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又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的投入到运动之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的效益。心理健康是指人能从容地负担起繁重复杂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要求情绪稳定,有较好的自我控制情绪和排除各种干扰的能力。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理健康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能促进生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阐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更要注重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测量等方法研究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间与黑龙江省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揭示体育锻炼时间、频率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除强迫指标外,每周参加三次及以上对心理健康各指标作用较好.每次参加30~60min比30min以下和60min以上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作用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海淀区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发现:课余体育锻炼是学生参与面最广、内容最为丰富、形式最为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领域。随着现代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课余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体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共性充分了解个性,并结合学生自身的锻炼方法去开展课余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法及访谈法等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危机的来源与特点,体育锻炼与他们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具有一些特殊性的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据研究结果,探讨出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对他们心理危机的干预与调节有显著性作用,并提出有效干预与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量表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初中生体育锻炼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男女生在锻炼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锻炼量、客观支持、主现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在不同年级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家庭所在地初中生在锻炼量、主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小锻炼量与客观支持、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应试教育下中学生的学业繁重,很多中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中学课外体育活动是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是中学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还是体育课时间和空间的拓宽,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对中学生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培养,对中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的增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吕晖 《体育师友》2016,(1):45-47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学生心理素质也被囊括在内。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不仅要求学生文化素质的优秀,对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学生课业压力的增多,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状况出现负性发展。而改变这一不利现状的方式是体育锻炼,在增强学生体魄的同时也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为例,探究其开展的方式及对提高心理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采用EPQ和CAS等研究工具对我国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运动锻炼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并存在显著的专业与性别差异;(2)人格特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检测指标,运动锻炼可以改变学生的个性特征;(3)运动兴趣,运动成绩以及运动知觉能力等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常熟市部分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并对中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上海市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并对两者作相关比较。结果显示上海市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总体上得分较高,但在男女间、初中和高中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区与郊区学生间没有显示差异性,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锻炼行为态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武汉市洪山区初中生的身体锻炼、身体自尊等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初中生与女初中生的身体自尊差异不显著,男生高于女生;锻炼强度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时间对"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是人在一生中接受时间最长、较为系统的身体教育阶段,并为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中小学生正处于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四川东北地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目的及认识的调查,了解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为新时期中小学生的课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以球类、健身操、武术等为主要内容的9套运动处方,进行锻炼实验,探讨应用健身运动处方进行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实施建身运动处方锻炼,对中学生身高、体重有良好作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高中生与初中生不一致,似与青春期激素作用有关;对学生饮食、睡眠、情绪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中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梁健  余志华  郑勇 《体育学刊》2006,13(2):108-110
通过数理统计法和调查与监测,跟踪哈尼族中学生1985~2004年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与身体素质指标。并通过纵、横向比较,对哈尼族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趋向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尼族男女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均呈逐年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清  张建军  易锋  卫明 《体育学刊》2001,8(6):100-101
对湖北省1991~1999年初中学生身体素质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湖北省初中学生身体素质与1991年比较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的发育水平城乡差异缩小。建议采取开展体育教学技师评估,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等多种措施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将归因理解为一种过程.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不同的归固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堵、动机和行为反应。我国高中学生体育运动情景下的归因与学业成就领域的归因存在差别,且存在较显着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普通高校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态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高校学生身体自尊、锻炼态度进行研究,阐述了高校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态度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机制,旨在为学生获得较佳的体育锻炼心理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健身处方锻炼对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修订的Olweus攻击性行为问卷对9205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了测试,考察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基本状况。针对中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采用不同的健身运动处方锻炼来进行矫正。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中存在着较严重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总体上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但攻击性行为在初中阶段具有稳定性;直接言语攻击是最为普遍的攻击方式;攻击性行为的比率及攻击类型上均存在性别差异;健身运动处方锻炼能矫正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状态,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参与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别从锻炼项目、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等因子以及性别的差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与体育锻炼活动参与的各个因子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但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本研究旨在为中学教师指导学生锻炼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增进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全面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