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大屠杀已经为世人所知 ,二战中日本军队在新加坡对华侨进行的灭绝性大屠杀 ,也是让人震惊的。1 941年 1 2月 ,在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的同时 ,日军山下奉文大将率第二十五军袭击了当时英国在远东的要塞新加坡 ,并很快就迫使驻新加坡的 80 0 0 0英国军队投降。日军进入新加坡后 ,马上就开始了一场旨在消灭所有华侨的疯狂大屠杀 ,被杀害的华侨到底有多少 ,至今依然是个不解之谜。由于这场大屠杀是秘密进行的 ,战后审判战争罪犯时 ,美英也没有注重追究这一罪行 ,所以直到 1 95 9年人们发现了大量被害者的骨骸 ,这一暴行才为国际社会重视 ,但…  相似文献   

2.
从东史郎诉讼案看日本社会的二战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史朗诉讼案表面是两个日本老兵为了一起虐杀中国人的暴行而上法庭,实则反映了日本社会怎样对待南京大屠杀、怎样对待战争的性质问题。战后日本社会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对待南京大屠杀、对待战争的状况。日本为什么会这样?本文认为有四个因素,而日本能否正视日本对外侵略历史和承担战争罪责则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关系中,两国对历史的认识问题尤为突出。日本否认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并拒绝向中国人民认罪,其原因包括日本国内和国际因素。日本民族自身的性格特点导致其对战争责任和战后责任的认识存在局限,其脱亚入欧的思想也使得日本难以承担历史责任。此外,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美国的远东政策转变,中国建国后对日本的态度等也导致日本战后认罪态度存在认知局限。  相似文献   

4.
张国松 《历史教学问题》2020,(1):27-32,164,165
教科书是形塑和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媒介。作为日本侵华暴行的典型,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即被写入中国教科书并延续至今。80年多来,不同时期中国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的记述,在抗战动员、审判日本战犯、揭露国民党政权消极抗日、批驳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或淡化侵略历史的言行,以及国家公祭等不同语境中,被重新整合与诠释,其书写内容、角度和方式均有所变化。这并非意味着南京大屠杀历史本身发生了改变,而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人们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不断深化。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是新时代中国教科书南京大屠杀历史书写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在事发时几乎毫无"美国性"的纳粹大屠杀,战后非但没有消弭于美国社会,反而逐步上升为美国国史和国家记忆的重要部分。二战期间美国未能切实援助犹太人的内疚感,在大屠杀真相浮出水面后,逐步转变为关注大屠杀、勿让悲剧重演的警钟,成为美国对待大屠杀态度转变的起点。以《安妮日记》《大屠杀》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作品,对大屠杀进行去犹太性、美国化加工与诠释,在民众中引发激烈的情感共振。"艾希曼审判"成为大屠杀记忆美国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梵二会议"不仅使基督徒学者反思并研究大屠杀,也使犹太人开始将大屠杀记忆作为强化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黑人民权运动推动长期遭遇不公与歧视的中下层民众将大屠杀视为揭露社会撕裂、达成权益诉求的有力工具。诞生于美国国内政治危机、被打上鲜明政治烙印的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其建立过程是大屠杀记忆美国化的主线,其建立标志着大屠杀记忆美国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在各种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之下,不断进行海外投资,新加坡是其在东南亚地区的重点投资国家。同东盟其它国家相比,日本在新加坡的投资形成了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其间几次徘徊的特点。而一直坚挺的制造业投资方面也出现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的特点,并且加大了向非制造业投资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纳粹大屠杀是犹太民族历史上最为深痛的灾难之一,在二战尚未结束时就已经开始有犹太人要求战争赔偿。战后,犹太人对德索赔的诉求更为迫切,代表流散犹太人利益的"索赔联合会"与以色列国家一起直面联邦德国进行了赔偿谈判,《卢森堡条约》的达成标志着犹太人集体赔偿诉求得以实现。此外,索赔联合会通过督促德国修改、完善赔偿法为大屠杀受害者争取个人赔偿,并利用集体赔偿资金为犹太受害者提供救济、康复治疗和安置,重建犹太社区以及促进战后犹太文化的复兴。对德索赔工作不仅起到确定罪责和惩罚战犯的作用,它将赔偿与犹太社会战后重建紧密结合起来,显示了犹太人战后应对灾难的积极精神。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中国抗战时期,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沦陷后日军进行的大规模屠城惨案。日本在战时通过消息封锁、虚假宣传等手段掩饰暴行,战后得到美国的政治庇护,加上中国幸存者未对侵略者有力控诉,致使大屠杀在西方鲜为人知,几乎"被世界遗忘"。直到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书出版后在全球畅销,作为媒介的世界性畅销书对传播南京大屠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外媒体对日本歪曲历史、挑衅和平等行径的披露,对中国公祭活动的仪式化报道,中国为保护历史真相、纪念遇难同胞所做的不懈努力共同促进了世界对史实的关注。2015年10月,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自此南京大屠杀凝聚为国际共识,从中国记忆上升为全人类的永久记忆。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新加坡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制造的三大暴行,而后两者国内仍然是鲜为人知。当年在巴丹被日军俘虏的美国大兵列斯特·坦尼花五十年时间写成《地狱的梦魇》一书,以生动写实的笔调再现了这次死亡之旅。本刊将在近期选编精彩章节,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对盟军战俘残酷的虐杀,还生命以过程,还历史以真实。  相似文献   

10.
二战中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犹太民族史上难以抚平的一道伤疤。许多幸存者在战后仍然挣扎于大屠杀的痛苦记忆中,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均饱受大屠杀后遗症的困扰。美国犹太作家奥齐克和罗森鲍姆分别在他们各自的作品《罗莎》和《二手烟》中刻画了两代大屠杀后遗症患者的形象,并不约而同地安排了救赎的结局,揭示出往往为人们忽略的一点:对于亲历大屠杀的犹太人及其家庭来说,选择忘却伤痛也不失为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这本书是由我所日本教育研究室梁忠义撰写的专著。作者试图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科学地分析教育的本质和正确地剖析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一般进程。分析了战后日本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其内容是:战后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战后日本国民经济计划中的教育政策和计划;战后日本教育与“经济高度增长”;战后日本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经济是怎样起飞的?这是一个令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人们从多角度,多侧面、长时间地著书立说寻找其基本原因。一些人以日本为例,大肆叫嚷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不少人也常困惑其中,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浅析一下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基本原因。 为了能正确认识每一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根据唯物辨证法原理,就要了解事物的内因和外因及其辨证关系。同样,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也有其内因和外因,并在其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了起飞。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在国家建构和治理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大屠杀记忆的政治功用,竭力打造大屠杀记忆的公共空间。它通过建立以亚德·瓦谢姆为核心的纪念场所、确立大屠杀纪念日与纪念仪式、规范教育体系中的大屠杀教育内容与形式、建设大屠杀网站、制作大屠杀影像等多元方式来建构历史记忆,推动大屠杀记忆逐步迈向公共历史领域,让未曾经历过大屠杀的以色列公众从大屠杀公共记忆中找寻历史通感。公众则借助纪念馆、纪念日、学校教育、历史遗迹、影像媒介等途径与历史互动,形成对大屠杀记忆的自我认知与评判。  相似文献   

14.
张纯如以日本、中国和西方三个视角围绕南京大屠杀为什么被遗忘展开论述。从日本视角看,大屠杀被遗忘有国际社会的外交和国内的历史教育等因素。从中国视角看,有心理和社会道德因素。从西方来说,张通过恢复历史记忆的方式证明了人性的善良面。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私立大学迅速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私立大学迅猛发展,其影响因素包括:战后日本社会已具备了私立大学迅猛发展的外部条件;政府对私立高校政策的调整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健全的教育法规是日本私立大学发展的可靠保证;政府财政上的资助是战后日本私立大学迅猛发展的物质保障;学历主义社会风潮盛行等。本文研究和分析战后日本私立大学发展的基本因素,以期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日本战后的成人教育发展对其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战后日本的成人教育迅速形成了完整的成人教育体系,在立法等方面促进了制度化的进程,战后日本成人教育的明显特点是国家重视,社会力量积极参予,学校教育为其奠定了高起点,日本战后成人教育发展的经济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从1942年2月新加坡被日本占领到1944年4月,英国政府对战后马来亚统治形式的决策基本成型。但拟定政策一直是秘密进行,直到1946年1月该政策才正式公布。英国为什么迟迟不公布早已拟就的计划?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迎接胜利,严惩日本,国民党政权在二战期间就开始思考其战后对日政策。开罗会议及宣言作为中国对战后日本政策构想的原点,直接影响了国民党政权战后对日政策的设计。在开罗会议上,国民党政权所展现的对战后日本政策的策划是全方位的,虽然许多策划仅是原则上的声明。其中的一些想法在1945年7月26日通过的《波茨坦宣言》中被再次采纳,为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国民党政权在开罗会议上的政策提案不仅反映了蒋介石希望打倒日本军阀、尽快结束战争的想法,而且表现了其作为崛起大国的全球意识与区域观念。设计战后政策的行为除了表明中国未雨绸缪之外,更表明其对于未来地区秩序建设负责任的态度。这些政策设计在当时影响了盟国的战后日本决策并为亚洲国家的自由与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甲午中口战争,日本侵略军侵占旅顺之后,制造了一起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对这段历史已逐渐淡忘。旅顺大屠杀有关的几个问题,诸如日军侵占旅顺应从哪天算起,屠城从何时开始,共屠杀了几天,死难者到底有多少?历来其说不一,语焉不详。这些问题长期以来较模糊,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事实的真相,因旅顺陷入日手,华人  相似文献   

20.
日本侵略者在南京文化掠夺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同时对中国的图书文献进行了疯狂的掠夺。1986年8月17日原满铁大连图书馆馆员青木实在日本《赤旗报》上,首次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对南京的“文化大屠杀”。满铁大连图书馆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