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要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由两篇文章中的妻子形象入手,抓住赛珍珠、张爱玲深受中西文化影响的特质,深入系统地剖析两人的女性意识特征,期能由此对赛珍珠、张爱玲有一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张爱玲笔下的母亲都有自私、利己性的一面。但由于赛珍珠思想中的人道主义和宗教精神,使她以爱为良剂,最终赋予了母亲崇高的精神境界。而张爱玲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双重失望,使她根本就不相信母爱的存在。她认为时母爱的提倡说明了“母性”一方面是男权社会为女性设置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对男性话语的无可奈何的认同,充分表明了“母爱”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时代氛围方面探讨了赛珍珠和张爱玲女性意识的来源。如果说个人时代氛围给予赛珍珠的是开阔的、积极的影响,并最终把她锻造成一个具有国际性的坚定的女性主义者,那么张爱玲则自觉不容于时代,以人世挑剔者的眼光关注着芸芸众生,透视着女性的灵魂,其女性意识里充斥着批判和苍凉  相似文献   

4.
《金锁记》和《怨女》是张爱玲用同一素材创作的两部小说,但从《金锁记》到《怨女》不仅仅是篇幅的加长,更是张爱玲生活积淀的展现和艺术技巧的成熟。《金锁记》多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怨女》多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金锁记》和《怨女》做了比较性阅读:主人公七巧与银娣的比较;悲剧的比较,即从主要的人物悲剧到多重悲剧;主要意象的比较,月亮意象和镜子意象。  相似文献   

5.
曹七巧是张爱玲的成名作《金锁记》中的主人公,她是现代文学史上被欲望以及金钱给毁灭的典型形象。身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里,在金钱枷锁的压迫下,她的人性逐渐变得扭曲,心理逐渐变得病态。本文试着从婚姻、情欲和金钱三方面来探讨张爱玲在《金锁记》中蕴含着的女性意识,以及对男权文化的深思,悲悯和苍凉感下更渗透着作者对人性的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6.
刘锋杰 《学语文》2002,(1):34-34
张爱玲的《金锁记》曾经获得傅雷的好评,他认为这是一部“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并说它“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虽然这种评价不无保留之处,但毕竟是用新文学的高峰——鲁迅的创作来比照张爱玲的创作,这样说,在心高气傲的傅雷那里,已经是对张爱玲另眼相看。至海外的夏志清,他对张爱玲的推崇备至,超出大陆学者的想象。夏志清称《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语压群雄,惊世骇俗,不免为人非议。但我个人认为,夏评不是过誉,而是实事求是的公允之论。夏志清没有受到大陆文学史观的侵淫而保持了口味的纯真,才见山说山,见水说水,将自己从张爱玲作品中所读出的感受和盘托出,成了一段妙论。若夏志清先将自己的切身感受交予文学史的陈旧法庭去作评判,然后才敢将之公布于世,我以为,那样做的结果,恐怕他的见解也就消融在文学史的惯例之中,反而不能大胆立论。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和樋口一叶分别是中国和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她们在作品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比较了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樋口一叶《十三夜》中的阿关两个人物形象,认为两位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人都对女性解放之路进行了深入且理性的思考,并通过文学作品给予当时的女性以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阿Q正传》、《围城》、《金锁记》这三部作品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用不同的眼光对人性进行最彻底、最深刻的探究和阐释,并取得各自辉煌的成绩,但它们在探索、挖掘、揭露和鞭挞人性丑上存在着共同性、多层次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读过张爱玲小说的人都知道,她的小说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从文字的内部溢出,看似朴实无华.却经久回味。但是金锁记却不一样。张爱玲在她的小说创作中第一次用形式和内容同时传递出一种令人震撼的美感。这种美体现在作者呤唱的古老歌谣中,反复重现的苍凉手势里,反复渲染的肃杀的月光下。这些作者精心营造的文字氛围,构成了这篇小说特有的一气呵成的美。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衰微,玄学盛行,社会风气大为开放,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的女性呈现出和以往不同的特色。《搜神记》中女性大胆追求真爱,自由穿戴服饰,勇于抗争。《世说新语》中女性追求美,崇尚夫妻平等,风雅又睿智。二者的区别在于虚构与写实,但是却都彰显了魏晋时代女性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1.
《窦娥冤》是我国古典悲剧的优秀作品之一,对当时和后世的戏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明代袁于令的《金锁记》就是受其影响改编比较成功的作品。从文本的角度来考察,《金锁记》与《窦娥冤》在情节、主题和戏曲文学所承担社会功能上具有差异性;与《窦娥冤》相比,《金锁记》悲剧意识有淡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张艳 《中学文科》2009,(4):95-96
亲情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家园与归宿,但在张爱玲与爱米莉的笔下,亲情被抛弃、异化、消融,就连人们世代歌颂的无私的父爱母爱也被写得异常怪诞,匪夷所思。仇恨、谎言、算计、争夺、欺凌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常态,取代了互相关爱互相扶持,在主人公的一系列复杂的亲情关系中作者充分展现了人物灵魂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和王晓玉的《上海女性》系列是两部震撼人心的成功作品,分别典型地代表了女性深层生命意识中的两个不同方向,将这两个方向统一起来,则构成一个层面就是完整、真实、丰富的女性人格自身。  相似文献   

14.
萧红和迟子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女作家,虽存在于不同的历史时空语境,但同样深深扎根于东北黑土地的文化场,“和而不同”地显示出独具特色的女性意识。萧红专注于描述封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境遇,揭露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支配与压迫,张扬启蒙的大旗,将觉醒的女性主义投射到作品中,力图唤醒沉睡的女性。迟子建则以温和的女性视角看待两性关系与生死谜题,主张两性平等和谐、生死温情诗意,形成一种超然的和谐之美。两人不同的女性意识下却同样谋求女性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解放,同中存异地展现了东北女作家丰富多样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5.
胡悠 《文教资料》2020,(7):28-30
《红楼梦》是闺阁文学的代表作.其中,既有林黛玉、薛宝钗等才华出众的创作者,又有几位青年女性,虽未留下作品,却是对闺阁文学发展有相当影响力的掌权者.贾元春是超脱贾府内部权力系统的掌权者,王熙凤是荣府实际的掌权者,李纨负责闺阁小姐们的日常教导.本文重点分析这三位青年女性掌权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敏 《现代语文》2006,(11):76-77
一部被称为“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以其狂放而神秘的风格为世人瞩目。英国名评家毛姆是这样评价《呼啸山庄》的:“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曾将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中国翻译家方平更是认为《呼啸山庄》“足以和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前后辉映”。相隔近一个世纪,一部拥有相似另类风格的中篇小说《金锁记》问世。我国名翻译家傅雷称赞《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称《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7.
冉晓莉 《重庆师专学报》2012,(1):119-121,125
赛珍珠的《大地》和张爱玲的《小艾》都蕴含着作者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表达了她们对封建专制和男权制度的质疑和颠覆,以及对中国传统女性优秀品质的肯定和赞扬。她们以跨文化的视阈描写阿兰和小艾对女性价值的体验和醒悟,表达出各自独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小说写作传统技法"烘云托月法",在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成功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主人公曹七巧变态心理根源的挖掘,对七巧出身来历的交代,为下文作伏应,对小说主题的深度揭露,对作者人生态度的剖析,对作者抒情传统渊源的追溯。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两部小说《金锁记》和《怨女》,是运用同一素材创作出来的但又迥乎不同的两个故事。《怨女》的主人公银娣相比《金锁记》中的"疯狂"的曹七巧呈现出"常态化"特征,这种改写反映了张爱玲对创作风格的自觉追求,是张爱玲一贯的苍凉文风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罗昌繁 《文教资料》2007,(14):84-87
在个人情感世界、独立人格、社会责任感方面,薛涛与鱼玄机女性意识体现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造成的。她们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是在同时代的其他女性身上很难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