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是一条不断追求"科学化"的道路,其背后隐含的是对学科发展确定性的寻求。随着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和成熟,非确定性特征却日益凸显。而以确定性的寻求为视角,通过梳理国内外教学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可以揭示当前教学论研究中"非确定性"的存在合理性,进而论证了教学论研究的本体论承诺,即非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寻求。并且,在此基础上,从内在机制和外在保障两个方面提出超越非确定性的教学论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敬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1):9-10
逻辑变项是逻辑形式中可以变化的部分 ,但是 ,逻辑变项的变化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而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逻辑变项进行的任何变化都不得超越逻辑常项规定的特定范围 ,这就是逻辑变项的确定性 ;逻辑变项在逻辑常项规定的特定范围内可以进行变化 ,这就是逻辑变项的非确定性。逻辑变项就是这种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统一。正确地理解和认识逻辑变项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 ,对于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逻辑形式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性是人类认知和生存的基本状态,追寻确定性则是面对这一境况的必要选择。有三种对于确定性的现代寻求值得我们考察,这些寻求不同于传统哲学在认识论或宗教在信仰方面的追求,都直接指向未来和人类行动。它们的思考共同给我们展示了在面对未来时所应采取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4.
姚新立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24(5):12-15
在充满危险的现代社会里,个人的命运在一种偶然的状态中,虽然这种偶然性是对自然必然性的胜利.但这还不是自由王国.个人不仅没有获得自由,反而被偶然性和外在的关系所统治,所以确定性成了现代人最迫切的追求.现代人借助工具理性,借助货币,但都没有获得安全感即确定性.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为现代人解决困境提供了一种原则性高度. 相似文献
5.
教学评价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课程改革之后教学评价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评价的标准、内容、方式都会牵动评价的结果。本文拟重点从评价标准、内容、方式等方面研究美术教学评价的非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教学论研究中的本体论思维主要表现在:研究目标方面,相信教学有本质、规律等关于教学的普适性的存在,期望能从抽象的概念、逻辑的推演中获得关于教学的真理性的认识,忽视教学中那些现实的、具体的、偶然的事件和现象;研究范式方面,习惯于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以建立普适性的、能解释一切教学场域中发生的教学现象的宏大体系为旨归。本体论思维下的教学论研究陷入了教学理论发展僵滞和教学实践得不到有效的引领和指导的困境。实践思维是教学论研究应该关注的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7.
李亚红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5):201
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是比较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它们的探讨不仅有着一定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教学实践也着一定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从概念、基本的范畴体系和体系特征等角度对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加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9.
论教学论研究中的“失语”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师大学报》1998,(4)
由于背离了学科研究的本质意义,以往貌似理性研究的教学论研究,生产出的却是非理性的产品;同时,由于学科研究中的实用主义倾向,理论之树同样不能结出生命之果。兼之研究中的功利主义倾向,致使教学论研究处于贫困、“滞胀”状态。而若要使教学论研究走出“失语”的不良境地,关键在于确定以人文关怀为基本理念,面向现实,“回到理论本身”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研究范型。 相似文献
10.
赵虹元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2):83-85
教学本体论研究是教学论学科发展新的生长点,其实质是以教学实践为中介的人与社会关系的本体追寻,只有准确地把握教学本体论研究的范畴与取向,才能有的放矢地推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前进。 相似文献
11.
魏砺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4):64-66
通过对教学论研究对象不同观点的梳理,明确了当前研究界关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共有六种观点,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教学论学科性质裁剪研究对象,一是混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认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存在分歧的实质在于教学论的学科分化趋势,并主张形成广义教学论和狭义教学论的观点,最后对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提出明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读《教学论研究二十年》和《教学论热点问题研究》这两本书,作者对教学论有了很多的认识,对我国教学论的知识进行梳理,在大量的资料基础上对教学论进行反思,前瞻教学论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于海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1):114-123
五四时期,傅斯年的思想世界异常丰富,有不少关于人生问题的讨论。这些论述是在近代中国心灵秩序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傅斯年寻求确定性的思维取向,也展示了他生命的前半期的生活、思想与精神历程。五四运动之前,傅斯年经历了"小孩子"到"弄潮儿"再到"夜猫"的身份转换,并开始探索人生观以解决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但因五四运动的刺激,他的人生观出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危机,因而他决定赴欧留学,研究心理学以寻求"真我",但终无果而逐渐回到了历史学的实证研究中。在寻求过程中,傅斯年从构建个人、社会与历史的秩序到"改造自己",从信仰到怀疑再寻求,终未跳脱科学实证论的笼罩。他以科学实证论为确定性,却难以安顿人生,这构成了他生命的矛盾,也表征了五四时代知识人的心灵秩序危机。 相似文献
14.
胡晶君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6(3):54-57
现代社会的变化进程增强了人的不确定感,人与自然、人与乡土之间的联系被割断,传统社会风俗、道德规则和价值观的传承被割裂,以往的单一主流价值体系的灌输已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对价值教育的需求。面对这种非确定性的现代价值教育现状,必须改变原来的教育模式,适应多元价值并存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价值教育必然立足于社会的主导价值,并以此为基点来确定价值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即在主导价值"和"的基础上探究大学生价值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以认识论作为教学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既有充分的学理依据,也是纠正人们在教学观念和实践上的偏差,丰富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现实需要.深化、发展基于认识论的教学理论研究,必须改变只注意教学认识特殊性的研究路径,要在全面深刻把握认识活动一般性的基础上,推知教学条件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17.
郭建华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8(4):10-11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法学基本上被法的确定性和自主性两个问题所占据。由此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和纷繁的学说。关于法律确定性的争论实际上根源于法律思维的定位,在法律现象越来越复杂的今天,我们必须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把握这一问题。在这一方面,哈特的“开放结构”语言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教学行为研究的教学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行为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微观研究,它是对教学中师生的行为进行的具体深入的研究,其目的是要通过探究师生教学行为的规律来提高教学行为的效率。它从属于教学论,又是对教学论的具体和深入,对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学主体性的张扬和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正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6):57-62
“教学的存在方式是什么”是教学论必须解决的本体论问题,对此问题研究的最新成就是交往本体论。然而,交往作为人的社会普遍性存在不能反映教学内含价值追求这一本质规定,教学的意义在于它是作为社会规范的知识本视域、教学主体的视域形成的相互作用,理解是这一具体场域存在的基本形式。在理解的意义上,教学是生命意义的存在,它不仅有着丰富的现实存在方式,也有着自身的终极存在方式。只有在理解的意义上,教学的本体论意义才能得到完整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