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大量的阅读是我在大学的文学系读书的时候,那时我已经写了不少很坏的小说。我第一次进入学校的图书馆时大吃一惊,我做梦也没想到,世界上已经有这么多人写了这么多书。但这时我已经过了读书的年龄,我发现我已经不能耐着心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我感到书中那些故事都没有超出我的想象力。我把一本书翻过十几页就把作者看穿了。我承认许多作家都很优秀,但我跟他们之间共同的语言不多,他们的书对我用处不大,读他们的书就像我跟一个客人彬彬有礼地客套,这种情况直到我读到福克纳为止。  相似文献   

2.
回想青春     
年届四十来谈论青春是一件很好笑的事情 ,就像我读到一些报刊至今称老三届作家为“青年作家”。先是好笑 ,然后是悲哀。在我年轻的时候 ,“青春”似乎是一个下流的字眼 ,很少提到。即便很少提到 ,也是为了将它贡献出去。所以 ,关于自己也曾拥有青春的印象 ,可谓淡漠至极。不过 ,我确实年轻过 ,年轻到口出狂言 ,想入非非 ,将生命一掷为快。那份自负与慷慨 ,今天是不会有了。不仅没有 ,我还常常告诉年轻的人们生活的经验 ,因为我是一个有阅历的成人 ,是个长者。指导他人的青春是一件很有诱惑力的工作 ,我为此说了许多话 ,写了许多文字 ,真诚地…  相似文献   

3.
巫新秋 《江苏教育》2006,(2A):47-47
人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教师节那天,一位好友给我发来一封邮件:“常常想起你,就像想起程玮和李庆明。”读到这封邮件,我流泪了。我很清楚,自己怎能与作家程玮、教育学李庆明相提并论。这是好友用榜样在勉励我,给我加油。这封邮件让我全身涌动着一股向上的热与力。  相似文献   

4.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我读到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时的情景:当时我一下子就被震惊了,我沉浸在童话深邃的世界里,我还从未见过哪位作家对“善良”做出过如此生动而充满魔力的阐释。“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就像老爷爷讲故事一样,老托尔斯泰用朴素的语调娓娓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背景,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却给人以开阔、大气之感。“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美文赏析去找水。”小姑娘出场了,因为她心地善良,能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一系列奇迹出现了:木…  相似文献   

5.
袁先行我早就认识,但他的作品我却读得不多。1994年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过他的一个短篇《营救》,留下了初步的印象。1997年又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到他的一个短篇《影子》,引起我对他的注意。最近又在《长江文艺》1998年第2期上读到他的新作《还魂》,始知他的创作虽然其量不丰,而其质却是颇高的。将这三篇作品集中起来阅读,发现他的创作是有一以贯之的追求的,也就是说他已经具备了某种整体风格,这显然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就这三篇小说对他的创作特点略作管窥,其中肯与否,还待读者评说。从《还…  相似文献   

6.
《小巷深处》以苏州为背景,给文章提供了一个浪漫清新的环境。“苏州,这古老的城市,现在是熟睡了。她安静地躺在运河的怀抱里,象银色河床中的一朵睡莲。”读起来像在欣赏一幅画。这也正是区别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我在作家王溢嘉的《世说新语》里曾读到一篇文章:有一个人,在某天下大雨搭乘公交车,车上的乘客挤得像沙丁鱼一样。在不耐烦中,他突然觉得某个人的雨伞碰到了他的脚踝.他本想转头给那个不知轻重的人一点颜色看看。但车里太挤了,他根本无法转身。  相似文献   

8.
EVA 《中学生百科》2012,(4):25-26
在工厂值班室的窗前,保安叫住我,"有明信片。"就这样,我收到一张从苏州寄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上是苏州的水乡风景摄影。翻过明信片,那是一个女孩子隽秀的字:"娜,我到了苏州。苏州很美,城里有交错的水道,像个水网。还记得我们的网吗?好好照顾自己。  相似文献   

9.
读过刘白羽一些很有名的散文,如《日出》、《长江三日》、《红玛瑙》等,宏大、壮观的场面,激越、昂扬的豪情,雄健、绚丽的文采,确实激动人心、催人奋进,可以说是真正强者的散文。但仔细品味,又觉得这样的散文太政治化、时代化、空泛化了一点,缺少一个作家应有的那种独特的内心体验、深层意蕴。今天的年轻读者,大约不会亲近这样的散文。然而,我第一次读到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时,颇有点惊诧和新鲜的感觉,就像看到了另外一个刘白羽,窥见了一个“战士作家”温情、深邃的内心一角。作品的取材是那样小巧,描写了“我”对一只受伤…  相似文献   

10.
榆叶梅开     
<正>我和梅子都讨厌邻班的大牛和二伟,虽然我们是一个村的。那天午休,我和梅子在榆叶梅树下数花骨朵。那花骨朵可真多呀!有一个花房里竟长出12个,最少的也有4个。天气热,立夏了,花骨朵们把脸憋得红红的,还没开,像要喊出一句什么话。梅子说是燃烧。燃烧,多好听的词!梅子说她是从一本书里读到的。我怎么就没读到过呢?看来我读的书还是少。  相似文献   

11.
我很喜欢虹影的作品,从她的《饥饿的女儿》开始,每次我都是从《作家》杂志上读到,她的《K》我也是从这杂志上读到。这次也是在上面读到。从虹影的创作上说,《饥饿的女儿》是她的一个创作高峰。我曾在美国的斯丹福大学教半年书,  相似文献   

12.
印象苏州     
我在苏州外婆家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离开那里已有好几年了,那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一次读到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我竟坐在那儿发了半天呆。  相似文献   

13.
“生日”的祝愿曲沃县教委主任亓宗光在我数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书刊是我终日相伴的友人。夜晚,在灯光的抚照下,在静谧的气氛中,打开自己喜爱的书刊,好比有一位富有个性的友人,在同我娓娓交谈,让我聆听智慧之声法国作家伏尔泰说:“第一次读到一本好书,我们仿佛...  相似文献   

14.
我以为,喜欢读书、喜欢文学,是一种天性,勉强不得的。就像一个孩子喜欢运动,或者喜欢画画,是一种先天具有的兴趣爱好。反正,我喜欢读书,喜欢文学。先读童话故事,后读侦探剑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侦探剑侠已经不能满足我阅读的需要——当我读到他人杜撰的福尔摩斯和侠盗亚森罗革斗法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一个作家说“:精神上最大的动力,往往是来自感人至深的小事情。”初次在刊物上读到这句话时,不觉得是这位作家经过漫长的生活磨砺后得出的结论,我感觉它平淡。没有共鸣,也许是年轻,也许是该走的路还没有踏上,抑或是该感动的事情还没有遇上。我初次工作成为了一名教育编辑。我们工作多与教师打交道,他们既是我们的作者又是我们的读者。电话是我们与教师沟通时常用的工具,约稿、谈稿多数时要靠它。刚工作时,我喜欢接电话,电话那头的教师无论年龄大小,总是很诚恳地称呼我一声“老师”。这一称呼总能让我通体舒泰,如饮陈酿。一个初春的上午,乍暖…  相似文献   

16.
潘妍 《中文自修》2006,(11):32-33
天冷得可怕。新年前夕,一个赫着双脚的小女孩,手捧着许多火柴冻死在墙角里……多么悲惨的画面啊!更让我感到心寒的是,一个大家欢聚在一起有说有唱共度新年的日子,却有一个小女孩手捧一堆火柴,凄惨无助地坐在墙角边,她那幼小软弱的生命就像一朵还未绽放的花朵在本应欢乐、幸福的日子里洞谢,读到这里,我鼻子一酸禁不住为这小女孩落下几滴泪水!  相似文献   

17.
品赏苏州     
<正>第一次读到苏州,缘于对苏州的赞美之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于是,愿望蛰居心底一角,盼望能有朝一日长出翅膀飞向人间天堂。数十年后的今天终于梦想成真。苏州之美,美在园林。第一次来到苏州,我就在九曲十八弯的园林中迷失了自己,恍如梦境中的我竟不知身在何处。  相似文献   

18.
人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教师节那天,一位好友给我发来一封邮件:“常常想起你,就像想起程玮和李庆明。”读到这封邮件,我流泪了。我很清楚,自己怎能与作家程玮、教育学者李庆明相提并论。这是好友用榜样在勉励我,给我加油。这封邮件让我全身涌动着一股向上的热与力。常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相似文献   

19.
阅读的要素     
北岛 《同学少年》2015,(3):38-39
<正>阅读的第一要素,我想是信赖。相信我们所读到的东西,这常常是发生在我们少年的时候。那个年龄,心灵像一张白纸,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事情。书本给我们神圣的感觉,好比人生的老师。我们总是把书本上的话抄在日记本上,还总是将书本上的话赠来赠去。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影响的时期,是精神世界最初的建设时期。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都受益  相似文献   

20.
我在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一篇文章里读到这样一组数字: 鲁迅——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述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