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数学文化在舞蹈课堂中的融合越来越普遍,已经引起学生和舞蹈类学校的密切关注,对于数学文化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高。在舞蹈类学校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可以更好地推广和传承数学知识,而且通过这些方法也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舞蹈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断提高舞蹈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舞蹈教学中融入数学的重要作用,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数量观念、丰富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增进学生的逻辑推导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在舞蹈教学中使用数学单元化教学方法,加入民族舞蹈的特色,依据现实基础对学生因材施教,并且要在教学中增加对数学美的体悟,更好地促进舞蹈发展,让数学和舞蹈教学相结合,旨在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秉承学以致用的教学方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上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对中职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舞蹈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科目之一,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但是,目前中职舞蹈教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急需整改。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职舞蹈课堂教学的效率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为民族复兴大任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厚植家国情怀,铸魂育人,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堂教学融合顶层设计、开展常态化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利用好信息网络教学平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开辟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科学的文化融入课程效果评价等实践策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舞蹈教学正在不断完善与发展,当下在舞蹈教学中提倡改变以往的教学单一模式,但是一直以来古典艺术以及传统文化是舞蹈教学中值得重视的内容,可以为舞蹈教学提供更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是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是有好处的。让学生可以在掌握舞蹈方面的技能以及知识的同时,也能在文化认知方面得到提升以及进步。文章对舞蹈教学以及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进行探讨,希望对舞蹈教学的进步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不断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不断的发生改变。本文以中职舞蹈教学为例,介绍中职舞蹈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勇 《教师》2022,(35):27-29
传统中职教学中的学科独立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尝试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改善自身的教学质量。文章以跨学科融合教学为背景,对中职教学体系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进行探讨,针对当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跨学科融合的现状,提出若干针对性建议,以期实现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专业教学跨学科融合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民族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拥有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因此在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和传统文化实现融合是当前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高校需要在了解当前民族舞蹈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创新舞蹈教学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文化教学能力等方式来促进民族舞蹈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教育。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杜珍 《教师》2022,(28):99-101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需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文章以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为例,探讨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中职艺术课程教学体系,探索艺术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课堂教学与多元化考核方式相结合、民族地域特色文化与普及教育相促进、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相联系的具有新时代职教特征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以期推进中职学校艺术教学工作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贾慧玲 《教师》2022,(14):99-101
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引入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中,意义重大且深远。文章从教育改革的背景出发,对产教融合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展开分析,并从师资、课程和就业三个主要方面,全力探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建构产教融合模式的有效措施,进而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前景的职业化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传统民间舞蹈中越来越透露出现代流行舞蹈的文化元素,而流行舞蹈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不断吸取传统民间舞蹈的文化优势。因此,两种舞蹈之间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融合,是文章探讨的方向。两种舞蹈文化合理融合,使我国非物质文化得以良好传承发扬,还能够改良高校舞蹈教学思路,从而推动旅游艺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古典舞身韵课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学习与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力,为其学习民族舞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在表演传统风格的舞蹈时更加完美地表现中华民族的神韵和气质。本人从事舞蹈教学多年,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教学:一、元素教学的积极作用一切从元素出发,从韵律入手。地面元素的训练作为最基础的身韵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堂设置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能力素养培养为着力点,通过数学文化课与专业课的不断融合,让中职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从而不断地强化在专业发展以及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学呈现出文化课、专业课、社会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因此,改变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中职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能够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文言文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但传统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固化,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利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形式,推动文言文教学创新,更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教学效果。故此,本文主要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就如何促进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有效性,增强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意识,使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更好地为新时代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通过调研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在理念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坚持与德育有机结合;在实践做法上,通过融入式教学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为中职思政课有效教学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学是当前素质拓展教学当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院校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尤其重视,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逐渐探索出了将舞蹈形式有效融入到音乐教学的新型模式。这种在音乐教学中融合舞蹈的新型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还能促进教学方式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从在中职教学当中融合舞蹈的重要意义入手,提出了一些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能够融合舞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结晶,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固在中职教学中不断尝试开展民间工艺美术的教育,为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探析,并为中职学校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各中职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方向,不断优化办学结构,通过产教融合定位教学改革思路。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中,中职学校应不断推动产教融合的理念,完善机电专业教学的培养方案,全面强化教学改革体系,着眼实践能力培养,拓展专业领域,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应用型机电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陈晓玉 《知识文库》2023,(19):13-16
<正>舞蹈是一门艺术,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舞蹈表现力在舞蹈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舞蹈表现不仅能让观众感到美,而且还能激发观众的共鸣。在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让学生在掌握专业舞蹈知识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舞蹈表现得更加丰富、饱满。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学习音乐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积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去。本文就中职学校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途径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然后从课前渗透、课上渗透、课后渗透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