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而要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广泛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和氛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
索艳华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07,(Z1)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而要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广泛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和氛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一、“开放”的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相似文献
3.
4.
实施新课改至今已经八年了。这八年里,我既在一线课堂执教过,也承担过十几间小学的语文教学指导工作,对照新课程理念,细细想来,发觉如今的教学还有很多时候存在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真让人不得不进行深刻地反思。 相似文献
5.
"大气"是具有大家气概,从容自若,谈笑风生,或纵或收,张弛有度,童趣与理趣共生,才情与思维同飞,形成大境界、大气象。把语文课上得"大气",学生自然会感到如鱼得水,身心俱佳。即使不能完全做到,那么"大气"一点,也是功不可没的,这需要在三个"关注"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多彩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
当下教育界认为中国缺少创新型人才,中国教育没有培育出杰出人才,有人说是教育体制使然,有人说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方面的原因,原因很多,作者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使然。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忽视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僵化成枯燥无味的文字游戏。课堂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的智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新课标把人文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给语文定了性,这就使语文的内 相似文献
9.
王志雄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07,(4)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笔者以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笔者以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忽视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僵化成枯燥无味的文字游戏。课堂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的智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新课标把人文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给语文定了性,这就使语文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学生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那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学生什么样的生活呢?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这都由教师决定,那语文课堂究竟要带给学生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线教师,每当我们登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一双双清澈、纯真、探求的眼睛,我们不能不问自己: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给学生一份什么样的教育?因为这关系着每个孩子的一生,关系到他们的未来。一、给学生一个真实自然的课堂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一枚古钱币,上面锈迹斑斑,于是农民便把那枚古钱币打磨得平整光亮,结果这枚价值昂贵的古钱币变成了一钱不值的铜板。农民哪里知道古钱币的价值正体现在它那锈迹斑斑的“真实”上,失去…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当我们登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一双双清澈、纯真、探求的眼睛,我们不能不同自己:应浚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给学生一份什么样的教育?因为这关系着每个孩子一生的生活,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16.
17.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当我们领着学生徜徉在文字世界里的时候,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都影响着我们的学生,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我们贯彻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能力,这是培养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基于这种“学生观”,我们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对各种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篇文化含量厚重的课文,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加强他们的人文素养。高中第三册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道士塔》,就是一篇积淀着深厚人文内涵,充溢着历史沧桑感的文章。《道士塔》一文,是余秋雨先生对20世纪初敦煌文物被盗这一… 相似文献
19.
一则精当的题记,好比一张散发馨香的精美名片,既装扮了自己的文章,也擦亮了评卷老师的眼睛。笔者受此启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尝试给很多课件设计了一些“课堂题记”,颇受学生喜爱。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设计课堂题记。 相似文献
20.
把语文课堂“让”给学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机会进行语文实践,让他们自己去品读领悟、合作探究、质疑解难,进而感悟文学带来的无穷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