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工作的成效与活动效果,与集体主义精神和成员的"集体意识"密切相关。集体主义与集体意识是工会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而活动与比赛又是培养集体主义与集体意识的平台与课堂。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目前的学校教育一般以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为主,而缺少艺术精神培养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普遍把精力用于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对艺术教育则不太重视,使年轻一代的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更让人遗憾的是本来是充满了艺术魅力的语文学科,也只形成了死记硬背字词句章,应付大量的分析题的工具。为了能让学生取得语文成绩暂时的“高分”,教师不惜满堂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最大限度地开掘学生大脑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极大的创新兴趣和热情。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对于建设好班集体是必需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谈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一是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具有集体主义意识的重要性;二是创造一种集体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形成集体主义意识;三是对班集体实行目标管理,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一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吉波 《时代教育》2006,(12):106-106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教育中,我们要把语文从“筛子”变成“泵”,把自信心的培养不只作为教育手段,而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笔者认为,抓住“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  相似文献   

9.
走向新世纪的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美国创造学的奠基人奥斯本认为,小组技术比个人技术更重要。因为许多独创性的想法都是在小组交往中产生的,大部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实例中,小组交往是最基本的因素,创造型人才通过相互交往而成为独立的人。原子弹的爆炸、宇宙飞船的飞行……。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到学校教育中,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集中开发人的创新潜能,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性技能训练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因此,倡导创新教育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为核心,实施素质教育。1 在兴趣中建立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之母,它可以孕育愿望,滋生新动力,更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源泉。儿童时期的好奇心最为强烈,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现有的条件下诱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其朦胧的创新意识。例如上《小电珠》一课时,教学着眼点不仅是学生认识简单电路的知识,还要注意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媒体激发学生探求让小电珠发光秘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今的大学生都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的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相对于此,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就显得比较淡薄。而社会实践证明,最终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就面临着选择社会和被社会选择。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如果集体意识不强、集体观念淡漠,即使能力再强,也很难被社会所接纳,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而那些集体观念、集体意识强的人,再加上较强的业务能力,往往会被用人单位所看重。所以,有必要从不同方面加强对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以便使其更能顺利地步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陈丽东 《贵州教育》2009,(15):41-41
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质方面起主导作用,而学科教学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的。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根据这些特点,积极探讨化学知识与精神品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把祖国的接班人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为青年。  相似文献   

17.
梁霞 《小学生》2011,(6):43-43
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和方向。 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是对旧事物的变革与否定,是于习以为常之处发现奇异之点,是冲破传统的旧观念、旧习俗,提出新的认识、新的方法、新的技艺,其实质是在于“新”。“创新”并不神秘,学生身上蕴藏有不少潜在的创新能力,问题是我们当老师的如何去发现、引导和培养。 一、职业技术教育中,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热…  相似文献   

19.
一、实践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年来的传统教育,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另一方面,即使在有限的实践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设计好“套”,让学生去“钻”。学生完全处于受教师支配的地位,其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只是作为理论正确性的验证而设,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和同仁们在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及如何培养等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讨论、研究和探索,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上,应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例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诸多能…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国际教育界人士认为.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这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的学生是历史赋予我们教师的重任。那么,在劳动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