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传统的频谱管理方式相比,动态频谱接入能够充分利用未被占用的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局面。本文基于双代理结构的认知无线电场景及离散事件系统,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动态频谱接入方案,并利用连续时间Markov链对该策略建模,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及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让非授权用户利用已经分配给授权用户的某些频段.为了不对授权用户的通信造成干扰,认知用户需要对频谱进行不断的感知来判断授权用户是否存在.因此,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频谱感知技术,重点分析了能量检测的基本原理,并提出基于能量感知的合作式感知技术将是最可靠、灵敏度最高、最有发展前景的感知技术.  相似文献   

3.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由于噪声不确定性降低认知用户频谱检测的准确性。将盲源分离算法引入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检测,提出了基于源分离的本地盲频谱检测算法,目标是在最大化用户信噪比的同时,降低噪声不确定性的不良影响,能在全盲的基础上完成本地频谱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进一步提升认知用户对频谱检测的准确率,并降低噪声不确定性对统计判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认知无线电的频谱分配问题中,论文提出基于图着色模型的多目标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采用多目标函数为适应度函数,将模拟退火算法嵌入到遗传算法的循环中,弥补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的不足。仿真结果表明多目标混合遗传算法能增强全局搜索能力,提高收敛速度,更好地实现系统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的需求不断增长,无线频谱资源越来越匮乏,频谱指配越来越困难。认知无线电技术接入灵活,能够大大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当前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案。无线频谱感知技术是认知无线电的基础,文章对主用户的发射端、接收端的频谱感知算法,基于小波基的多分辨率宽带信号频谱感知算法,多节点协同感知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比给出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通过控制能量调度来最大化数据吞吐量,研究了随机能量到达和电池容量有限情况下的能量采集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离线调度问题。假设能量收集大小在一个传输时间段T内为恒定的,但不同阶段之间能量收集服从随机模型,提出一个离线能量调度策略。基于能量随机变化的特性,能量调度策略可根据能量收集的分布来改变,并且数据吞吐量可达到最优离线算法的99%。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离线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1认知网络的出现1999年,Joseph Mitola III提出了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的概念.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使用领域越来越多.然而在一定的区域、时间、条件下无线电频率是有限的.无限扩大的应用和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产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8.
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中认知用户接收到频谱信号的决策值,提出了一种协同的分布式平均一致性算法。通过自动调节步长的大小,并且在迭代过程中结合最速下降法和牛顿法,获得全局最优的估计值集合,同时联合全网用户交换信息做出最优估计,优化了计算的迭代次数以及收敛性。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算法可适应不同规模的系统,在同等条件下其收敛时间缩短了约20%,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
提出基于鸡群算法的认知决策引擎,以解决认知无线电发射参数的自适应重配置问题。将认知决策引擎模型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并采用加权和方法将其转换为单目标优化问题。采用鸡群算法对认知决策引擎进行求解,从而实现认知无线电发射参数的重配置。结合多载波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认知决策引擎能根据用户需求变化,动态进行认知无线电参数的重配置。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所需的学习资源,而这些信息资源是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结构组织起来的,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超媒体就是多媒体和超文本的组合,网络超媒体系统结构特征决定了网络学习有着非线性的特点。根据认知灵活性理论,在网络超媒体系统中知识的组织方式更具有灵活性。非线性学习就是针对这种组织方法所提供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网络学习的一种重要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在协作认知网络中,增加协作的认知用户数,可以减少本地感知时间,但同时会增加通知时间,所以在优化感知性能时需要权衡考虑认知用户的数量。在考虑通知时间的情况下建立了协作认知网络吞吐量优化模型,在保护主用户的前提下,联合优化用户密度和感知时间使吞吐量最大。仿真结果表明:用户密度较大时,通知时间限制了吞吐量的提高,选择合适的协作用户数才能使吞吐量最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认知无线电系统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基于最小总错误概率准则推导了软判决协作频谱感知最优判决门限的闭合表达式,并且分析了各种频谱感知参数对最优判决门限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最优门限可以获得虚警概率和漏检概率2种性能指标的折中.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平均信噪比和软判决方案对最优判决门限影响较大,而样本数量对最优的判决门限几乎无影响.对于MRC和MDC两种软判决方案,随着协作用户数量的增加,最优判决门限值随之增加并且趋近于某一极限值.而对于EGC软判决方案,协作用户数对其最优门限值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频谱感知方法易受噪声波动影响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认知无线电自适应双门限能量检测算法.该算法基于双门限能量检测,通过比较认知用户接收的能量值和预定义的门限值,判断当前信道状态并自适应地选择一轮感知或两轮感知.推导了所提算法的检测概率、虚检概率和感知时间的性能表达式,并采用蒙特卡洛仿真得到信噪比与检测概率、感知时间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QoS的认知无线电网络MAC协议(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认知环境中次用户的吞吐量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QoS的MAC协议. 认知节点将信道状态映射为向量,收端与发端通过"与"操作得到最终的信道映射,并获得备选信道集合. 上层应用程序传来的数据根据QoS要求被划分为2个优先级,每种级别的数据对应不同的竞争窗口,从而保证了实时数据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使用二维离散时间马尔科夫链分析了系统的性能并推导出系统吞吐量的数学表达式. 仿真结果证实,与IEEE 802.11 DCF相比,所提协议有助于提高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认知无线网络若干典型场景,提出一种新的空闲频谱检测方法以提高其检测概率. 通过消除空间虚警对频谱感知的影响,得到认知用户在路径损耗和多径衰落作用时的空闲频谱检测概率,同时得到多用户合作检测以及单用户在宽带环境检测时的空闲频谱检测概率并进行对比. 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 所提方法的空闲频谱检测概率与采样次数以及检测区域面积成反比; 采用"与"融合规则进行多用户检测时效果好于单用户检测,采用"或"融合规则时则相反;瑞利衰落会使检测概率进一步减小,而增加带宽则会使其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信道衰落和噪声不确定性,利用协作频谱感知提高认知无线电网络的感知性能.考虑到协作频谱感知不完美上报信道会对检测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研究多信道协作频谱感知认知无线电上报信道错误下的吞吐量最大化问题.在确保所有主用户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通过联合优化感知时间、检测阈值和从用户指配,最大化从用户的平均吞吐量.为处理该非凸优化问题,首先推导了最佳能量检测阈值,然后通过所提次佳贪婪算法获得了最佳感知时长和最佳从用户指配.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在较低复杂度下获得与搜索算法相同的性能.研究还表明,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尤其应考虑不完美上报信道的影响,上报信道错误显著降低了协作频谱感知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认知物联网中,为了保证网络的运行提出了1种基于拍卖理论的认知物联网频谱分配策略。活跃认知用户根据效用函数估计空闲认知用户的感知行为所能带来的收益,并进行出价,获胜者得到使用空闲认知用户感知到的空闲频段的资格,空闲认知用户得到与出价相等的收益。同时考虑认知物联网在传输量拍卖与满意度拍卖中的不同需求,通过分析认知物联网基于第二价格封闭拍卖模型的网络收益,设计出1种预算受限、存在预留价格及基站调节机制等多个限制条件下的拍卖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认知物联网中基于拍卖理论的认知物联网频谱分配策略比其他算法拥有更好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能量法的梁的非线性振动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由能量法推导出了大挠度梁的振动运动方程 ,然后研究了等截面简支梁大挠度自由振动的各种解法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课程共享的技术实现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是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的实现既需要合理的运行机制,也需要有效的技术方案。本文以EMIF架构为原型,提出一种分布式网络课程共享的技术实现方案,分析了它的技术模型,阐述了它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分析表明,该方案满足以下技术性指标:分布式、标准化、兼容性、安全性、扩展性,是一个先进的和易于实施的技术方案,它的部署实施将为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认知无线电作为一种动态频谱共享新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认知功能在绿色无线通信中的应用价值和面临的问题。讨论了无线网络中的能效问题,分析了无线网络节点的认知功能在提高无线网络能效和性能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同时也讨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