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理论指导,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政策宣传和育人模式上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从以经济帮扶为基础、以精神引领为支撑、以心理关爱为保障、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四个方面阐释了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以期为解决当前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提升资助育人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发展型学生资助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具有尊重学生主体性、资助方式多样性、参与部门广泛性的鲜明特征。发展型学生资助强调通过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实践拓展、道德浸润工作,充分发挥发展型学生资助在“受助”“自助”“助人”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胡艳秋  赵军祥  敖爽 《科教导刊》2023,(26):143-145
在发展型资助视域下,勤工助学已成为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发展和资助育人的重要形式。文章通过对高校勤工助学实施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当前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岗位管理、学生收获等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校内勤工助学设岗、招募、管理、培养、激励等运转模式,提升勤工助学在发展型资助视阈下的育人作用,构建起经济资助、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勤工助学长效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4.
后扶贫时代,高职院校实施发展型资助具有多重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减贫战略的落实,创新学生资助工作的内涵,高质量的实现教育公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破解高职资助工作的主要矛盾,完善资助育人体系。为了更好地落实发展型资助,高职院校可以从思想引领、精准帮扶、能力提升、范式转换和体系构建等方面,探索发展型资助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传统的资助模式是单纯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为其在校学习和生活提供基础保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重在提供“扶困”的保障性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矛盾由学生资助资源配置能否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存需求转变为能否满足其全面发展需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仅要在经济上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保障,更要转变资助资源配置理念,建立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改革资助工作机制,促进资助资源的创新发展,加强资助队伍建设,增加资助资源投入。通过开发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等发展型资源,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信心、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资助育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高校资助在教育扶贫、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发展型资助育人关注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对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发展型育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下高校困难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策略和措施进行了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7.
梁娟 《河南教育》2023,(3):50-51
资助育人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和重要举措。目前,高校的资助工作正由以经济帮扶为主的保障型资助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型资助优化升级。本研究以河海大学的“计语课堂”项目为例,阐述了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为导向,构建“识别—调研—互助—优化”机制,切实提升工作成效的资助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高校资助体系在资助与育人结合上,特别是促进受助学生自身发展上出现瓶颈。这种情况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发展型资助并非是对现有资助模式的完全颠覆,而是对其发展和创新。它是在继承、落实资助政策的过程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育人为灵魂,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它在相关资助育人体系构建中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将资助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帮扶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因人施助,励志育人"。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十三五”时期普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指出后脱贫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学生需要角度提出后脱贫时代怎样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资”与“助”,以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匮乏需要和成长需要,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为推动后脱贫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为目标,探索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资助育人的必然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体系建设面临着标准差异、关怀缺失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明确发展型资助体系建设的关键点,紧抓经济帮扶、资助育人、能力提升、精准施策、教育公平等方面,以“五育”协同理念为指导,推动发展型资助体系的改革创新;以项目式资助为载体,促进发展型资助体系与“五育”目标有机融合;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实现对贫困生的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以长效监管机制为保障,实现资助工作的“五育”育人目标;以学生资助范式的三重转换为基础,开展资助育人系列教育活动,构建“五育”协同的发展型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1.
发展性资助育人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种新理念和新路径,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入校到就业的帮扶定位于学生的"解困—成人—成才"三个关联递进维度,将"扶困、扶德、扶志、扶智、扶能"作为资助育人工作内容,通过营造资助对象发展氛围环境,激发资助对象发展活力;找准资助对象情感心理结点,疏通资助对象发展障碍;紧扣资...  相似文献   

12.
欧海燕 《广西教育》2023,(18):87-91
本文阐述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的内涵要义,认为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是遵循高校资助育人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和推动大思政格局的重大举措,并从狠抓日常工作、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实施成效等方面提出实现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抽取样本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来分析多种因素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影响,进而提出从"输血型"为主的资助模式向"造血型"帮扶工作发展,构建"资困、励志、强能、感恩"四位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生资助作为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是脱贫攻坚、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资助过程中,要把扶困与扶志,扶困与扶智结合起来,构建“育志”“育智”双螺旋型育人体系,探索育人新思路、新模式。探索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5.
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着眼于当前资助育人工作困境,提出了发展型资助概念,界定其涵义及特征,探索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思维更新为基础、模式创新为途径、实践出新为目标的多维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高校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创新资助育人理念;整合新时代丰富资源,建构资助育人新模式;推进完善制度建设,提升资助育人新成效。  相似文献   

16.
资助工作助困育人体系的创建,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帮扶问题,它需要从制度建设、强能、资源整合等方面去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体系。本文中,课题组针对前期调研所得广西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的基本情况,借鉴区外资助工作助困育人的先进经验、结合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际,提出广西高校应从规章制度建设、贫困生能力提升等多方面构建一个完整的助困育人体系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赵洁 《科教导刊》2024,(5):128-130
资助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点一环,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文章以积极心理学作为切入点,通过阐述相关内涵,指出学生在发展上的差异性,剖析了现今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困境,从精准认定、多方资助、学业帮扶、素质培养、人格塑造和心理疏导等方式,论述了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实现教育脱贫的重要手段,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缺乏能力帮扶、资助工作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探究高校如何将精准育人的精神贯彻于学生资助的全过程,以便于更好地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扶"脱贫论中提出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扶贫方略,而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往往侧重于经济帮扶,对"资助育人"理念贯彻不够深入,使"立德树人"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分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基于"公办社助"的办学模式,以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为例,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强化精准资助与充分就业,资助育人视域下的高职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可以通过构建“党建+就业”资助育人模式、探索“资助+就业”服务育人途径、开拓“资助+项目”实践育人方法等,有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