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机械学科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工程类学科,其对所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更是具有较强的要求。为提升机械学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机械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机械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通过对机械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和现阶段机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出了机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为实现机械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具体的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2.
《C语言程序设计》是工科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文章首先对新工科理念进行阐述,并分析本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及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方式进行了探索。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教学过程、实践过程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工程性和先进性,是提高学生理论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文章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与线上课程资源优势,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与现状,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建设思路,构建并实施了符合新工科理念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闭环双反馈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建筑CAD"是面向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文章探讨了如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有机结合,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5.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是工科高校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难以适应当前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学要求。针对该问题,分析并探讨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大作业设置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方法与策略,以期通过大作业改革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常态对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对新时代下工科学生的基本要求。为适应和达到这一培养要求,以自动控制原理为例,分析了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针对学生特征,从讲授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其课程教学改革,为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普通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流体输配管网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广泛涵盖了建筑管网和流体机械的设计原理等内容,理论深度大,抽象度高,学生难以掌握其核心知识。据此,在教学中引入流体虚拟仿真实训环节,以提高教学内容的动态化和可视化程度,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该课程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围绕传感器及输入输出信号分析与处理等内容展开,该课程与前期所学的多门课程交叉,且自身具有理论性较强等特点。针对现有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为提升新工科背景下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课程体系的梳理与讲授、实验与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将改进现有教学方法、内容和实施手段作为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实践表明,课程教学改革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符合当前新工科建设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机械原理课程抽象概念多,尤其是机构运动学分析部分。传统的图解法和解析法存在繁琐及难以实际操作的缺点,学生较难理解。将ADAMS软件引入机械原理课堂教学,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对机构进行三维建模、动态仿真,可有效解决学生对机构运动特性不易理解掌握的问题,同时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彬  王洪峰 《大学教育》2022,(12):109-112
新工科建设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题组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为适应交叉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前沿性的新工科专业特色建设需要,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验环节、评价体系进行了全方位多举措的综合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素养,满足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工科课程的知识点琐碎,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实践教学体系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基本思路 机械设计课程(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是机械类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偏重理论分析,忽视了运动设计,而机械零件课程偏重传动设计,忽视了与运动设计的联系。这种偏重理论、忽视实际;偏重各自系统、忽视相互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专科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此我们制定了教改的方案,确立了综合培养学生整机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大目标,并付诸于实施。经过几年来不…  相似文献   

13.
机械原理是一门研究机构及机械运动系统设计的大学机械类的重要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针对机械原理作图法、解析法的不足之处,在讲解经典机构学理论知识时,将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与实验中,分析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最后,以复杂机构牛头刨床为例,分析机构简化方法并做运动学仿真,使得学生对机构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机构学分析与求解方法,为学生从事机构创新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将ADAMS软件引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应用该软件对虚拟机构进行三维建模、动态仿真以及运动学分析可有效解决学生对机构组成、运动特性理解掌握困难的问题,同时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培养制造业人才指明了新方向。机械设计作为机械专业重要的设计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基于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剖析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将SolidWorks三维造型融入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全过程,弥补了学生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对培养满足新工科需求的机械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机械基础》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基础,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学生是否能掌握该课程的内容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操作能力均会产生直接影响。《机械基础》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是教改指导思想;二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兴趣;三是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对凸轮机构注重图解法设计凸轮廓线方法的讲授,而凸轮机构在满足从动件运动规律要求的同时,必须满足机构动态测试的要求。本文引入凸轮机构动态测试实验台作为《机械原理》综合实验的平台,使学生着重掌握凸轮具体的结构参数对凸轮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该实验台在《机械原理》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凸轮机构设计的全面理解,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理念下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是对工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提出的新要求。为更好地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针对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业英语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经教学实践,本次教学改革明显改善教学效果,学生英语交流能力显著提升。本次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探索对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工科的主要特征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教学、科研与实践的协调统一是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以科研成果辅助教学,科研项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科研平台开放实验,校企合作实验平台等模式开展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多种形式的教学,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学习体系,达到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本科阶段的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机械基础》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基础,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学生是否能掌握该课程的内容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操作能力均会产生直接影响。《机械基础》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着重从学生、教师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阐述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