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难有不被学生顶撞之时.此时老师尽管没有过失,但作为教育者被自己的教育对象顶撞,难免不感到尴尬,此时如运用一些谈话技巧将会减弱或消除这种尴尬,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可以由此接着进行,不至于因尴尬而终止.  相似文献   

2.
周华 《湖南教育》2001,(16):53-53
一般说来,学生的恶作剧常常在同学之间进行,但有时个别顽皮的学生把教师也当作恶作剧的对象。这时,当教师的确实会感到难以忍受。如何对待这种“以下犯上”的现象呢?不同素质的教师采取的方式可能会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李广仓 《教育文汇》2010,(12):25-26
如果在你的课堂上,有学生在搞恶作剧,你会怎么办?恐怕有些老师会大发雷霆,大声训斥学生一番。 一次,一位语文老师在引用一句名言时,不知是他忘记了该名言的出处,还是故意想让同学们猜一猜,于是就问:“这是谁的名言呢?”  相似文献   

4.
贺绍伟 《时代教育》2007,(8Z):102-102
学生的恶作剧,教师多是屡见不鲜。但笔者发现,对于学生的恶作剧,不应该单单责备了事,教师应该用理解和宽容,来善待搞恶作剧的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薛燕萍 《时代教育》2010,(1):223-223
一般来讲,诱发恶作剧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发泄不满。二是引起老师的注意。三是精力过剩。教师每天都会遇到学生搞恶作剧,但关键是我们必须搞清他们搞恶作剧的原因,以及怎样处理已发生的恶作剧,才能变不利为有利,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俞雪芽 《家长》2012,(7):28-30
学生:老师,我想上学,可我没有脸去学校,我好痛苦啊! 咨询师:(一个男孩子在电话里闷声闷气。)你好!发生什么事情了,让你这么不开心?能和老师说说吗?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恶作剧”,常常会把教师推向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使教师处于难以抑制的消极情绪之中。那么,教师应怎样对待学生的“恶作剧”呢?  相似文献   

8.
李镇西:李老师,那天我接到你班一个家长的举报电话。李勇军:啊?家长"举报"我什么?李镇西:呵呵,你别紧张,这是你今天送毕业的初三学生的家长。她说,我的孩子三年来在李老师班上感到很幸福,因为李老师非常优秀,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特别关心学生。这位家长说她非常感谢李勇军老师。  相似文献   

9.
严卫林 《湖南教育》2005,(22):19-19
小华是我班的“皮大王”,个子不高,嗓音却不小,特会吵闹。我虽重锤敲打,但他仍屡教不改,我行我素,做事从不考虑后果,真是拿他没辙。机会终于来了。一天上课,我临时到教室宣布“:今天王老师生病请假,生物课改为自修课,王老师让我请一位同学把参考答案给大家报一下,其他同学根据参考答案订正。”我假装环顾一下教室的四周,挑选合适人选,最后把目光停留在小华身上“:我们就请小华同学吧,他的嗓音比较响亮,大家听起来也清楚一点。”临走时,我特意告诉学生,我在其他班级还有课,所以请大家自觉配合小华。走出教室后,我径自来到教室后面的一棵大树…  相似文献   

10.
活动背景现代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是百依百顺,这就导致一些孩子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挫折。有时候由于迟到、和同学闹矛盾等,被老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会想不通,片面地认为老师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找麻烦,进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抗老师的教育,甚至让家长到学校帮自己“理论”、无端投诉老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批评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一节复习课时,我见部分学生把资料乱摆乱放,用时很难找到又极易丢失,就建议学生把资料用夹子夹起来。为了加强效果,我激了他们一下:“咱班有买不起夹子的同学吗?请举手.老师去给你买。”不料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  相似文献   

12.
陈明发 《教育文汇》2013,(20):18-19
一场大病给我的教书生涯画上了句号; 一种病魔为我的育人梦想添加了一个感叹号! 在失去健康的同时,我又获得了太多太多——在苏州大学附属医院28区4楼血液科病房,几乎每天都有学生来看望我这个教书普通、育人平凡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擦黑板"可谓举手之劳,但教室里没人擦黑板却是老师们经常遇到的事情.当新的一课就要开始时,偌大的一个教室,满座的学生,望着黑板上上一节课老师留下的密密麻麻的板书,一个个无动于衷,神情泰然.  相似文献   

14.
“我去办公室拿一下你们的作业本,两三分钟就回来,你们在教室里安静自习,能做到吗?”老师问。“能——”我们拖长了声音,无力地回答。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十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尽可能为学生心智自由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以增强其创造热情和信心。一日,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来当回老师呢?于是,我向全体学生布置了第二天的新授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我侄女快10岁了,她4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一直与爷爷奶奶住。爷爷奶奶比较疼爱她,孩子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毛病.就是爱搞恶作剧。不管是和爷爷奶奶还是周围的叔叔阿姨、小朋友。搞完恶作剧之后她还经常觉得很有意思,在那里哈哈走笑。她爷爷奶奶也管不了她,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宁宁 《中国教师》2011,(18):66-67
<正>一、灵感的火花——从实践中来"请某某同学上讲台当小老师来讲解这题!"相信许多老师都用过这样的方法。可是,请某位老师作为学生坐在教室里,与学生一起听课一起发言,可能你还是第一次听说吧!下面就来听一听我和班主任  相似文献   

18.
在“认数1 ̄5”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数学活动,按理说,这些活动应该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可是,那一天的课堂却出奇的平静,学生没精打采,有的甚至在做其他事。课后,我在气恼之余,通过和学生交流才得知,绝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已认识数、会写数了。因而,学生来到课堂上,已经不是一张张白纸,而是有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的鲜活个体了,无视他们的经验积累和实际情况去开展教学,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几天之后,就要上“认数6 ̄9”这一课了,我决定进行一次大胆尝试,想让学生自己完成对数的认识,让他们自己当老师,而我只是适时引导,将他们在幼…  相似文献   

19.
华德阳 《教学随笔》2009,(10):17-17
走在大街上、乘公交车或上网聊天时,不时会有一两个学生迎上来,说:“老师,您好!”这时便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这犹如老农付出汗水后收获之时的喜悦,有时还会伴有一种小小的自豪感呢!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前教中学时,有次考试,要学生用“不但……而且……”造一个句。有一个聪明而搞恶作剧的学生写道:“老师要我们用‘不但……而且……’造一个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