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对<人生礼赞>这首名诗的两个不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诗歌翻译不是刻板地忠实于原诗的语法结构、词汇、行数、韵律等.而应忠实原诗的意义和诗情,再现诗的内涵、诗的意境.要保持其韵味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2.
《饥饿游戏》最大的语言特色在于词语较为口语化,大量使用断句与分句进行描述,这对翻译提出了一定要求。从词语的选择和短句的翻译两方面比较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耿芳的中国大陆译本和英国新堡大学社会语言学硕士邓嘉宛的台湾译本,研究发现,邓译本在部分词语的选择上更准确,更口语化,较契合原作的语言特点;而在句法的翻译处理上,耿译和邓译各有千秋,均较好再现了原作的句法逻辑关系和个性化的短句风格。  相似文献   

3.
两个《论语》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作为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的外译,特别是英译,一直是西方国家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理雅各和韦利的两个《论语》英译本是英语国家较为通行的译本,在国外汉学界也影响较大,但两个译本却有所不同。表现在:(1)语言风格的不同:理译语言古朴典雅,行文结构接近原文;韦译语言口语化,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似;(2)理译对《论语》基本核心词多采用阐释译法;韦译则采取通篇统一的译法;(3)对原文存在不同理解和翻译。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英文诗歌也伴其优美的译文而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读者的喜爱。该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作为理论基础,选用托马斯·纳什的著名诗作《春》为语料,从音美、意美、形美的角度赏析原诗以及对比研究两个中译本。研究发现,相对于郭沫若的译文,李云启的译文更为成功,其成功之处在于遵循了“三美”的翻译原则,即遵循了押韵和节奏的“音美”,遵循了意义、意象、意境的“意美”,遵循了风格、诗行长短的“形美”,非常巧妙地展示了原诗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手段。归化翻译类似于意译,译文倾向于读者的母语,即以目的语为归宿;异化翻译近似于直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倾向于作者的母语。因此如何处理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一直都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议题。论文以《挪威的森林》的两个中译本为例,即林少华译本与赖明珠译本,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应该如何把握归化与异化的尺度,得出的结论是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都是翻译的手段,根据文章写作目的的不同,不仅不能互相排斥,更要互为补充,才能了解原文所蕴含的文化负载,使译文真正实现“信、达、雅”。两个中译版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从成语故事、感叹词等角度入手展开,力争找到作者、译者及读者间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夜莺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代表作。《夜莺颂》自19世纪诞生以来就被广为传阅。中外译者曾用英、日、法、德、中和俄等在内的数国语言以全译、节译或缩译的形式将其译出。中外学者对其译本进行过很多研究,但是从"三美论"视角对其译本进行对比研究的很少。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理论基础——诗歌翻译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对查良铮先生与朱维基先生的《夜莺颂》译文进行系统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比较弗罗斯特的格律诗<雪夜驻足林边>的三个中译文本,探讨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英诗汉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比较弗罗斯特的格律诗<雪夜驻足林边>的三个中译文本,探讨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英诗汉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散文作为常见的文学体裁,其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再现原文的意境,“形”与“神”相融合。散文《野草》的两个英译文本(张培基译和刘士聪译)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本文将从语义选择和语篇风格这两个层面对这两个英译文本进行对比赏析,并提出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该诗为十九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的作品.这首诗的语调坚强、乐观,体现了面对人生不畏缩的勇气,为后人广泛传诵,也是第一首汉译的英诗.本文采用了黄杲炘、黄新渠和黄一宁的三个译本,分别从用词、翻译技巧和诗的韵律三方对该诗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一样是语言运用范畴中的一种纽带和桥梁。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好英语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就显得尤为必要。然而,在当前畅销的众多英语语法著作中,不少英语语法术语的汉语译名晦涩难懂,许多学生和老师对其望而却步。基于这种现状,笔者在大量参考国内外英语语法专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从教经验以及对英语语法的体悟,对目前存在异议的几个英语语法术语的汉语译名进行商榷。同时,借此机会抛砖引玉,以期促进英语语法术语汉语译名的准确、统一,以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最终实现提高英语语法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两种不同语系——印欧语系与汉藏语系,该文从以下六个方面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别:第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第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第三,英语多名词,汉语多动词;第四,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第五,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第六,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与此同时,该文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翻译策略:增减词法、断句合句法、换序法、转性法、抽象法、具体法、转态法和换形法等。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而言,侦探小说是一种外来的文体。1896年至1898年《时务报》刊登了中国最早的侦探小说译作,译者为了弥合中西小说叙事传统的差异而对原作的叙事模式作出种种改变,包括转变叙述视角、调整叙述时间和删略情节内容。虽然这些改变使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有所降低,但从整体上看,这几篇译作确实逐渐挣脱了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束缚,越来越多地保留了原作的叙述手法,对西方侦探小说叙事技巧的认同也表现出一个进步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英汉科技翻译教程》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为我国理工科院校高年级学生出 版的一本翻译教材。例句丰富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其中不少例句还是译界人士常引 常用的名句。笔者在学习和使用该.书时发现,部分例句的译文似有失偏颇,亟需商 榷和修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个新颖的角度进行翻译批评:指出了《大学英语》参考译文与课本注释或教参解释的十组矛盾。认为编者应辩正对待分工,及时采纳师生们的合理建议,重视参考译文的修订。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艾略特《荒原》七个中译本中的宗族典故翻译,发现七个译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望文生译”、混译和不译的问题,导致“文化传真”的失败和“读者接受”的困难;探究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译者的翻译态度和方法,讨论了文学作品中宗教典故翻译的一般性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holy Bible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both Christianity and literature field. In China, translating Bible also enjoyed a long history and so far over 30 ...  相似文献   

18.
中古汉语中“见V”结构的使用情况十分复杂。一方面,上承上古时期的被动式“见V”结构被继续保留、使用;另一方面,新产生的非被动式“见V”结构日趋繁荣。佛经献是研究中古汉语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章以佛经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新的材料可以为此论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以中国现当代作品英译的出版为对象,对其中若干重要事件给以概述和简评。具体从英译作品的出版发行与传播、销售与影响、不同读者群体的反应与接受、中外合作出版新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观察,力图显示大致的轨迹及得失。英译作品的研究是对我国翻译史研究的有益补充,应大力加强,同时也要继续深入研究外来文学的译入。本文也试图以英译作品出版传播的得失,为英译作品的研究提示应关注的方面。这一研究正成为国内的学术新热点,有着很好的学术前景,但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尤其是要拓宽视野和途径、采用多元方法探究英译作品的接受境况。  相似文献   

20.
“是”及其复合体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根据其不同用法,从语义功能、语法功能加以分析,旨在指出“是”字的不同层面及使用规律,指出维语的相应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