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国高校要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一流人才。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创造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走新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与发展战略做出的重大判断与要求,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揭示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道路。这条新路意味着中国的一流大学建设不是简单延续过去的母版,不是“985”“211”工程的再版,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套用西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模板,更不是简单复制国外大学的标准模式,沿用西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翻版,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他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众所周知,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教育,中华民族是最古老的重视教育的民族之一。因此,在教育问题上,反求诸己时和“师夷长技”时,我们不应缺乏自信。然而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西方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对“走自己的路”的坚守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成长之路,没有哪一所大学不是在特有的社会环境下孕育并在其服务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一流大学的诞生,也必然要立足中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国情,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内涵发展即是在特定环境下追寻大学本真发展之路。大学内涵发展的出发点是坚守其作为学术共同体的独特理想与使命;支撑点是致力于构筑起独特的制度与组织结构;落脚点应该是凸显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最大价值。以内涵发展为路径,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办特色大学,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学典礼的校长致辞,通常以高等教育不同的功能视角和主题,来阐释大学精神、宣传教育理念、弘扬学校传统、激励学子奋斗等,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选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学典礼的校长致辞为研究对象,通过词频统计提取近四年校长致辞的核心高频词,从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个体功能四个角度切入,结合校长致辞文本内容等进行描述解释,以揭示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流价值和功能定位,有助于概括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职责、特色、内涵和根本,揭示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一重要论断对我国一流大学如何办出中国特色、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倘若中国的大学建设仅仅停留在模仿、追随西方大学的水平上,就不可能真正跻身于世界知识体系的中心和前沿,就不可能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人才、产出世界一流科研成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只能沦为空谈。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个论断指明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路  相似文献   

8.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推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国建设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还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吸收借鉴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让大学实现责权利统一;紧扣一流目标,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运行机制,增强大学办学活力。  相似文献   

9.
正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个论断指明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路径,对我们的办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5月28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专家研讨会以线上形式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校考察调研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来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教育类期刊负责人汇聚一堂,深入学习与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探讨如何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相似文献   

11.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深刻领会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在实践中凸显这些原则的中国特色,对于推进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发掘比较优势;重视学科建设不断面向国家和区域创新;在面向社会、服务国家中追求卓越;在传统文化、区域文化融合发展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2.
郝平,十九大代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1995年获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0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将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立德树人、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改革紧密融合在一起,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十九大代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10月22日在北京团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13.
郝平,十九大代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1995年获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0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将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立德树人、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改革紧密融合在一起,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十九大代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10月22日在北京团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14.
徐星  杨辉 《上海教育》2023,(27):45-50
<正>作为中国研究型大学的负责人,林忠钦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实施综合改革、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责任担当,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推动学校综合实力再上台阶,为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中国的高等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时代新使命,也是特殊师范教育的发展新目标。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作为全国唯一的高等本科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善于立德树人,更要坚持质量为本,打造特教丰碑,从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特殊教育师范大学,打造中国特殊师范教育的“南京模式”。  相似文献   

16.
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有力支撑.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主要由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学术成果、一流的学生质量以及一流的服务能力组成.地方高校需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契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依托,探索一条具体可行的学科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到当前阶段的时代命题和标志性特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我国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要求所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分析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如何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时代命题为切入点,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以山东大学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例,提出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特征之一的标志性学科,是高校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一个风向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作用,具有引领示范高校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优势和条件。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在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部均衡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1]对青年学生成长、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等做出重要指示。随后,中国人民大学积极谋划实施“新路建设十大工程”,奋力开拓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格局,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要和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把握思想精髓、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引领性作用,一般具备学术大师汇聚、学术声誉和学科水平高、科研经费充裕、科研成果卓著、学生素质一流和国际化程度高等特征。在“双一流”建设的政策背景下,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高校应首先在价值塑造中坚守使命引领,在追赶与超越中实现平衡发展,在兼容并包中促进多元化发展。在具体建设路径方面,政府应建立符合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资金和制度等方面的支持;作为建设主体的高校,应从管理模式、教学、科学研究、声誉和国际化等方面推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