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以它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后世史传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多方面借鉴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从叙事学角度看,《左传》对《史记》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叙事主体意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2.
《左传》以它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多方面借鉴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从叙事学角度看,《左传》对《史记》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叙事主体意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史记》人物传记的历史叙事为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叙事元模式这个理念出发,探讨了《史记》在叙事时序、叙事速度上对《水浒传》的影响,并认为《水浒传》继承和发展了《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单传、合传及附传三种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4.
《史记》中的预叙及其叙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在叙事时间方面.预叙运用较多,多采用暗示性的预叙,以梦、异兆、占卜等预示政治兴亡,家族兴衰,人物命运,预设人物性格,同时伴随着一些指点性、评论性内容来实现预叙的功能。这样的叙事.不仅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传达出宿命的悲剧意识.而且还控摄叙事线索,预设情节走向。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因其早期生命体验与融合儒道而形成的生命意识,弘扬一种超越于社会功利层面的理想主义精神追求。司马迁的受刑,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个性的悲剧,遭受宫刑的人生悲剧玉成了《史记》悲剧精神的目的性、坚韧性与超越性;从而在这两个基础上形成司马迁超越于生死关系之上的价值观。忍辱著述的创作心态使《史记》带有浓厚的人文理想色彩。  相似文献   

6.
范文静 《考试周刊》2009,(45):19-20
中国叙事学理论相对于中国叙事文学起步较晚,文本分析也存在对西方理论直接套用的弊端。《史记菁华录》作为《史记》评点本,体现了明清之际的学人对中国叙事学理论的探索与开拓。本文从叙事时间切入,讨论这部评点之作对叙事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司马贞撰写《史记索隐》的初衷是要续补《史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程没能完成,进而改为注解,因而《史记索隐》中也常常体现司马贞补《史记》的残留痕迹。古今学者对司马贞及其著作的研究多集中在"三家注"之一的《史记索隐》上,对司马贞的补史工作或是视而不见,或是只作只言片语的讨论。然而,明确司马贞续补《史记》的自觉意识和批判精神在《索隐》中的体现,是我们做好《史记索隐》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史记》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主题。本文对《史记》反映这一内容的四种形式进行了重点论述,并认为这四种表现形式,与《史记》所表达的激荡淋漓的生命情绪和宏阔豪迈的生命体验互为融合,使《史记》的生命主题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
《史记》在叙写那些宏大的场面和刻画林林总总的历史人物方面,都无一不显示司马迁独具一格的叙事艺术,《史记》的叙事艺术可归为五大类:独创纪传体的叙事结构;叙事简练含蕴,词约义丰,从大处落笔,善于以小见大;雄健、峻洁的叙事风格、多样化的叙述手法;叙事的章法脉络清晰;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0.
在《史记》人物列传的叙事中有很多议论。这是司马迁对前人叙事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史记》叙事中的议论,功能重要,特点明显,很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着重从历史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人物语言三方面探讨了<史记>叙事写人的虚拟性特征,这种艺术想象力在<史记>中的加强对于叙事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叙事照应方法缘于其继承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典籍的内容和叙事方法。他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运用人物对话的照应叙写重大事件,将人物对话照应与叙事相结合,三组人物对话照应形成了刘邦韬光养晦的策略,环环相扣的许诺人物对话照应导致了项羽“击破沛公军”失败;他运用类似事件的前后照应,塑造人物形象,如项羽、项伯、项梁等,从而使整个叙事文字前后衔接,故事完整,天衣无缝,并增强了人物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史记》人物列传的叙事中有很多议论。这是司马迁对前人叙事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史记》叙事中的议论,功能重要,特点明显,很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和《史记》的孝道思想,主要包括"尊敬"、"奉养"、"承志"、"立身扬名"、"安葬追念"等内容和规范。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孝?司马迁主张,要尊敬和顺事父母,对父母应该竭尽全力奉养,奉养父母是子女的义务,要继承父母志向,完成父母遗愿,要努力建功立业,立身扬名,以光耀祖宗和父母,父母仙逝,要"持丧"、"侍丧"、"居丧"、"服丧",以礼安葬,守孝追思,在兄弟之间应该"孝慈"、"孝悌"。司马迁严格恪守孝道,并因孝道而成就了自己和《史记》。  相似文献   

15.
《史记》具有宝贵的历史学的价值,发展了以人物与事件为中心的叙事技巧。司马迁叙事,以事件和人物为叙事经纬,在具有典型意义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出一幅幅广阔、丰富、生动的历史图卷,在艺术概括性和典型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韩愈继承并发展了《史记》这一成就。本文从私人叙事、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三个方面对韩愈散文的《史记》方法的继承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史记》创作于楚文化炽热张扬的年代,深受楚歌、楚人、楚地风俗文化的影响,具有神奇奔放、飞跃浪漫的楚文化气息,成为继《离骚》之后又一部禀受楚文化恩泽之大作。本文从不同侧面诠释了楚文化对《史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中人物具有强烈的价值诉求,因而《史记》的内容充满了追求永恒价值的渴求,激励人们追求生命的理想境界。关注人物的"价值生活",反映人物的"价值诉求",使《史记》具有了丰厚的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史记》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在篇章叙事中有独特的作用,其中叙事时间采用的方式包括顺叙、补叙、预叙,在叙事中可以起到连贯情节、深化主旨、制造悬念的作用;叙事空间结构是通过倒叙、插叙的叙事方式来实现,在叙事中有揭示因果、囊括全局的艺术效果。准确理解《史记》的时空叙事,有助于更好地解读和鉴赏《史记》的文本意义和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中体现了司马迁强烈的宣扬汉德之情。这在《史记》表明著史目的的自序和其他篇章中有非常明确的表达。“宣汉”思想是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愿和对史索职责更深层认识的结果。是史学实录精神的要求,也是他内在思想的逻辑旨归和进步史观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20.
"英雄"崇拜和"英雄主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之一。作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记述了创业帝王、武官猛将、文臣参谋、侠义刺客、仁义游侠等五类英雄,各类英雄记述又表现出了不同的叙事特征。这些英雄叙事给人以悲壮美、雄壮美、崇高美等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