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夏,我曾写过一篇关于《西游记》里花果山背景的文章,近几年来,又陆续搜集、整理了一些有关材料,现在把它写作《补证》,以求教于这方面的研究者和同志们。从孙猴子形象的来源看花果山的背景《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的来源可能取材于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古岳渎经》中的无支祁,这是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里提出的观点,得到了学术界比较广泛的承认。无支祁是何方人氏?我觉得这个神话人物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它的“籍贯”与《西游记》里花果山取材的背景之一云台山有着明显的关联。《古岳渎经》说: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出现的又一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属长期累积型小说,也是我国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书中写的唐僧取经的故事,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成书酝酿了几百年,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为吴承恩的  相似文献   

3.
一部《西游记》,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者渐多,分歧点也日增。以其主题来说,据有人统计就有: “正邪相争,邪不敌正说”;“两个主题说”;“反动说”;“破心中贼说”;“宗教批判与政治批判说”;“追求正统与正义统一说”;“两重宗旨说”;“无自觉主题说”;“游戏说”等等。真是诸花竞放、五彩缤纷。不仅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且越说越新鲜,越讲越离谱。我想任凭这么猜测下去,不要说内容的分类、创作的方法、题材与命名、特点与性质,就是其思想内容、政治倾向上的歧见,恐怕两打也挡不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各位“西学”研究者都误将以现代科学的观点与方  相似文献   

4.
5.
读了《许昌师专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三期发表的靳今同志的《吴承思曾当过河阴知县——河南荥阳县发现吴承恩撰写的碑文》,心中确实欣喜了一阵。这块立于嘉靖二十八年、署名“吴承恩撰”的《重修卢医庙记》,容易令人联想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靳今同志还进一步找出碑文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之间,存在着“姓名一致”、“活动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县)人。他的曾祖吴铭做过浙江余姚训导,祖父吴贞做过浙江仁和(即杭州)教谕。父亲吴锐,四岁丧父,弃文从商,做了个经营花线、花边的小商人。吴承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由书香门第沦为小商人的家庭里。吴承恩因为他父亲的遭遇而感到屈辱不平,可悲的是,他自己的遭遇并不比他父亲好多少。吴承恩极其聪明,他“髫龄即以文鸣于淮”,“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他的文才很早就受到郡守、前辈  相似文献   

7.
章回小说《西游记》疑非吴承恩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定吴承恩是章回小说《西游记》的作者的唯一根据是明天启《淮安府志》的著录。但明清两代的地方志书目都不收录任何章回小说,故吴氏的《西游记》不会是章回小说。略后于吴氏的《千顷堂书目》已明白无误地判定它只是一篇记游性质的文言笔记。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学术研究爆出新话题: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西游记》学术研究最近又有新说法。《山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刊登的李安纲文章指出,吴承恩并非是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文章说,据有关史料记载可知,吴承恩是一位儒生,郁郁不得志,尽管能诗文,善杂记,...  相似文献   

9.
神魔小说《西游记》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有总体的寓意,也有局部的象征,无论总体寓意或局部象征都散发着现实的光芒,均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这其中就蕴含着作者的和谐社会理想。吴承恩的和谐社会理想在《西游记》中表现得较为鲜明突出,具体反映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作者力主铲除邪恶势力,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二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作者主张人既要顺应自然,又要改造恶劣环境,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亦可以窥见作者的社会意识和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人们通常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及《金瓶梅》等古典小说名著称为“奇书”,而《西游记》无疑是这些“奇书”中的“奇书”。究其原因,那是因为它作为神魔小说,本身就笼罩着一层炫目迷心的神彩外衣,其真谛难以为读者所认识,因此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其中,究竟谁是这部千古奇书的“造物主”,本身又构成了一个司芬克斯式的《西游记》第一谜。造成这一疑团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西游记》大约在距今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6世纪中后期)问世时,书上并未具作者的姓名。因为中国文学向来以诗…  相似文献   

11.
李萍 《小学语文》2009,(4):55-56
躺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听“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的故事,一手握着自己做的或是买来的金箍棒,一手捧着《西游记》的连环画,已经成了我们许多人难以忘怀的童年印象。《西游记》是一部充满神奇色彩和虚幻意境的神魔小说,是一部深受儿童喜爱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神话,更是一部史诗,一个伟大作家书写的浪漫史诗。四百多年来,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征服了一国又一国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亦表明自己的人才观。其中孙悟空的形象集中反映了作者呼唤英雄、企盼人才的鲜明人才意识;猪八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知人善用,以使人尽其才的思想;而沙僧的形象则折射出作者对埋头苦干人物的褒扬和肯定。这三个方面的综合,比较全面地表现了吴承恩的人才观。而这种人才观是积极的,进步的,明显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如果只是把《西游记》当成儿童故事 ,或当成惩恶扬善的幽默谈笑 ,那是一种悲剧。《西游记》其实和《唐·吉诃德》一样 ,是一个时代的映照 ,是启蒙思潮的载体。所不同的只是 ,《唐·吉诃德》映照的启蒙思潮在欧洲成了气候 ;而《西游记》代表的启蒙思潮却被扼杀了  相似文献   

14.
根据《淮安府志》记载,吴承恩只是文章《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根据刘知几《史通》,可知吴承思所著杂剧数种并不是小说;根据吴承恩《禹鼎志序》,可知所他喜爱的只是文言志怪短篇,而不是长篇小说;从方言角度来说,《西游记》所使用的方言并不仅仅限于吴承思的家乡。  相似文献   

15.
1990年7月,收到江苏吴圣昔先生惠赠他的新著《西游新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书中第五部分“源流篇”,对笔者在为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和杨致和《西游记传》两书所作的“整理后记” 中提出的两个主要见解,作了全面否定.由于当时正全力从事《全宋诗》的编纂,无暇旁及此事.不久前《全宋诗》工作粗告段落,且人民文学出版社提出要重印此二书,因此把吴先生的书找出来仔细研读.读后的印象是吴先生书中的全部论断和论据,都不能动摇笔者原来的判断,因此决定将“整理后记” 一字不易地重印.现在重印书已经出版,为了向读者负责,觉得有必要作一些申说.  相似文献   

16.
笔者将蒙古族戏剧家场景贤及其《西游记》杂剧与吴承恩及其《西游记》小说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取经故事的流传及杂剧在其中的地位和杨氏杂剧对吴氏小说的影响两方面 ,论证了杨景贤杂剧对其前的取经故事给予了一次大结集 ,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吴承恩小说的成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日本学者太田辰夫、矶部彰和中野美代子等,在探求《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教义及其道士的关系方面,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研究。虽然,其中的一些论者限于一般道教知识而不太了解中国全真教地域性秘史,不太了解明代道教内部正一、全真两派的分歧斗争,但他们的开拓毕竟早于中国现当代论界数十年,应予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吴承恩绝对不是《西游记》百回本小说的作者;“美猴王”的出处在于《易经·坤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中的“美在其中”四字;孙悟空不是什么造应英雄,而是人类心灵最完美的象征;《西游记》的文化原型是道教全真道经典《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唐僧八十一难的文化原型是道教南宗清修派创始人石泰的八十一章五亩绝句《还源篇》;《西游记》的主题不是讽刺与幽默,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全真道三教合一、性命双修的教义;《西游记》不是神魔小说、童话小说,而是世界文学史上惟一的一部东方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