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人教版·高二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第一部分系原电池教学内容。原电池原理是教学、学习重点,构成条件是教学、学习难点。由于本部分知识抽象,故成为教学、学习的瓶颈。因此,本节教学应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原电池是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2021年版第2章第2节的内容。在课标中对应主题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本节课为新授课(第1课时)。本节内容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延伸与应用,是后续有关电化学知识的基础。传统课堂多注重原电池工作原理应用的教学,而忽视原电池工作原理模型的建构过程及模型的应用。文献中有“概括高一原电池认知模型建立的有效教学策略”[1],  相似文献   

3.
[提出问题 ]在高二化学新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中 ,有这样一个关于原电池原理的实验装置图 (图1) :该装置简单明了 ,对于原电池的组成和原理比较容易看懂。我认为作为一个原理图来说明原电池原理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却存在一些问题。图 1图 2( 1)在该装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A0):141-142
<正>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学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为教材依据,巩固已学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拓展相关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从更高的层次认识和理解原电池。本课教学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二)教材分析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便是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这  相似文献   

5.
必修2中原电池教学位于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第2节,其标题为化学能与电能。学习原电池除了需要化学能能够转化外,更需要知道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原电池中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往往是以离子的形式出现的,因为掌握离子反应十分必要。与此同时原电池教学必然涉及电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电学知识也是必要的。现可以将原电池教学知识链绘制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内容特点“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基本原理”选自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处于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的第3节,其内容要求为“了解原电池及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认识电解在实现物质转换和储存能量中的具体应用”[1]。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 原电池实验是电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理解电化学知识的关键。学生最初接触到的原电池装置是锌片和铜片直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组装而成的(如图1),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装置改为如下图2装置,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以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池的认知原型,构建原电池装置四要素和工作原理的二维认知教学新思路。在真实情境中设计递进式问题和教学任务,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构建认识原电池的角度和思路,学生在充分的思考和讨论中构建起原电池的认识模型,培养学生“模型认知”意识,形成“模型认知”的建构思维,使“素养为本”的教学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9.
《原电池的教学原理》微机软件设计及应用河南郑州铁路一中(450000)杨金有一、制作本微机软件的目的《高级中学课本化学下册》《原电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一节中原电池的教学,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原电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电池工作的化学...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科技发展成果,把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膜技术成果应用到原电池原理的教学中,研制新型灵敏电流表,进行原电池原理的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建构原电池模型,体会电池的研发工作,用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内容。该内容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原电池中闭合电路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是理解和掌握化学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中,介绍原电池原理的实验装置中包括一个U型盐桥,两种溶液,两支电极,这是学习原电池原理的经典装置。学完原理之后,在后续教学中还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果仍用该装置来  相似文献   

13.
戴乐  王礼风 《化学教与学》2023,(23):25-27+52
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器材和仪器的限制,教学实践总是很难进一步地深入,仅仅停留在了形式上(单液到双液)。虽已有研究从能量转化效率的角度阐明了形式差异的本质,但是其过程比较繁琐,且存在一些瑕疵,不利于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笔者利用自制教具和数字化设备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另类揭示,能够帮助学生直观且简约地理解不同原电池的本质差异,进而深度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电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原电池、化学电源、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这四部分内容。原电池的内容主要是让同学们通过学习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原电池的原理。本文将对电化学基础中的原电池这方面内容结合相关例题做一定总结。  相似文献   

15.
雷钰娜 《化学教与学》2023,(6):41-44+40
以“玩具小车”的跑动、玩具车电池的设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情境串,设置“原电池的初拆”“原电池的深剖”“原电池的改装”与“原电池的未来”四个环节,通过问题链启发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要素,了解化学电源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关注能源问题,形成环保意识,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电化学知识在中学化学中占有一定比重,而原电池原理又是电化学知识的基础。由于这部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使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做好原电池原理实验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因此对电池原理实验作了以下的改进。1 实验仪器及药品 幻灯机及附件,培养皿,大烧杯,灵敏电流计,导线,稀硫酸,锌片,铜片,细锌条,细铜  相似文献   

17.
铜锌原电池作为学生学习原电池的基本模型,不具备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普适性,从而导致师生对原电池的理解存在诸多困境.对北京市某示范高中的158名高一学生进行测试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电极材料必然活泼性不同","电极材料的不同是产生电势差的本质原因",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局限于铜锌原电池模型.基于此,构建了原电池认知的通用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许洁婉 《化学教学》2006,(11):26-28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中的"原电池"教学为例,从原电池的反应本质、电池结构、工作原理和电池性能四个方面分析了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若干教学建议。认为化学教师应该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探路者,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推敲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化解认识发展中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讲高级中学课本《化学(选修)第三册》第六节“原电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内容时,要解决的问题2一就是“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仅仅利用对课本上Cu-Zn原电池的分析,可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大致有三个:(1)两个电极(不同的金属)(2)电解质溶液(酸溶液)(3)导线。但仅有这三个条件,还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正确会应用。如设计这样一道题:判断下列哪个装置为原电池?大多数学生往往只能判断出①③为原电池,而实际上②④⑤也为原电池。为什么呢?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回顾原电池的原理和本质: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