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文化是什么?课堂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又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这一概念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相似文献   

2.
“文化”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一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二是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三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知识。我个人理解,针对我们的教育对象,  相似文献   

3.
文化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生活方式,范围包括人种起源学、语言学和考古学。文化是社会科学家和人文主义学者使用的一个术语,流行广泛而又普遍。这一术语没有固定的意思,主要集中在作为一种文化个体的、有教养通达情理的人的概念,即有文化修养和熟悉文明生活所产生的比较美好事物的人的概念。“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出现在十九世纪中叶人类学的著作中。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爵士,用它来表示人们在历史体验中所产生的思想和事物“集合体”。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问: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讲原始社会情况时,为什么用“氏族”和“文化”两个不同的词? 答:中学历史课本第一册,在讲到原始社会的情况时用了“氏族”和“文化”两个词。对于“氏族”一词大概不难理解,它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自然形成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所谓“文化”有不同定义,这里指的是一个考古学术语,用来表示在考古遗迹中所观察到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属于同一时代的、有地方性特征以及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的考古遗迹的共同体。譬如,我们在考古发掘时经常在一些墓葬和居住遗址中发现几种特定类型的陶器、生产工具和装饰品  相似文献   

5.
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的代表 ,在其由衰退走向振兴的历程中 ,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的亮点 ,其中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就颇具特色。一、工业遗产旅游的由来和发展遗产旅游类似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的观光游 ,故工业遗产旅游也就是围绕工业遗迹、遗物所开展的观光旅游活动 ,在西方被当成广义的文化旅游的一类 ,其理论来源于英国的“工业考古学”。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其工业革命和工业大发展时期遗留下来的众多物质性的工业遗迹和遗物尽管已不具有多少实用价值 ,但对英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工业考古学的发…  相似文献   

6.
“崧泽文化”是上海的本土文化,因发现于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而得名。它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文化阶段之一。“崧泽文化”作为一个考古学的年代命名,载入了中华文明的史册。2004年考古发掘又发现了“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房”,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你难以阐释什么是文化,却很容易指称“非文化”的对象。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层次和侧面来使用这个词,在“文化”概念谱系的最大一极,即是与“自然”相对。德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 1874-1945)在《人论》中指出:“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  相似文献   

8.
汤健  毛越华 《贵州教育》2014,(18):22-27
正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重要载体。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训练。文化传承(transmission of cultural)实际上就是人类学家所说的濡化(enculturation),它是指文化在一个共同体(如民族)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这个过程因受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具有强制性和模式化要求,最终形成文化的传承机制,使人类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9.
位于湖北枣阳鹿头镇的雕龙碑遗址是一处原始氏族部落遗址,距今6200—5000年。该遗址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大量尚属全国首次发现的遗迹、遗物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新资料,在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人文精神(环境和预防医学)、旅游业等方面均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们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学校文化应包含这样几层含义:一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构建和认同的“生活样式”,是学校这个特定场所里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表现”;我国教育家梁漱溟说文化就是“民族生活的样法”而民族一词,《辞海》释为: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以及相同的习俗和观念的比较稳定的共同体。学校和民族一样,也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它有特定的人口,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一、语言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还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凤文化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与“龙”一样,都对我们民族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民族意识中,“凤”是理想的英才与端兆,“凤凰出而天下治”。凤文化的源头是东夷文化的凤腾崇拜。凤的形象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创造出的典型。凤文化对我们民族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及审美意识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们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学校文化应包含这样几层含义:一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构建和认同的“生活样式”,是学校这个特定场所里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表现”;我国教育家梁漱溟说文化就是“民族生活的样法”[1]而民族一词,《辞海》释为: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以及相同的习俗和观念的比较稳定的共同体。学校和民族一样,也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它有特定的人口,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这样一种独特的“社会体系”也必然衍生出为群体成员所认同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二是学校主体———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形成的共…  相似文献   

14.
林秀珠 《文教资料》2009,(2):117-11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目前许多人类学家愿意接受的文化概念如下:"文化是‘一个特定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技术、价值观念、信仰以及规范."'梁漱溟也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这样来看待文化,表明了民族的区分不仅仅取决于种族,还区别于生活方式.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代代相传的文化生活方式.而现在少数民族文化"边缘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对"谁是民族文化的守望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千百年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切文明的成果。对每个民族成员的社会化和民族共同体的稳定起着主导的作用,因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极强的稳固性。民族教育是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递方式。民族社会通过传统文化的敦育将民族成员社会化,也就是使民族成员逐步适应该民族的社会生活。广义的民族教育,既包含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创造,又包含对  相似文献   

16.
“文化”     
《历史学习》2008,(9):17-17
所谓“文化”,按照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的说法,即“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这一定义至今仍然受到广泛认同,并成为人们判断文化道德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17.
凌家滩文化的主体源于东夷部族的大汶口文化,凌家滩文化中的太阳崇拜、鸟崇拜是东夷文化中最为突出和根深蒂固的文化现象;凌家滩人的龟灵崇拜是对大汶口文化中龟灵崇拜的继承与发展;凌家滩遗址中某些器物直接脱胎于大汶口文化。凌家滩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体,吸纳皖中地区古老的土著文化,同时融合了周边的史前文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从凌家滩文化来看,至迟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东夷族群便已较大规模地迁徙,其中南移至凌家滩的一支成为皖中地区东夷的主要族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说的“巴蜀文化”,完全是地域文化的概念,是指发生在巴蜀地区的一切文化现象。因此,它既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也有别于经学与训诂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蜀学”。我们所说的“巴蜀文化研究”,不仅包括四川的考古学、蜀学,还包括四川的历史学、哲学、文学、语言学、民俗学、医学……,总之,四川所有的学术文化研究及其宣传保护工作,一并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时应努力培养学生在任何情景下都能正确理解和适当使用语言的表达能力。然而,要做到这点并非易事,因为语言必须根植于文化语境中方能存在;同时,文化又渗透在自然的语言结构中。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两者不可分割。语言在反映文化时折射出某一个特定社会视野中的世界结构。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语言,语言的发展和丰富又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前提。那么,究竟何谓文化呢? 我们这里所谈的文化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谓的“学文化”或某人“有文化”、“文化修养好”等中的文化,而是指不同人种、民族、社会成员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际方式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一切后天习惯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所谈的文化指的是某一社会团体成员间就价值观、行为规范、角色期望以及对某事物的意思等达到的一种契合(agreement);该社团成员遵循着这种契合调整各自的行为和相互之间的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20.
姜苏 《考试周刊》2009,(25):135-136
一、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也指出:“不把语言和应用它的文化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个语言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