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认知语言学中,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理解和表达的,因此空间隐喻对于人类抽象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空间隐喻的研究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英汉“上”的空间隐喻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和汉语中“上”的空间隐喻的异同,以便更好地理解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2.
小说《植树的牧羊人》一个显著叙事特征是使用隐喻手法,“牧羊人”“橡树”“泉水”“蜜蜂”是本文具有隐喻意义的四个典型意象。从隐喻视角解读小说的这四个隐喻意象能够实现深度阅读,了解隐喻意象在西方文化视域中的本源义,理解隐喻意象的语境义,把握隐喻手法的叙事功能,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选人中学课本后,教材编者作了大量的删节,尤其是删除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但正是这些删除,读者,特别是中学师生很容易忽略小说的叙事结构、形象的文化意蕴、主旨的深层隐喻和象征.教师阅读教学不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生的阅读成为浅阅读甚至误阅读.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洞喻"之说阐释了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真与伪的二元对立关系,可以用来拓展研究小说文本的理论视角。爱尔兰当代著名小说家艾玛·多诺霍在其小说《房间》中利用五岁男孩杰克的不可靠叙事,讲述了杰克在"房间"内外的认知变化与发展,该小说可被视作柏拉图"洞喻"理论的形象化文本注脚。"房间"作为象征意义上的洞穴,体现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路径轨迹。从"洞喻"视角研究文本,既丰富了从柏拉图"洞喻"理论视角对文本的解读,又有助于多角度完善多诺霍小说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有个一岁半的儿童发现他的大脚趾从袜洞里伸出来,他指着扭动的脚趾笑着说:“海龟!”中国人常说以“引狼入室”比喻将坏人引到身边,英国人和美国人则常说“set a foxto keep one's geese”(引狐狸来看鹅)。“兴”与“隐喻”在人类艺术宫殿里居位显赫,可称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天使。说其古老,因为追溯它们可到几千年以前,它们伴随着人类艺术的诞生而诞生。说其年轻,是因为它们在几千年漫长的文学史发展中久盛不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存在者与存在之间以文学艺术为桥梁;文学叙事与存在者之间以隐喻为桥梁而指涉存在,使之去蔽、使之澄明、使之自现。人“诗意地栖居”在叙事隐喻的寓所,传达对于世界存在的认识,隐喻地揭示世界存在之后的“真”。隐喻使艺术呈现艺术之美,言说了无法言说之真,实现了美与真的统一。任何一个叙事文本都是关于世界存在的隐喻文本,诗、小说与哲学在真与美的最高境界上握手相通。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认为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的概念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物体形状隐喻属于空间隐喻的范畴。通过对物体形状的基本概念“圆”的隐喻认知模式及其语言表达的分析,探讨了“圆”在表达幸福团圆、社会地位、文体风格等概念域的投射。研究发现汉民族充分地利用“圆”这一具体概念来理解并扩展出其他的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8.
曹征路的《那儿》设置多重隐喻,最见笔力当属义狗罗蒂与“小舅”命运的同构性。“狗”意象则是小说构思的核心部分,笔调上温情而理想化,精神层面上赋予狗与人同等地位,人向狗移情。此意象象征着三个方面:一是性压抑与冲动;二是“堂·吉诃德”式骑士精神;三是被压迫与反抗人格。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防御机制等理论观照分析并探讨“人即狗,狗即人”艺术手法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从别样角度关注人性世界,扩大主人公的情感空间,达到追求情感冲击力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认知为理论基础,以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为语料,分析时间的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在作品中的应用,并揭示叙事表达背后的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10.
《活着》是余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代表作品,该小说以情节的空间化、双重叙事空间蕴含的巨大张力、不同频率和时距创造的音乐节奏,使文本的叙述形式呈现出独特的时间美感与空间美感。此外,小说充满美感的艺术形式背后,还蕴藏着具有人类生命崇高审美力量的“举重若轻”的美学意味。  相似文献   

11.
薛舒的《成人记》以婚姻和爱情为外壳,书写了女性的“生存黑洞”,具有明显的女性叙事特征。小说借助女性叙述眼光、内心透视和自由间接/直接引语等叙述手法彰显了女性的声音,同时通过设置重复情节、典型意象、极限境遇等来推动女性主体的突围与重构。但是,这些叙事并没有给身处时空裂缝中的女性带来本质性的解脱,她们依然被“生存黑洞”深深裹挟。薛舒通过《成人记》再次向世人警示女性普遍面临着的循环困境——走出牢笼之后仍然是戴着镣铐的生活囚徒。  相似文献   

12.
姚娜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3):108-110
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中多重叙事情境的叙事策略使得传统的线性叙事实现了空间转向,并创造了时间空间一体化的叙事格局,所运用的多重叙事情境下的叙事策略构筑了莱辛独特的叙事"话语"并组建了新的时空秩序,小说深刻反应了虚构与现实的分裂与整合,同时反映了主人公的心理历程以及当代人类生存状态的荒诞性.小说多重叙事情境构成了多重意蕴空间.  相似文献   

13.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社会经验和主客主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空间隐喻是人类最重要、普遍的体验。人类有意识、有把握地借助空间隐喻来构建语言的内涵和外延,空间隐喻的产生是有理据的。  相似文献   

14.
“光”是同语言、知识、人类的文明和人的存在本身密不可分的。为了对“光”的隐喻实质作进一步的了解,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之下,探讨“光”在英汉语中隐喻义的异同及其隐喻认知理据,进一步揭示“光”所蕴含的人类心智体验及其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霏 《海外英语》2016,(4):173-175
人类的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的,因此空间隐喻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汉语成语中包含了大量的空间隐喻。该文以含"上"、"下"的成语为语料,试从认知的角度对其所含的空间隐喻进行分析与归类,并探讨其隐喻拓展义。  相似文献   

16.
《苦雪》是青年作家关仁山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无论从作品意蕴的角度看,还是从形式意味的角度看,这篇小说都与他的那些使他成为坛“三驾马车”之一的现实主义创造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差异主要体现为小说叙事的隐喻特征。小说故事的表意性、环境背景的寓意以及人物形象的内蕴诸方面都体现出这篇小说叙事的隐喻性。作品摆脱了在生活表面的艰难匍匐,在学与哲学的交汇点上实现了深度与力度。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并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从空间叙事的层面解读小说《婚礼的成员》中"小镇——冬山——世界"这一空间模式的隐喻。通过空间叙事过程中反映出的情感投射与空间的结构意蕴揭示作品的孤独主题,并且通过现实与想象的空间概念相应地表达了现在与未来的时间观念,潜在地揭示了世界性的观念和沟通行为是反抗孤独的一条重要出路这一富有启发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文学观,体现了作家自身对文学认知的基本观念,深刻影响其创作审美价值的取向。由于文学观的不同,两类“右派”叙事作品在艺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类右派叙事作品文学观的比较,其实质仍然反映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而虚构是建立文学与现实联系的唯一手段。正是由于作家从小说的虚构本质出发,在充分想象的空间里对人的存在境遇给予热切的关注,才使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真实。由虚构到真实,这是艺术文本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与绘画同道"的观点,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其国际主题小说《黛西·米勒》的空间叙事形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詹姆斯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概念,他以地志空间画意书写为媒介建构文本描绘空间、以地志空间文化因子驱动的情节设计建构文本纪事结构空间、以路径意象为认知媒介建构文本意义模式隐喻空间.詹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