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评论,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是以政治斗争为主题的,从战争年代的檄文到前些年的论战,都是典型的政治评论,评论员也是政治评论员,有些是政治家.这是由当时那个时代的特点决定的。今后,新闻评论也不可能脱离政治斗争这个主题。但是,在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以后,评论员越来越感到经济成了一个难题,不少写惯了宣传马列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评论员,面对按劳取酬,价值规律,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潮流中,经济评论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报纸新闻评论的主角。我国的新闻评论,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是以政治斗争为主题的,从战争年代的檄文到前些年的论战,都是典型的政治评论,评论员也是政治评论员,这是由当时那个时代的特点所决定的。在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新闻评论也要从政治评论为主题转到以经济评论为重点。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结果。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涉及到经济机制的转换,而且必将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将引起人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是非标准的重大转变。新闻评论,作为意识形态最敏感的领域,必须摒弃在产品经济、计划经济条件下形  相似文献   

3.
都市报新闻评论的优点与作用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组建专属的评论员队伍 新闻评论同质化是指媒体新闻评论在选题、视角、观点等方面存在相同或相似.与党报新闻评论相比,都市报新闻评论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主题雷同、观点相同或相似的新闻评论经常可见.  相似文献   

4.
在今夏抗洪抢险的斗争中,人民日报为我们所特别呈现的一系列评论员文章犹如一首昂扬的战歌,始终引领着抗洪斗争的舆论主旋律。如椽之笔写下的战歌在硝烟尽散之后仍耐人咀嚼。 一、铸魂:爱国主义红线贯始终 新闻精品要有魂。什么是魂?这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没有深刻主题的新闻作品很难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评论员文章的写作本身,要求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原则精神,提炼和概括现实生活的丰富内涵,高屋建瓴地揭示其底蕴,才能起到总结推广典型、指导工作的作用。所以说,对于评论员文章,特别是围  相似文献   

5.
系列评论往往围绕一个大主题,以本报评论员文章的形式,组写发表数篇乃至数十篇的评论。这些系列评论,集中宣传中央和地方党委一个时期的重大工作部署,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实现党的主张,履行历史任务,起着极大的鼓舞、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鸣鸿 《军事记者》2006,(12):21-22
配发式评论是指为新闻报道配发的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个人署名评论、短论、编者按、编后等,本文只谈其中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评论员文章我们用得较多但又比较难把握。配发式评论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依托报道。评论选题要源于新闻,应以所依附的新闻报道为主要依据,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提炼报道思想,并合乎逻辑地引申、生发出自己的中心论点,避免误读或误解新闻;二是“跳出来”超脱报道。评论立意要高于新闻,不能拘泥于新闻事实或报道思想,就事论事地表态、评价,而应该深化、升华或补充新闻主题。依托报道相对简单,比较容易做…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新闻工作开始,就进入新闻评论领域。从解放日报到人民日报,我一直撰写评论,组织评论,审改评论,历40年而不间断。这个时期,我主要是为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撰写新闻评论,从社论、评论员文章,到署名政论、时评、随笔、杂谈等。  相似文献   

8.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体现一张报纸政治倾向、政治面貌的旗帜.怎样才能写好评论?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有几个关系问题需要解决好."受命作文"与"有感而发"报纸上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或短评等,不管是评论当前重大政治问题,还是评论某个新闻事件,总是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联系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针对干部群众中的现实思想和难分难解的问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进行分析、评论、说理,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一篇好的评论,为党、为人民立言,  相似文献   

9.
广播中的评论员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并由自己播讲的评论,它是与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在广播实践中,新闻评论基本上有两种播出形式:播音员播诵或评论员播讲。由播音员自己播讲的“口头述评”是评论员评论的一种,这一形式现在被许多电台广泛采用,也说明了评论员评论的兴起和繁荣。 广播评论员评论的特征可以从外部特征和内部  相似文献   

10.
评论员个性的解放——新闻评论发展的个性化趋势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新闻采编》2003,(2):29-30
近 年来 ,新闻评论的发展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 ,评论的个人色彩越来越浓 ,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彩。新闻评论个性化趋势的产生 ,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但如果借用文学传记研究法的理论进行分析 ,就可发现这种趋势代表了评论员个性的日益解放 ,表明了评论员的个性特点在新闻评论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展现。个性化是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之一改革开放之后 ,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新闻评论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许多方面得到了体现。其中 ,评论员文章取代社论成为主导性评论就是明证。改革之前 ,社论是主导性评论 ,在评论…  相似文献   

11.
博览     
评论带点感情色彩,其论点将更加鲜明。但是,新闻评论,特别是党报上的政治评论,它既要有感情,也要善于控制感情,切忌冲动。因为「冲」应有「冲」的方向,「动」要有「动」的范畴。写评论要讲究准确性,注意政策,尊重事实,尽量少用些极端词句。评论的冲动,其实是评论员的冲动。这就要求评论员在冲动时,学会控制,先凉一凉,冷静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的命运,取决于诸多因素,但评论员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评论员是评论的母亲。一篇评论虽然还要受当时政治形势、社会环境、群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评论也很难说是哪一位评论员独立完成的作品,但是,评论员作为执笔者,即使仅仅起草了粗糙的评论初稿,他即是评论的第  相似文献   

13.
博览     
评论的冲动评论带点感情色彩,其论点将更加鲜明。但是,新闻评论,特别是党报上的政治评论,它既要有感情,也要善于控制感情,切忌冲动。因为「冲」应有「冲」的方向,「动」要有「动」的范畴。写评论要讲究准确性,注意政策,尊重事实,尽最少用些极端词句。评论的冲动,其实是评论员的冲动。这就要求评论员在冲动时,学会控制,先凉一凉,冷静地想想党和政府的政策,想想背景和前景,想想读者的承受力和消化能力;还应掉换一个位置,站在评论对象的地位上想想他们会不会心服口服;还要从历史的角度,想想评论发表若干年后还站不站得住脚。  相似文献   

14.
去年第12期《新闻战线》发表了一篇《评论面对的三个挑战》,即:读者的挑战、新闻的挑战和时代的挑战。所谓读者的挑战,是指80年代的读者不盲从而善于独立思考,他们并不轻易认为评论员比自己高明。所谓新闻的挑战,是指新闻(狭义的新闻,即消息、通讯)已不满足于单纯报道事实,还要在新闻中慷慨激昂地发表意见。所谓时代的挑战,是指战乱年代和“文革”那样的混乱时期已经结束,政治气候骤冷骤热、政治风向忽东忽西的时期已经过去,在80年代这个既充满矛盾又安定团结的“盛世”,评论怎么办? 挑战是危机,更是机会。评论面对挑战只有组织  相似文献   

15.
近来,首都和地方的一些报纸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开始署出了评论员的名字。此举虽不足以称之为改革,但毕竟是新闻评论中的新事,值得一议,更应从中引出启示。在我国的新闻报刊上,新闻评论历来被视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特别是党报的新闻评论,往往被群众看作是党的声音,代表党的意图。应当看到新闻评论在新闻报刊工作中这种地位和群众对新闻评论的这种理解,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的一大特色。几十年来,我们的新闻报刊工作者正是以这样的观点来经营新闻评  相似文献   

16.
善于议“理”即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党报的新闻评论工作十分重要。对评论员而言,善于议“理”又是写好评论、赢得读者的重中之重。 文贵议“理” “理”是什么?“理”首先是新闻评论所发表的看法、态度及观点,表现为思想观念形态的东西。其次,“理”是通过党报宣传的党委及政府所要付诸实践的大政方略。宣传党委和政府的大政方略,是党报新闻评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新形势下党报新闻评论工作的重点。这方面的宣传要具有创造性,决不仅仅限于简单地论证。从某种程度上讲,党报新闻评论的宣传是根据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基调对一个时期本地某方面工作政策的研究,评论员应当…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曾被称为职务最高的新闻记者和评论员。他一生中在不同时期为《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提供过大量消息等新闻稿件。还亲自撰写了许多优秀评论。笔者最近系统地学习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选集》中的新闻作品.认为毛泽东的新闻评论作品特别是他后期撰写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本报评论员文章”的署名问题,首都有几家报纸曾分别在内部酝酿过。前几年,中国青年报曾用过署名评论员文章,去年福建日报也曾用过。可惜,这种做法没有能坚持下去,也没有引起新闻评论界的广泛注意。对“本报评论员文章”,一般认为,它既非个人署名的一般评论文章,又不代表编辑部,只标明是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其实,这类文章既然不代表编辑部,只是说明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莫如署上评论员的名字,以表明这篇文章是编辑部某位评论员写的。当然,文章的观点,见解也是属于他个人的。所以,我以为凡“本报评论员文章”皆应署名。报纸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读者发言,使读者能经常地、及时地听到报纸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种是代表编辑部的;一种是编辑部内某个评论员的,一种是读者或社外某个人的。代表编辑部的可以以社论,评论、短评等形式出现,代表编辑部某个评论员的可以用署名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代表某个读者或作者的也可以用个人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既然代表读者或作者意见的文章都署名,那么代表评论员个人意见的评论文章也应署名。现在,评论员文章一律不署名,使读者很难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意见是代表编辑部的,还是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而且同报纸的社论、评论,短评等也难以区分,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给新闻评论的分类也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19.
翻开中国报刊史,每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新闻评论家,然而在这个改革开放加大力度、新旧机制发生重大转换的当代却鲜见权威新闻评论家。而且,我们看到的是新闻单位评论员缺乏这样一幅画面,据专家估算,在现有的新闻从业人员之中,能愉快地胜任评论撰写工作的只占百分之四至五而已。而这百分之四至五,又大都是老的新闻工作者,年轻的评论工作者微乎其微,后继乏人。同时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情况:“如果按工作重要程度分工,一般按评论员、编辑、记者这样的顺序排列,可是名不副实,如果由编辑部内的同志自由选择工作,顺序又会颠倒过来…  相似文献   

20.
一向以“代言”为己任的新闻工作者,面临“轰动效应”渐趋弱化的态势,开始评论自我。4月18日至24日,全国三十多家新闻单位和新闻研究机构的同志聚首武汉,围绕“新闻评论如何回答时代的挑战”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与会者冷静地分析了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看到了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局面。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以他作为一名评论员的思考,作了《改革的时代呼唤评论的改革》的发言。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署名评论、专栏评论兴起,新闻评论面貌有所改观,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不尽如人意。尤其作为主体评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陷入了低谷。观念、题材、形式模式化,逐渐失去了受众,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范荣康认为,要摆脱困境,第一位的是要更新观念。现在。存在着不适当地強调、夸大新闻评论的宣传功能和作用的现象。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利益多元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