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思,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主题之一。自屈原在《离骚》中发出“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嗟叹起,秋思情绪便在诗人的作品中萦绕不去。几千年来。诗人对这一主题滋生出的无数感慨。使秋恩这一主题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瑰梦之慧悟     
昨天+今天≥历史今天+明天≥未来昨天+明天=一生——题记(一)》风萧萧兮易水寒故事一去兮不复返——风萧萧兮——易水寒往事一去兮——不重现人,只要在路上,只要在途中,生命便好像张开了帆。心灵便能够随着空间的有限移动而无限地飞翔! 王朔无知而无畏地喝下“美人赠送的蒙汗药”,无畏而无知地大叫“我是你爸爸”!  相似文献   

3.
“又何怀乎故都”是屈原《离骚》篇末“乱’碑中的一句。其“乱”辞云:“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威之所居。”此句看似十分浅显,在理解上不至会有太大的出入,然而观之于古今众多的注译之作,始知其大不然。概而言之,有人将句意从否定的角度去理解,有人则从肯定的角度去理解,一正一反,判若东西。二者不可皆是,必有一是一非。由于此“乱”辞是作者思想感情在篇末的概括性表述,在全篇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辨明它的本意,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先来看看从否定角度去理解的。下面是今人几…  相似文献   

4.
饿的滋味     
忍住,忍住,一定要忍住!我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哎,真饿死我了!早晨明明喝了两碗粥,可哪知没到中午肚子就饿了!顶住,顶住啊!我握紧拳头。可是那肚子丝毫不听使唤,一个劲地乱叫,好像一些水泡正从池底一个劲地往上冒,咕噜噜最后裂开。这声音让别人听到了真丢人!我赶紧看了看“左邻右舍”,还好,没被发现!不好,赵老师一对“顺风耳”正警惕地竖着,我赶紧故作冥思苦想状。哎,那该死的“饿”魔又让我想起了桌子里的一包“达能”饼干。不,不能,这可是数学课!可饿煞我也!忍就要面对诱惑,不想、不看、不闻、不动。可我再也忍…  相似文献   

5.
买火柴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干了一件很笨的事情。那天下午,我正在看电视,忽然听到妈妈喊我:“杨杨,去买盒火柴!”“哎,就去!”我应了一声,拿上钱就出门了。临出门时,妈妈还嘱咐了我一句:“记着要买能划着的火柴啊!”“知道啦!”我头也不回地答应着就出了门。我来到商店,买了一盒火柴正要回家,忽然想起了妈妈说的话,对呀,我得试试看!于是,我站在商店门口就试了起来。我取出一根火柴,一划,“哧”的一声,着了。“嗯,这根能划着,不知道其他的是不是也能划着呢?”这样想着,我又取出一根试起来。当时,天上火辣辣的太阳正…  相似文献   

6.
屈原的《九歌·国殇》中有“凌余阵兮(?)余行,左(歹参)殪兮右刃伤”句。对其中的“凌余阵兮(?)余行”,课本译为:“(敌人)侵入我们的阵地,冲进我们的行列。”我认为这是不妥的。 按这种译法,“余”方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了,这与诗中前后的描述不合。诗的开头。屈原就以“操吴戈兮  相似文献   

7.
汨罗绝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读着这充满感伤的诗句,我不由思绪翻腾,为什么峨冠博带的三间大夫屈原宁愿“伏清白以死直”,而不去享受生活的快乐呢?我得亲自去问问屈大夫。  相似文献   

8.
巫·舞·兮     
《楚辞》中大量出现的“兮”字,并不是屈原的创造,而是楚国巫风歌舞促成了“兮”字在《楚辞》中的频繁使用。固定地用“兮”作歌辞中的衬声字,并且运用得那样普遍,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高语第二册中《说“木叶”》一存在两处纰漏。其一。材料与观点不一致。该为了论证古代诗人在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这一观点,先后引用了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  相似文献   

10.
民族魂     
回首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无数人杰在这方广阔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含愤投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浩气长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英名永驻……这虽已成为历史,但是无不说明了我华夏儿女之泱泱气节,无不诠释了我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魂。站在汩罗江畔,我举目远眺,不禁潸然泪下。一座座农宅被洪水击倒,一所所学堂  相似文献   

11.
记忆糖果     
上课了,老师来了,“今天我们学习想象作文。”说着,老师便在黑板上写着。“哎,又是作文,烦死了。”我正觉得没劲,忽然发现同桌戴冬冬正从抽屉里拿出一块糖,偷偷地吃着。我小声地对他说:“戴冬冬,给我吃点吧!别小气啊!”“不给!”“好啊你,不给,不给我就告诉老师!”我威胁他说。“别别别!给你就是了!”他接着说,“你可知道这是什么糖果吗?”“不知道。”“这是记忆糖果,你看这上面写着‘记忆糖果,语文数学第九册’,只要你吃了它,书上的知识就都记住了!”我笑了一声:“你吹牛,天下哪有这种糖啊!”于是我拿着书试了…  相似文献   

12.
算命     
那天的语文课堂上,我引导着学生学习屈原的《离骚》,读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时,一位学生举手质疑。问题是这样的:注解中“摄提”为星名,指的是寅年,“孟陬”指正月,“庚寅”指的是庚寅日,屈原就是诞生于寅年正月庚寅日。学生的问题是,古人说的生辰八字是怎么回事?与人的命运有关吗?问题一提出,就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几十双眼睛盯着我,都渴望得到答案。我也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便就我所知告诉他们,这是古人采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月、日…  相似文献   

13.
建议一 课文第一段有:“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教参译文采用郭沫若译:“我要与天地比寿,我要与日月同光。”笔者认为对“比寿”的译文不够好,没有明白地译出来(而“齐光”译为“同光”好)。笔者认为最起码应将“比寿”进行解释,解释如下:比,和……一样(或和……相同);寿,年岁长久,永存。整句译为:“我要和天地一样年岁长久,我要和日月一样有光芒(辉)。”这样,句子便能很好地体现屈原无罪被逐的悲愤,本句也就成为屈原悲壮的抒怀句。  相似文献   

14.
课前几分钟     
一天早晨恰好没我的课,我便坐在后面的桌子上画范画。不知什么时候,孩子们下课了,一个一个围了过来,然后大呼小叫地赞美着我画的画。 为了不影响下面的活动,我连忙轰走他们,可是只一会儿他们又围了上来,唧唧喳喳评论着。“喜欢吗?”“喜欢!”“好看吗?”“真好看!”一时间我飘飘然了,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可是立刻我就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机会! 我问孩子:“老师的画为什么好看?”“涂色均匀。”“看我是怎么涂色的?”“顺着一个方向涂!”“颜色搭配也很好!”“没有涂到外边去!”“画面也很干净!”…… 接下来…  相似文献   

15.
《涉江》(见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是爱国诗人屈原在流放途中抒发自己悲愤心情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正确理解诗中的几个联绵词,有助于我们认识屈原的为人及这篇作品的思想意义。诗中有这样几句: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云之崔嵬。”“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相似文献   

16.
“外婆!我在这儿呢!”我慢悠悠地从田地的草堆中探出 身来,一边挥手一边呼喊着,然后向外婆小跑而去。“你这鬼丫 头,害我找你老半天!”外婆用她那为寻我而呼喊得嘶哑的嗓 子数落着我。“哟,你再这样骂,小心她跟林子里的那些鸟儿一 样,被你骂跑,再也不飞回来了。”邻居奶奶开玩笑地说。“她 要是不再来,我还落得个清静。”外婆故作生气地说。我笑嘻嘻 地说:“我是不怕骂的鸟儿。”一串笑声,把整个村子里的人都 逗得乐呵呵地笑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一个星期天,我和小伙伴约好去黄山春游,还准备野炊。正整装待发,不巧您回来了,您说:“你还小,去黄山野炊不安全,万一有什么闪失怎么办?不准去!”您语气非常坚决。我央求道:“妈妈,我会非常小心的,就让我去吧!”“不行,你还小!”当时,我难过极了,万分沮丧地看着小伙伴们离去。我真的还小吗?妈妈,期中考试后的一天晚上,我们一家3口正吃晚饭时,您问我:“乖女儿,这次数学考得怎么样?”我的数学不太好,所以您最关心我的数学成绩,这一次我的数学又没考好,我支唔着,不知该怎样回答您。但是您还在不停地问。我只好如实…  相似文献   

18.
十三,不吉利吗?辽宁鞍山67中初二(2)班葛炎焱“发榜线!”大家高叫着。我真没有勇气去看榜。“嘿,你们瞧呀,葛炎众考了个全校第一名!”不知是哪个“小鬼”喊了一嗓子。我开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已听错了。跑过去一看,果真如此。我高兴地跳起来。“喂,你...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我们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特别的作业,作业就是做一盘西红柿。回到家我自言自语地说:“今天没作业,我先去做凉拌西红柿,只要切成片片,再放上点糖就行了!”做好之后,我就去看电视去了。“砰!砰!砰!”响起了敲门声。我问:“谁呀?”“是我呀,我是你爸爸。”“门没关。”我说。爸爸进门就问:“作业呢?”我说:“在这里。”爸爸看了看,满脸奇怪地说:“这就是作业?”“老师要我们做一盘西红柿给爸爸妈妈尝一尝,再打分。”“老师会布置这样的作业?走,跟我到老师那里去。”爸爸一脸的不相信。到了学校,正好陈老师在洗…  相似文献   

20.
吊屈原文     
贾谊 《新读写》2020,(4):47-48
屈原爱国,绝非愚忠。他独立思考,见恶而弃,直至自沉汩罗而不惜。正是这一高洁孤傲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有着同样遭遇的贾谊,从而写下这篇愤世嫉俗情怀高远的千古名篇!文眼“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一句尤其值得体味。这句的意思是,屈原所面对的身边环境极为糟糕,这是一个不讲优良准则的文化系统,正是这样的体制与环境,才使屈原走上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