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所有的学问最终都通向自由,也就是人的解放(佛教叫“解脱”),但惟有道德才是最直接的途径。道德也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道德所关涉的是人的灵魂之中最深沉的部分。那么,德育就可以理解为“解放教育学”。然而,现在作为一个学科的德育,基本上只在学校里说话,也只在德性上说话,并且把德性狭隘化了,这样,学校德育工作就成了一个以否定规定的过程。德性与智慧是人类全部文化的精髓,共同形成人类的伟大观念。德育应该用人类的全部文化培养完整的人的德性与智慧。  相似文献   

2.
麦金太尔认为德性和实践是内在统一的,人正是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德性.反思我国当代的德育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缺乏德育中的实践教育,我们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加强德育之实践教育,以期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德性是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德性的集中体现.文化德性的价值及其实现体现在文化与人、社会和自然三个价值关系方面.文化应该承担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文明应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在人类进入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文明之后,却意外地出现了诸多反文明的结果,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等。严重的生态危机后面潜藏的是深刻的文化危机。生态文明的构建需要重新吸取包括中国《周易》在内的诸多古代的智慧。"生生之谓易"是《周易》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精神,集中体现了《周易》的生态智慧,彰显了《周易》的生态文明,充分透显了宇宙万物创生相生、和谐相依的律法,对于构建以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特色的生态文明,以支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永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时代,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拯救地球”、“绿色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等呼吁,这一现实揭示了生态文明正日益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和人类价值的新追求。人们开始用生态的观点和方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在整个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德育生态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德育观念的现代转换,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6.
童建军 《教育研究》2021,42(10):62-73
德性享受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构想.德性必须为人们所享受,人们只有享受才能表征他们真正拥有和运用德性.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德性本质的重要揭示.亚里士多德认识到,德性享受的实现深受德性本身内在性质的约束.德性享受代表着人类德性实践的理想.尽管德性享受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当代世界,都没有成为广泛的德性现实,但是,向往和追求德性享受的境界,依然应该是德育的重要目标.德性享受要贯穿德育过程,体现在德育评价中.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学习德性时的愉悦情感,要敏于观察受教育者运用德性时的愉悦情感,要勇于面对受教育者道德生活中的德性失败.  相似文献   

7.
童建军 《教育研究》2021,42(10):62-73
德性享受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构想.德性必须为人们所享受,人们只有享受才能表征他们真正拥有和运用德性.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德性本质的重要揭示.亚里士多德认识到,德性享受的实现深受德性本身内在性质的约束.德性享受代表着人类德性实践的理想.尽管德性享受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当代世界,都没有成为广泛的德性现实,但是,向往和追求德性享受的境界,依然应该是德育的重要目标.德性享受要贯穿德育过程,体现在德育评价中.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学习德性时的愉悦情感,要敏于观察受教育者运用德性时的愉悦情感,要勇于面对受教育者道德生活中的德性失败.  相似文献   

8.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归结为对人类异化和德性失落的批判性思考,认为人的异化和德性回归是拯救文明社会时期人类德性失落的必然路径。基于国家维度、社会维度和个人维度,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对道德文明建设与发展、道德教育、人的教育发展有一定启迪作用。但它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理想主义色彩过浓、部分观点过于偏激、未认识异化与文明进步的辩证性。汲取卢梭道德教育思想之精华,对于我国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德性进步与教育发展是一种良性互动过程 ,社会需要德育 ,人类追求德性进步 ,德育需要社会化、现代化 ,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国当前德育社会化、现代化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教与养是德育的一体两面,教价值是德育本质的规定;养则是化价值为德性之必需,养的生成是“上乘”之教的结果。教与养在教育中有各自的价值、功能和限度,“好”的德育应该发挥他们的相互作用,以促进学生德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德性进步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进步与教育发展是一种良性互动过程,社会需要德育,人类追求德性进步,德育需要社会化现代化,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国当前德育社会化、现代化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如何使学校德育早日走出困境,德育工作者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乃至整个德育模式都进行了反思。不过,制度德性对学校德育的重要作用方面尚欠深入认识。 我们的根本观点是: 第一,要解决社会道德、社会风气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制度的完善。这种完善,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即通常所说的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即从不道德的制度到道德的制度,制度本身要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第二,对于学校德育来说,不能回避制度德性。我们主张学校德育应该正视并弥补制度的  相似文献   

13.
知识就是可数字化的数据、程序、命题、理论等人化物,智慧则是与主体实践不可分离的做正确决定和正当事情的卓越能力。现代工业文明促进了知识的迅速进步和积累,使人类拥有了日益强大的力量,却远没有使人类拥有可正确使用其强大力量的智慧。工业文明一边展示其辉煌成就,一边陷入深重危机,与人类知识与智慧的严重失衡直接相关。超越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人类才能走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确保可持续发展。为走向生态文明,人类必须克服知识进步与智慧成长之间的严重失衡,必须在复杂性科学(蕴含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指引下追求生态智慧。生态学和生态哲学都指出,人类与一切非人生物共在于同一个生命共同体,故伦理的"正当"和"善"不应仅是对于人类的"正当"和"善",而应是无损于地球生物圈之健康的"正当"与"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气候变化与工业文明的主流生活方式——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直接相关。禅宗对于人类超越物质主义有极高明的启示。禅宗昭示的生活智慧是典型的内向超越的智慧,对于人类采用绿色生活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世纪,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我们认为:应该把有关德育的问题放在整个人类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历程这个大趋势中加以研究和定位,这样我们才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这一时代命题,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并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方略。  相似文献   

15.
尹慧芹 《文教资料》2008,(23):135-136
随着社会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小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日趋完善,现代德育环境的硬件越来越先进.然而,在网络无限量信息的冲击下,传统的德育环境正逐渐被打破.如何在新的形势下重新选择恰如其分的德育途径,使之适应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及其德性培养,是当代德育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在分析网络社会特征的基础上,对网络社会中的德育新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基于不同的价值导向,两者各具偏执:前者强调社会道德规范之灌输而忽略对德性的终极追求,后者则注重个体德性生成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规训功能。现实表明,两者的对立与分歧皆不利于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共融并进才是其合理路向。由分歧走向共融,架构一种介于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之间的、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基本支撑的、以个体德性生成为终极目标的道德教育范式是当前道德教育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17.
闲暇·德性·现代德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闲暇生活由于具有自由与自为的特性而更能体现人的德性及其对德性精神的理解。工业化社会追求效率的原则驱逐了生活中的闲暇,也放逐了闲暇道德。现代德育也以注重工作及制度化生活的引导与规约为主要议题,因而导致了人的制度化生活与闲暇生活以及人的德性发展的不和谐状态。从和谐德性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德育改革应该关注闲暇德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的理论视角,结合体育的实践性特征,探讨体育课的生活德育价值。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态度,体育培养的德性与日常生活的天然孕育所形成的德性是同一的德性,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生命表现。体育课堂是在知性洪流侵吞下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一块宝地,依托体育情景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德育的实践阵地,使德育之花在体育生活中扎根、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一、文明创新与传承中的高等教育、博物馆和图书馆  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之后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积累呈加速趋势 ,日益增大的知识体系需要得到有效的传承 ,催生了形式各异的文化教育机构 ,高等教育、博物馆和图书馆应运而生。它们皆发轫于农业文明时代 ,成型于近代工业文明社会 ,发展与完善于信息时代。图书馆收集图书等文献资料并将其整理成有序的系统长久保存 ,克服了知识传递上的时空局限 ,是“人类灵魂的宝库”。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物化成果的汇聚之地 ,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 ,向大众开放。但是 ,作为人类知识和智慧的集聚之地 ,人…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难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生活,那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呢?这是一个非常深远的问题,我们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从基础教育入手,通过化学课堂教学,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