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冶铜业的起源甚早,距今5600年4000年左右的宗日文化中已有铜器出土。青海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砷铜、青铜器物及拉萨曲贡遗址中出土的铜簇说明,距今4000年左右青藏高原已进入青铜时代。青藏高原可能较早接触到了来自西亚、南亚的冶铜技术,除区域内有交互影响的考古学证据外,也对我国中原地区的冶铜业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历时层面来说,汉字的文化形态经历了一个不断符号化的递嬗过程。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汉字由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的过渡,距今4500年左右。因为在龙山文化出土的夏代初期的陶瓷残片中已发现用于记事的汉字。殷商文字的代表是甲骨文。这种文字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法,并大量使  相似文献   

3.
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后,曾是中国古代的彩陶艺术产生和比较发达的时期。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正处在中国史前考古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前半期。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源远流长,迄今已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分布几乎遍及全中国,不但有许多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年~4...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学参考》2004,(5):42-42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幅绘在帛(丝绸1上的边长为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地图没有标注绘制的年代,但马王堆三号汉墓是公元前168年下葬的,此图绘制的年代当在此以前。据考证,该图大约绘制于吕后末年,即公元前180年左右,距今已2160多年了。  相似文献   

5.
七色板     
宜昌发现最早象形文字 我国文字起源又推前两千年 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我国最早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 杨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面积近5万平方米。据出土器物类型分析,该遗址时代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考古队员从该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石器、玉器,还发现170余种刻划在陶器上的符号。这些符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辰砂最早出现在距今约7000年的秦安大地湾彩绘陶器上和距今6600±300年的河姆渡村遗址漆碗上。且之后的新石器时期至东周很长一段时期的遗址也多处出土了辰砂。周及之后辰砂主要用于书写(含甲骨、竹木简、丝绸、纸张)、陶器的彩绘、纺织品涂色、油漆和漆器中颜料、化妆用品、宗教用品、装饰玉器着色、壁画颜料和彩墨颜料等九个方面。辰砂是国画三重色之一;是我国炼丹术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括升华提纯和合成辰砂(银朱)。  相似文献   

7.
山西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东挟太行之巍峨,西携黄河之磅礴,山川纵横,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文化摇篮之美誉。在山西南部发现的芮城西侯度文化,是中原最古老的文化遗址,距今约百万余年;襄汾丁村文化遗址,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即距今十几万年以前已在汾河中下游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并形成原始民族。在山西北部发现的朔州峙峪文化,证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两万八千年前就形成了母系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以及龙山文化遗址几乎遍及全省。我国自古就有“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  相似文献   

8.
高19.6厘米、口径6.1厘米、腹径16.5厘米 1977年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众多的氏族聚落。当时的先民们已经从采集、狩猎生活走向定居,并开始农耕,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的石器,掌握了烧陶技术,我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六千余处,遍及全国各地,经过科学发掘的有一百余处。发掘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开发最早的两个重要地区。黄河中、下游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1977年在河南新郑县城西北七公里裴李岗又发现了裴李岗文化遗址。后者经过科学家测定距今约八千年,属于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近年在河南中部地区,除裴李岗遗址外,密县峨沟北岗也发现了裴李岗文化遗物。此外河北武安磁山  相似文献   

9.
洛南猿人自1977年被发现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其生活时代的认定,存在着三种相差十分悬殊的观点,即:距今100万年以上;距今50万年左右;距今30多万年以内。本文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因此,呼吁学术界有关专家组成“合议庭”对此悬案进行“终审”。  相似文献   

10.
人类何时采用文字记录代替结绳、串贝记事?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我国最早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 杨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面积近5万平方米。据出土器物类型分析,该遗址时代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考古队员从该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石器、玉器,还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地居江南,为我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吴县太湖之中三山岛发现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出土石器200余件,说明早在一万年前太湖地区已有人类活动。从出土石器存在的情况分析,当时人们生产经济形式当以渔猎为主,采集经济已处于次要地位。而建国以来在太湖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数量多达100余处,分布极为广泛。其中出土稻谷的文化遗址,属于河姆渡文化类型的有浙江桐乡县罗家角,距今时代约六、七千年;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的有上海青浦县崧泽、江苏吴县草鞋山和无锡县仙蠡墩,距今时代约五、六千年;属于良诸文化类型的有浙江湖州市钱山漾和杭州市水畈田、上海县马桥以及江苏吴县摇城、无锡市锡山公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本区玉器的起源,学者们的主流看法是始于仰韶时代的大溪文化。其实早在距今约8000年前,长江中上游一带就已经出现了玉器,到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大溪文化时期,随着玦、璜、坠、璧和环等各种器类的相继出现,本区史前玉器获得了重要发展。丰富的玉器考古材料表明,长江中上游一带也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基此,本文拟在对已有文献资料作进一步分析整理基础上,就本区史前玉器的起源及初步发展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有补于这一学术缺憾。  相似文献   

13.
<正>说起地球上古老的捕食动物,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可能是恐龙,它们生活在距今1亿年前左右。再早一些呢?可能是奇虾,它们生活在距今5亿年前左右。最近,英国古生物学家发现了更古老的捕食动物,它们是一种生活在距今5.62亿年前的水母。生命大爆发之前的动物水母是动物界的活化石,它们曾经和奇虾一起生活在寒武纪,即距今5.42亿~4.85亿年前。像奇虾这样的远古“顶级杀手”在距今4.4亿年前就灭绝了,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距今约7900年至5700年的淮河中游流域石山子文化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海岱地区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淮河流域的顺山集文化、青莲岗文化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同处淮河流域的顺山集文化早于石山子文化,但石山子文化一期遗存承继了顺山集文化的主要特征,反映出顺山集文化是石山子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由于地缘的原因,石山子文化与大汶口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颇为频繁。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石山子文化二期晚段以后开始走向衰落。到了距今5500年左右,淮河中游流域的人类生存环境得以改善,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乘机南下,占领了原来的石山子文化分布区。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处东海之滨,是奔腾万里的长江入海口。到唐代初期,上海市区的大部分已经成陆。上海是一个古老又年青的城市。远在六千年前,在现今青浦县菘译古遗址的下层,就发展马家浜文化遗物。在其中发现了距今五千年左右的菘译文化遗物。在上海县马桥的俞塘河北岸,发现了马桥古遗  相似文献   

16.
湖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南侧.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苕言两溪之水流经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摄氏16度左右),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40毫米上下),全年无霜期为245天,日照达2125小时,具有栽稻养鱼、育蚕缫丝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千百年来,湖州人民辛勒耕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使湖州享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其中丝绸文化更负盛名,蜚声海内外,并对湖州的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湖州丝绸文化作综合探讨,以加深对湖州丝绸文化的认识及弘扬丝绸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衣服是用来干什么的?遮羞、御寒、美观,没错,这些都是衣服的功能。但除了这些实用功能,衣服还是一种符号象征。在刀耕火种的史前时代,当时的人类对衣着材料有要求吗?1958年,在距今大约4000多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考古人员发掘出绢片、丝带、丝线,这是已知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丝织品。丝织品的出土让遗址所在的八里店这个小镇成为丝绸文明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坐标。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不仅是一个“诗国”,而且也是一个“丝国”。诗与丝,前者作为精神文化的代表,后者作为物质文化的代表,两者很早就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丝与诗的紧密结合,成为我国古代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唐诗》中,出现大量与丝绸相关的“丝绸诗”,“丝绸诗”中有大量关于女性形象描写的诗句。“丝绸诗”中女性形象的丰富多彩,体现了女性在唐代丝绸文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闽台两省位于台湾海峡两岸,有着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现证明,早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着。古人类所创造的旧石器文化,是闽台地区最古老的文化,也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台湾发现新石器之后,1929年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到台湾调查高山族(当时称为番族)时,在台北圆山发现新石器与陶片;1934年以后,林惠祥教授在福建一带又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石器、陶片等文物;1951年,林惠祥教授在福建龙岩发现一件疑似旧石器。福建最古老旧石器,应为1989年曾五岳、尤玉桂等人发现的莲花池山遗址石器,距今4~8万年。接着应为2.5万年前的台湾“左镇人”和1.5万年前的“长滨文化”。1万年前福建的“清流人”、“东山人”、“甘棠人”是1987—1990年发现的。 闽台地区有了古人类,就必然创造出文化来。闽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的存在,充分证明:远自4~8万年前,闽台文化就已产生,它的存在、发展,成为今日闽台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德州古人类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骨、牙、角、陶、蚌等器物,可管窥德州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石斧、石镰、石铲和蚌刀,说明德州先民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这里从事着原始农业生产;大量的石箭头、蚌箭头、陶弹丸、兽骨镞及少量的铜镞,说明渔猎活动仍是当时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众多的陶制器皿,如陶灯、陶盆、陶豆、陶鬲、陶罐、陶鼎、陶杯等,说明当时人们已过着定居生活;陶环、陶俑、陶牛、陶马、陶鸡、陶楼的发现,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畜牧业和家庭养殖在原始造型艺术上的反映;特别是陶纺轮和捻线坨的多次发现,说明德州区域当时已有了发达的纺织业。在距今4000年左右,德州先民终于敲响了文明的晨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