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惠金融是全方位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尤其为农民和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小额信贷作为实践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满足农户金融服务需求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农户信贷产品供给不足、信贷准入门槛高等问题。因此,在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户小额信贷模式构建应遵循普惠、低风险、低成本和可推广等原则,通过设立农业专项基金,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互联网+抵押物等措施对现有农户小额信贷模式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四川省部分地区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得出:四川农村金融服务的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金融供给无法满足农户需求,农户存在信贷约束;调查分析表明农户自身特征及银行信贷行为等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农户信贷约束,其中银行担保偏好是重要原因。研究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困局的政策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体系建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调查显示,农户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区域性、升级型、不稳定等多重特点,农村信贷约束十分普遍,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发展严重滞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性差,严重约束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一段时期,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要重点关注五个方面:农户多元化金融需求、西部地区农户金融覆盖率、农户金融风险、农村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的协调发展以及农村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4.
完善农户信贷担保体系,建立信贷担保长效机制,是新形势下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题,促进三农发展的重要手段。鉴于目前我国农户信贷担保尚存诸多问题,未能有效发挥农户与金融机构间的信贷桥梁作用,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户信贷担保运行现状及问题入手,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户信贷担保良性运行框架,进而提出构建农户信贷担保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重点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与信用风险的关系、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来源,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从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信用风险预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农业企业面临融资总量不足、信贷成本高、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信贷模式滞后、金融产品匮乏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农业企业自身管理滞后、金融机构"惜贷"、银企信息不对称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河南省农业企业应借助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和融通仓融资模式走出融资困境。应进一步规范农业企业自身行为,扶持农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质押监管业务,加强农业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产品竞争力提升的主要瓶颈。通过对2005—2007年微观企业样本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出口决策同时受到生产率水平和信贷约束的影响。地区金融发展可以从地区金融效率提高和地区金融规模两个渠道缓解企业的出口信贷约束,促进企业出口。但是地区金融规模和地区金融效率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出口信贷约束的影响不同,相对于国有企业,地区金融规模的扩大、金融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缓解私营企业的出口信贷约束。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行业对外开放,从而扩大金融行业规模与提高效率,缓解中小企业信贷约束,促进企业出口。  相似文献   

8.
滨海新区碳信贷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信贷是银行约束企业行为、实现资金合理配置的金融杠杆,其发展受到企业、政府和银行三个层面的复合影响.基于滨海新区的碳信贷关键影响因素和权重分析表明,滨海新区推行碳信贷的关键,取决于碳信贷法律法规完善、碳信贷产品创新、碳信贷人才培养、碳排放标准建立、市场引导、企业碳排放测算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会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从而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利用F省农信系统67家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2018—2020年808 084个样本构成的混合截面数据,分析地理距离、银行数字化水平对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的影响,发现:农户到乡镇行社网点的地理距离对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存在负向影响;但银行的数字化水平越高,地理距离对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的抑制作用会越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缓解地理距离对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的抑制作用会受到农户数字金融素养、区域内银行竞争程度和银行商业化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农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和投向农林牧渔贷款的缓解作用更大。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和规范银行数字化转型、重视培养和提升农户的数字金融素养、适当推进农村地区银行的商业化改制。  相似文献   

10.
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会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从而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利用F省农信系统67家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2018—2020年808 084个样本构成的混合截面数据,分析地理距离、银行数字化水平对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的影响,发现:农户到乡镇行社网点的地理距离对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存在负向影响;但银行的数字化水平越高,地理距离对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的抑制作用会越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缓解地理距离对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规模的抑制作用会受到农户数字金融素养、区域内银行竞争程度和银行商业化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农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和投向农林牧渔贷款的缓解作用更大。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和规范银行数字化转型、重视培养和提升农户的数字金融素养、适当推进农村地区银行的商业化改制。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金融审计风险研究是基于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金融企业贷款风险较大的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探索意义的审计运用的新型研究。在供应链审计风险模式的理论基础、框架思路和当前审计准则指导下,供应链金融审计不同主体可以从供应链信息提供、运行流程和执行规范方面在博弈过程中采取各自的策喀。加强审计师对供应链金融企业的合理监控。关注不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契约安排,重视从供应链内部控制入手,提高审计方法的可靠性,建立健全执行程序有利于降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为企业提供信贷,解决企业抵押担保的不足,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但供应链金融服务存在着很大的道德风险和隐患.文章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知识,分析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存在风险和隐患的原因,为供应链金融的道德风险防范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当前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仍面临企业技术研发及内驱创新动力不足、农产品品牌打造与营销推广乏力、企业内部经营与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不足、带动农户的利益联结与激励困难等五方面瓶颈,与周边优势省份相比其发展的绩效水平尚待提升。从国家级龙头企业绩效特征和资源要素禀赋来看,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创新发展需实施加强技术创新与联合研发、培育农产品名优品牌、强化人才培养与培训质量、创新金融信贷支持举措、完善联农利益联结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土地流转催生了一批规模经营主体,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明市在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方面存在农村金融机构和农业信贷品种单一等问题。对此应该拓宽贷款渠道,积极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完善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依据新兴古典资本理论探讨提高中国农民资本积累能力问题。认为需要改变农业弱质性、正确引导农村非正式金融交易发展、完善信用风险制度,以提高对农民的信贷交易水平,增强农户资本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2013年、2015年、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基于微观视角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以信贷约束作为中介变量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缓解家庭信贷约束来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并通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  相似文献   

17.
金融风险是当代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也不例外。由于多年积聚下来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如果不及时化解、防范金融风险,就难以保证金融安全。而金融安全恰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经济安全运行才能具备抗拒内外风险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保证经济主权不受侵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表现是:银行资产质量不高;一些地方和企业乱设金融机构,乱集资,乱办金融业务,市场准入把关不严;证券、期货市场和股份制改造运行不够规范;外债运行存在着潜在风险和金融犯罪等方面。因此必须强化金融立法,加强金融法制建设,维护信贷资产安全;坚持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内控制度,建立制约机制,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加强中央银行对金融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8.
在对甘肃省平凉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农户小额信贷存在利率高、期限短、结构单一、资金缺乏、信用户占比小、投放范围狭窄等问题。由此提出农村信用社应确定合理的市场化利率、灵活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调整信贷结构、完善配套措施,完善信贷管理、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激励机制、持续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推进信用户建设、提高信用户占比和扩展融资渠道、稳定资金来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及经营环境的变化是小额信贷经营模式创新的内在动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当市场主体、农信社和农户处于劣势地位时,政府则应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参与市场,抵补市场的缺损.当农户收入水平提高有一定资金积累时,则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金融需求,此时农户则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并推动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范丽丽 《教师》2014,(26):127-127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指导原则和核心任务是"三化协调",难点问题是农业现代化,在此难中之难的是农户的信贷需求受到抑制。本文从金融机构和河南农户两个不同主体,分析河南农户信贷需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重点解决河南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提出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农户信贷需求问题,以期推动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和中原经济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