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余小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4(10):25-28
耶稣会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是神学和科学的结合 ,它使利玛窦成为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思想、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传教士。利玛窦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 ,集中地体现在他对异族文化的充分尊重和超越宗教神学领域的宽阔的文化视野———理解、尊重和赞美中华文明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2.
3.
杜威对天性教育作了深刻的论述,形成了系统化的具有"生长论"特色的天性教育思想,涉及天性教育的内涵、天性教育的目的和天性教育的路径(确立以研究与应用儿童心理学为前提的教学指导思想;彰显课程和教材的经验性、心理化与趣味性;建构不断生长儿童的本能、改造儿童的经验的教学过程;确定以活动化和环境化为核心要求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他的天性教育思想既继承和丰富了以往的天性教育思想,又超越了后者,对后世天性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富有真理性的遗产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思想中的人与自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通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所面临且必须予以解决的最基本的基础性问题。基督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既存在着人与自然相互分离的二元论,也存在着以上帝为纽带的平等论,还存在着人替上帝管理自然的托管理论。它们都试图为环境保护和环境道德提供某种超越人类利益和价值根据的形上理由.曾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对大自然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倾向。为现代人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伦理情谊关系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一莹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5)
余华于《许三观卖血记》中所展现的生命意识与生存哲学吸收借鉴了诸多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并在自身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从而使二者达成余华式的汇通。本文分述了《许三观卖血记》中重要意象及观念中的基督教情怀(血、爱、饶恕),并由此推演剖析作家余华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情怀。余华在许三观身上赋予了类似耶稣基督的牺牲精神和救赎方式——担当和直面苦难、以爱和饶恕坚韧生存,向读者昭示出在人世之厄中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6.
7.
8.
李淑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93-94
在世界宗教体系中,有些宗教主张出世,而基教教与这些宗教则有很大不同。基督教思想中有许多入世思想。这在耶稣由天国来到人间拯救人类,基督教的教义、宗教仪式、宗教事务、宗教经典、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提倡创造物质财富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9.
薄建娜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30-32
作为民主革命家和进化论者,孙中山之所以毕生信奉基督教,主要基于青年时期教会学校的熏陶,以及基督教救世思想、道德劝诫与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某种一致性。孙中山毕生信奉基督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0.
王军雷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1):186-187
伊拉斯谟(1466——15360)是欧洲最重要的人文主义者,被誉为“北方人文主义之父”。他那伟大的人文主义思想给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以很大的启发。不仅对宗教改革运动而且对天主教改革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于同一法律问题,不同学者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阐述,可谓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在死刑存废问题上展开激烈的争论,究其本源还是因为对“刑罚的人性基础”存在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13.
林蕾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2):184-188
亲属容隐这一人性化制度在中国现行法律中的缺席,不可不谓之为我国立法的一大遗憾。然而从法治之主体——人、容隐行为和现代法治之基本精神三个角度透析可知亲属容隐制度在当代中国仍具有存在之合理性与必要性,应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外国经验对这一制度进行现代建构,以期待其在当代中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宗教之间存在本质差异。不同的宗教由于是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上诞生的,因而它们对科学也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西方科学与基督教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对维持西方社会的稳定,促进其发展而言,它们是互补的,是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人性观紧密相联,教育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本文主要分析人性假设的一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相关教育理论,力图从中寻找它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对于幸福和利益的追求是人性潜在的原动力。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化,引发人性向高层次演进,伴生暗昧和丑恶行为。利己主义集中于金钱欲望和弄权欲望,导致特权腐败;特权与金钱联姻,出现新的社会资本形态——权力资本,制衡权力,要在建构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严法峻刑,根治腐败的源头,造成去私、尚公的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7.
《简.爱》通过描写贫苦小资产阶级女性的孤独、无助、反抗与斗争,揭示了女主人公与众不同、富于个性的宗教意识的产生、发展与完善。作品以简.爱的人生经历和生存环境为线索,展示了其人性与神性最终相融的宗教意识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刑罚本质问题是刑法理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方孔先生认为刑罚的本质是动物性,这种理解无疑是肤浅的,对刑罚理论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害的。只有从人性角度出发,分析报应刑论和目的性论的分歧和利弊,才能真正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即刑罚的本质是并合主义论。 相似文献
19.
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热销全国,其原因在于作品自身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来自于人物罪感心理的揭示和灵魂审判,其自于作品独特的女性叙述视角,来自于对“抢夺欲”的揭露和否定,还来自于其人性研究方面的层次性、混成性和非常规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当代生态学从生态整体意义上提出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当代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作了调知,以此来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原因。他们对当代生态危机的现状在理论上从人对自然的角度作了深刻的剖析,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最终把生态危机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主义诉历史唯物论蕴涵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逻辑,并致力于通过生产力的合理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来解决生态问题,因而在理论上与当代生态学具有被整合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