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傩戏葆有诸多其初始原生态的宗教文化色彩,但其晚近所撷取的题材内容多属反映底层庶众的世俗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民间性、民俗性和地方性,更突出娱乐性.尽管它的思想义蕴还不够厚重,栖居主流文化的边缘,在艺术形式上亦不够圆熟,不无粗糙,但它的喜剧艺术基质已臻成熟,且达到了一定的艺术品位.傩戏确已秉具了戏剧的基本要素,类似于折子戏、独幕剧、戏剧小品、微型戏剧.名之曰"民间地方小戏"或"小型地方戏"是比较允当的称谓,视之为独立的"另类"戏剧艺术品种样式亦无不可.  相似文献   

2.
戏剧文学欣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中国古典戏曲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现行诸版本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戏剧篇目。然而,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胡可 《邯郸师专学报》2000,10(4):31-32,35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中国解放区戏剧在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所创造的“戏剧史上的奇观”进行了概括和描述。并对“奇观”的形成的历史渊源,进行了理论探讨。还对解放区文学艺术特别是戏剧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滞后”和“薄弱”的现状及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以秦腔为武器,积极参与抗日救亡爱国战斗中,以马健翎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创作了一批"红色秦腔",本文将以《十二把镰刀》、《穷人恨》、《血泪仇》与《中国魂》四部作品探寻"红色秦腔"的传承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戏剧最初是和19世纪中期的华工一起登陆美国的,作为一种社区文化活动,其基本功能在于缓解乡愁和族群认同,但它们在客观上促成了最初的中美戏剧交流.美国华人社区的戏剧活动的波及面虽然极为有限,但让美国人看到了真正的中国戏剧.这些早期的中国戏剧表演,为出现在美国舞台上借鉴戏曲手法的实验戏剧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相似文献   

6.
抒情:中国戏剧结构主体 中国戏剧,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重在抒情也长于抒情的戏剧.中国戏剧拥有特殊的抒情手段,它始终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叙事和抒情是文学艺术的两大要素.中国戏剧像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戏剧一样,包含了多种艺术手段,但是在这多种艺术手段之中,却只能有一种手段是它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阳戏主要流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上演的剧目主要有祭祀仪式戏、世俗戏和仪式世俗混合戏三种基本类型。仪式性阳戏演出旨在实现驱鬼逐疫、祈福庆丰、酬神还愿的祭祀功能;仪式世俗混合性阳戏是在仪式程序的框架内演出世俗内容;世俗性阳戏包括历史演义、家庭生活、婚姻爱情、社会生活、民间传说等题材,表演旨趣侧重展示戏剧的艺术审美。阳戏的三种形态反映了传统戏剧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8.
曹禺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一个杰出的贡献是他发展了我国戏剧的悲剧艺术,他将中国悲剧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民国年间,上海先后创办了《戏杂志》 《戏剧月刊》《京戏杂志》《戏报》等近三百种戏剧报刊,这在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这些报刊刊载了大量的戏曲演出信息、伶人传记、剧本、剧评文章、戏剧改良建议等内容,推动了中国戏剧的发展,也成为研究民国戏剧史的重要资料.随着戏剧报刊的繁荣,无形中培养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塑造了市民现代性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在中国剧坛的两次回响,对中国戏剧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使带有浓郁现代主义色彩的戏剧在中国风靡一时,而且促进了中国戏剧观的更新,促进了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和民族化进程。“五四”时期,西方现代主义戏剧既促使中国戏剧完成了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又促使艺术家们开始了对话剧“民族化”的思考与探索。新时期以来,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彻底打破了中国话剧原有的美学体系,使话剧艺术从写实性的再现艺术向假定性的表现艺术转化,向中国戏剧传统回归,促进了中国话剧的“民族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三大戏剧理论的斯坦尼体系、布莱西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实际上有许多相融的地方.如对现实主义的共同追求,注重表演的真情实感,寓教于乐等等.这三大体系对中国当代戏剧理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焦菊隐融斯坦尼与梅兰芳体系于一身,创立中国自己的演剧学派,黄佐临则把布莱西特和梅兰芳结合,创造出既现代化又民族化的中国戏剧形式,徐晓钟融会三家,创造了从"再现美学"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艺术,从而使中国当代戏剧理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陈彦,商洛籍著名剧作家,陕西省戏剧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戏曲家协会主席,曾创作了《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十余部戏剧作品,多次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2011年初,其新作《西京故事》上演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好评。今年前半年仅四个月时间该剧演出已超百余场次。陈彦的戏剧关注现实重大问题,关注底层人民生活,注重社会效益,讴歌真善美;其演出舞台效果好,戏剧性强。现选发著名戏剧评论家傅谨等关于《西京故事》的三篇研究文章,供大家学习和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3.
邹言九 《华章》2007,5(2):104-105
中国戏剧的"西湖"应肇始于话剧萌芽期的学生演剧,春柳社引进西剧以推动中国的戏剧改革,为中国话剧奠下了基石."五四"新文学阵营赓续了春柳社"欧化"倾向,大量译介西方戏剧,是为发展中国现代戏剧所做出的战略选择.抗战时期沦陷区的译编剧热潮不仅促进了沦陷区戏剧运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为话剧回复到本体实现其西洋化与民族化的统一作了可贵的探索.译编剧对于"五四"以来的西剧直译也是一个突破,它对民间文化的重视是它民族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周婷 《华章》2011,(36)
本文通过结合文本对元杂剧《包待制智赚灰阑记》和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所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在剧情、人物塑造及戏剧主旨等方面进行一次粗浅的比较.通过比较希望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代戏剧对西方戏剧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西方戏剧对于中国戏剧采取的是一种继承发展的态度;中国戏剧应该学习这种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广西戏剧是中国戏剧的一部分.研究广西戏剧的发生、发展、性质和意义,可以丰富和扩展中国戏剧史的现有认识结构.中华之"乐",有礼乐、巫乐、俗乐之别.辨别"乐"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某些戏剧类型的文化背景及其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指出“五四”时期为中国现代戏剧的重建阶段,话剧体式开始出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喜剧型话剧形态.多元化的话剧体式,标志中国戏剧在创作层面真正实现了从古典向现代的突破和转型.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国的戏剧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艺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八十年代后,中国电视剧迅速崛起,舞台演出虽然出现萎缩现象,但戏剧创作不断深化,艺术质量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艺术产品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只要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中国戏剧艺术就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玉堂春》源于现实生活,后进入小说,再入戏剧。《玉堂春》剧目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民众社会心理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民众心理的需要带动了其萌芽、形成、繁兴。《玉堂春》故事本身所具有的现实生活性、社会价值趋向性、大众心理满足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后世文人从其身上发展和衍生出各种故事题材的类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类型,在两个不同源头的戏剧种类中,艺术家在舞美艺术上呈现了各具特色的舞美表达。以古典戏剧《窦娥冤》与现代戏剧《雷雨》为例,从审美角度对比二者舞美形式,透视出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在舞台美术上存在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回归传统语境,认识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精神、艺术骨骼.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戏剧不刻意追求结构、规模,所谓写意、表现与再现的不同,正在于它可以以其自身艺术基本精神、艺术骨骼为基础,专心处理戏剧的内在诸元素,从而达成完善的综合,在任何可能的体段内,抒情写意.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骨骼由戏、歌、舞结构而成,其艺术精神凭此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