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文章以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活动设计、教学经验总结等方法研究立德树人理念下活动课程的实践策略.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全员参与、细节渗透的原则,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结合研究结果,文章简要阐述了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策略:指向德育树立明...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是我国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阶段,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阶段。新时代,在小学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难以将教育方法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的问题,呈现学科育人的实效性欠缺、评估机制落后和各教育力量无法形成合力等特点。因此,本文通过介绍新时代小学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性,以及总结现阶段小学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所面临的困难,着力探寻小学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途径,旨在为进一步推进小学教育工作、确保立德树人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冰清 《学周刊C版》2019,(18):191-192
文章重点分析了新时代小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当前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现状,并从五个层面阐述了"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路径,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如何让立德树人校本化,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大课题。万柏林区万科紫郡小学大胆探索育人新模式,结合学校"君子文化"办学理念创设了"君子论坛"--小学语文思政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君子论坛"的最大特点是摒弃了以往在教学中以"说教"为主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让立德树人不是停留在"贴标签""喊口号"的层面。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78):16-18
立德树人是我国的教育大计。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推进德育课程的建设,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要学会合理借助班集体的仪式课程开展实践教学,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融入小学班集体仪式课程中,实现仪式课程的创新发展,切实增强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将首先从小学班集体仪式课程的内涵入手,具体分析小学班集体仪式课程的实践意义,表明创新小学班集体仪式课程的原则,最终总结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集体仪式创新策略,为小学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与重要目标——立德树人为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从立德树人的理念出发,建立数学学科与学生道德素养。人生价值观之间的联系,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从更深层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围绕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立德树人理念渗透以及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等角度展开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黑河教育》2014,(11):F0002-F0002
正北安市和平小学一直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抓,坚持激励学生志存高远,树立梦想从勤奋开始的理念,以《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指导手册》为载体,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尤其注重实践体验,寓教育于德育实践活动之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通过开展源自学生现实生活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德育在潜移默化中"进驻""内植"于学生的心灵,将"立德树人"、学会感恩的理念和行为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文章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育人体系的建构模式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逐步探索新时代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的主要建设形式以及教育体系建构模式。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广大教师了解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与小学阶段课程教学之间的具体联系,逐步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融入小学阶段育人体系建设环节中,凸显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建设环节中优化育人体系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之根本。社会实践活动对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高校践行实践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健全高校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实施,是中小学实现教育目标,立德树人的最主要工作。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基础教育课程逐渐走上"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轨道。要求中小学开设的各门课程,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1]。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的工作奠定了基础。由于种种原因,学科课程的教  相似文献   

11.
冯硕 《天津教育》2021,(3):36-3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指导,有利于转变教师传统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点,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快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策略,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德育便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了,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数学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立德树人自然而然也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而如何有效的将立德树人理念小学数学知识相结合,合理的将它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便成了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焦点。本文对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意义进行解释,并对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有效地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省内短讯     
正全省教育系统"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视频推进会议强调提升高度扩大广度把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4月24日,全省教育系统"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视频推进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对2012年全省教育系统"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进行了表彰总结,对今年全省教育系统"善行河北、立德树人"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艾文礼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践行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探索非思政课程育人的实践路径,与思政课程"手拉手",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追求。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实际上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特征,课程思政本质是一种育人理念,主要是利用专业课、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为载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推动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是:转变教书育人理念、激活课程隐性思政元素、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时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统编版语文教材各个板块丰富的练习设计、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都潜移默化地融入了立德树人教育内容.语文教师要秉持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关乎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某种程度上也关系到教育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立德树人"作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意义尤为重大。基于多年高等职业教育工作实践,着眼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及实践范畴内涵,从重要现实意义等不同角度,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方式过程任务面对的新挑战,试图重新审视"立德树人"视阈下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这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立德树人已成为小学阶段的核心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语文是小学阶段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科目,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可以有效提升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对高效课堂进行科学评价则可以更好地完善语文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因此,基于立德树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课堂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语言、主体等都是评价体系的重要构成,凡此种种,值得教育者深入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当下高等教育要求各科和思政课同向同行,通过“三全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根本目标。“课程思政”具有多重属性,它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是新的课程观、新格局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实践活动。该研究立足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精心设计单元教学实施方案,将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相结合,智育与德育相互渗透,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教之道,德为先”,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德育是重中之重。为了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教师应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脚踏实地地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章从主题教育活动、公益活动、生活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对德育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渗透途径进行了剖析。同时,站在教学角度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确保德育工作顺利有效地展开,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