并身临护理一线工作的护士,是怎样利用繁忙的工作之余,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郑旭燕住在6人一室的集体宿舍里,一个唯一的床头柜,是她深夜加班写作的“书桌”。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志休息,她把本来瓦数就不大的台灯再用一张报纸罩起来,悄悄地埋头耕耘。她几乎把所有的星期天、节假日都用在了业余写作上。她说:“我盼节假日,为了有一个更安静的环境,去更好地学习与写作。”离医院只有一墙之隔的公…  相似文献   

9.
如今,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都指挥学校宣传文化科干事唐旭,成了金川武警部队中小有名气的新闻人物,文学创作天地里一株充满青春活力的新苗。1979年,小唐怀着志愿献身祖国公安保卫事业的信念,加入到人民武警的战斗行列。火热的警营生活,可歌可泣的英模事迹,亲密无间的战友深情,那些默默无声作出牺牲的军人妻子的高尚情操,每时每刻发生在身边的凡人新事……,激发起他的创作热情,激励着他拿起笔。然而,自学者的道路并不平坦。开始,他满怀热情,接连发出五六十篇稿子,得到的回答,是不间断的退稿信。小唐没有因此灰心泄气,他把所有的退稿,一一认真分析了  相似文献   

10.
拿笔的警官──记武警凉山州支队政治处宣传股长缪孝恩罗淙1995年10月2日18时30分,西昌发往成都的332次列车徐徐离站。在9号硬座车厢里,一位警官伏在窄小的茶几上正奋笔疾书。车厢昏暗的灯光迫使他不得已把眼睛贴在稿本上。次日6时30分,火车抵达成都...  相似文献   

11.
武警日照市支队是个七类支队,干部战士满打满算相当个大连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支队,今年以来,却已在《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等报刊见稿50余篇,仅中央级报刊就占20多篇的骄人战绩令一些一类支队自叹弗如。熟悉内情的都说,支队新闻报道工作站走在了总队的前列,关键是有一位善于抢占报道制高点的带头人──政委刘云明。刘政委常说,报道如打仗。打仗讲的是抢占制高点,作文也是一样。只有抢占了制高点,写出的东西才是新闻单位最需要的。同时也是读者最感兴趣的。他抢占制高点主要有三招:第一招:吃透“两头”再动手。刘政委…  相似文献   

12.
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他,一身正气,嫉恶如仇。他,用青春和热血在秦巴山区谱写了一曲曲爱民赞歌。他.先后被表彰为“武警部队自学成才先进个人…‘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安康市拥政爱民模范”.武警陕西总队“学雷锋先进个人”,5次荣立三等功。他.就是武警陕西总队安康支队政治处上±报道员李奖殿。  相似文献   

13.
厚厚的3个稿件剪贴本,可圈可点的数10篇获奖作品,是李清飞4年来辛勤耕耘的结晶。李清飞认准了的事,就鼓足勇气去做。新闻稿件需要政治机关盖章证明,有的战士写了稿件是“丑媳妇怕见公婆”,结果在自个)[手里就夭折了。李清飞不怕,隔三差四往机关跑,人家盖汇款单,包裹单,他盖个故事、小消息。跑得多了,机关干部都认识了他,有人开玩笑说:“小李,好勤奋,什么时候报纸上见大名啊?”“会见的,会见的。”’他二脸真诚。只要有环线索,不管是本单位的,还是外单位的,李清飞都敢去采访。他采访的对象,F到列兵,上到将军,对事不…  相似文献   

14.
30多斤的摄相机、背包机压在他的肩上,大汗淋漓的他却依然谈笑风生,那双四处搜寻新闻线索的眼睛似乎永远都不知疲惫,他就是青岛警备区战士报道员姜永军。1992年7月,他在长山岛拍摄的专题片“九个老兵”,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被中央电视台和军区分别评为一等奖,突出的成绩背后,付出的是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1993年,从中央电视台军区记者站学习一年期满后,他就扛着摄相机正式开始了他一直探索追求的新闻报道工作。他虽在摄编技术上功夫过硬,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设备不全,只能进行拍摄而不能进行编辑,为了克服困难,他带…  相似文献   

15.
“点睛一笔”的由来在工程兵工程学院新闻报道者的眼里,郭政委是一个“报道通”。新闻稿件凡经他手后,便如画龙点睛,俗语生辉,于是便有了“点睛一笔”的称誉。系文书小张高考落榜后,怀着报考军校的愿望参军来到部队,在新兵连里就常写点小稿为各方所关注。郭政委刚来一系报到的那天,背包一放,便“召见”了小张,见他是个报道员的好苗子,便有意培养他,并送给他几本关于新闻写作方面的教材,鼓励他在不耽误复习文化课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小张在郭政委的悉心指导下,V管齐下。半年刚过小张不仅文化成绩上去了,报…  相似文献   

16.
北方深秋的寒风,刮走了营区的最后一片绿叶,清冷的月辉下,戴宝庆怀揣着采访笔记本,兴冲冲地走向宿舍。万籁俱寂,隔壁宿舍传来两个人悄悄的对话声:“退伍战士的名单已确定了,有没有戴宝庆?”“没有,他得继续留队。”“他都第六年兵了,是想转志愿兵?”“不!上级有规定,病危和濒临死亡的人员不准退伍。”戴宝庆心里一愣,他此时才意识到自己身患重病,难道这可恶的白血病就要让我告别这个世界了吗?不能!还有那么多的稿件等着我去写。随即,他铺下稿纸,把刚刚采访到的新闻素材倾诉于笔端,化作一行行饱蘸生命激情的文字……也许…  相似文献   

17.
三大本厚厚的用稿剪贴本和10多个令人惹眼的获奖证书,足以说明小苟的5年军旅生活是充实的。言及写新闻,小苟说:“只是因为爱”!和他接触时间长了,才知道他对写新闻爱得是那么艰辛,爱得那么痴迷。小苟入伍来到某工程团四连,官兵们长年累月在深山沟里挥汗筑“龙宫”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他,他发誓要把官兵们的苦累与欢乐,追求与奉献,写成新闻登在报上。一天施工下来,他累得腰酸背届,别的战友一下班就倒在床上睡觉,他则抓繁时间读书写稿。不到一年,他寄出去70多篇稿,却全无音信。小苟并不气馁,仍就痴写不断。他坚信:精…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底,你打着“学技术”、“发家致富”的“小算盘”穿上了军装。由于你写得一手好字,把连队黑板报办得有板有眼,不久,一纸命令,当了连队文书。自当上文书的那一天起,你就琢磨如何干好这项工作。针对连队点多线长、人员高度分散的特点,你建议连队办《银线月报》和《对哨广播》,并毛遂自荐担任这“一报一台”的“总编”。从此,你白天深入各分散点了解情况,晚上把自己关在屋里写稿编稿。仅半年时间,这两项工作就干得很有成色,上级机关的同志还总结了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刊登在《通信战士》杂志上。1984年夏,连队驻地街道失火…  相似文献   

19.
1989年3月,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的吴世军,到部队后却有了做一名新闻报道员的梦想。有人劝他说:“你文化基础差,想搞新闻报道行吗?”可他偏偏不信这个邪,走上了充满艰辛的自学之路。他省吃俭用,从津贴中挤出1000多元钱,买回写作书籍,一点一点地学,一本一本地啃。7年来,他做读书笔记础多万字。起初,他投稿200余篇,都石沉大海。面对困难,他毫不气馁,而是迎难而上。他一面坚持自学,一面向老新闻干事和报社、电台的记者编辑们拜师学艺。有一次,他母亲因严重的冠心病复发,生命垂危,家里连续拍了3封电报,他都悄悄地把电报揣在兜…  相似文献   

20.
某仓库政委李树耀对新闻报道工作十分重视,在他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仓库就走出了报道工作的低谷,在中央级报刊、电台上搞80多篇。李政委到仓库上任后,发现报道员整天条在机关闭门道车,写出来的稿子新闻性不强,命中率不高。他便和报道员一起查根源,研究怎样深入基层挖掘有价值新闻的问题。为了带头下基层,扬捉有价值的新闻,李政委打起背包住进了仓库的勤务连。在勤务连,他通过了解发现,连里有名叫孙涛的战士,家是陕西西安市的,父亲是西安市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母亲是一家财会公司的经理,孙涛自己入伍前是西安市个体出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