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纸上谈兵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战策,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这位将门虎子,令世人称奇,许多人以为,赵括将来必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王派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将廉颇驻守长平,廉颇认为只有坚守不出,才是拒敌的良策。果然强秦对赵奈何不得,双方长期相持。于是秦军用计,散布廉颇要降秦的谣言。赵王果然上当,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轻敌出击。秦将白起设伏兵把赵军围困起来,截断赵军粮道。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赵括被射死,赵军向秦军投降.留下千古遗憾。  相似文献   

2.
一、导语设计 公元前260年,秦国发兵进攻力量强大的赵国,赵国派老将廉颇率军迎战。廉颇在长平筑垒坚守,双方相持三年。在此情况下,秦国使用反间计,故意扬言廉颇只善守而不善攻,秦国不怕廉颇,最害怕的是赵括。赵王没有真正了解廉颇的军事才能,也不去向将士了解战争的情况,征求具体的对策,就信以为真,调回了廉颇,改派缺乏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 赵括到阵前,也没有调查研究,盲目率军出击,被秦军包围,粮食供应又被切断。赵军断粮46天,五次突围不成,结果赵括被秦军射死,40万赵军士兵在投降后全部被活埋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赵王和赵括都没有深入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对于战争是如此重要,对其他工作又何  相似文献   

3.
<正>快板儿歌《说长平夸家乡》说历史,夸家乡,高平是个好地方;长平之战发生地,很多地方有关系。大粮山,黄沙细,赵国廉颇在此地;用黄沙,顶小米,以沙代粮骗敌军。老马岭,空仓岭,秦国白起在此地;学廉颇,建粮仓,一夜大风全吹光。秦王奸,赵王笨,廉颇被迫换下阵;赵括上,廉颇回,来来回回徘徊村。  相似文献   

4.
战国后期,秦赵两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战,战斗空前激烈,最后秦胜赵败。司马迁的《史记》有两处记载了这次战斗,一处记在卷五的《秦本纪》中,大意说:秦昭王在位的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国去攻打韩国的上党,上党投降了赵国,秦国因此又去攻打赵国,赵国发兵抗击,相持了很久。秦国派武安君白起带兵去进攻赵军,大败赵军于长平,把赵军40多万人都杀掉了。另一处记在卷四十三的《赵世家》中,大意说:赵孝成王七年(即秦昭王四十七年),免去了廉颇的将军之职而以赵括代之。秦军包围了赵军,赵括率领军队投降,他手下…  相似文献   

5.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用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青时学习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让他代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根据兵书,不知灵活处理,为秦军射死,部下45万人全部被俘。后来就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的事物。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6.
纸上谈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名:《历史飞跃的支点》最感兴趣的故事:《纸上谈兵》主要内容:介绍纸上谈兵的来历。精彩诗句:用人不当铸大错,血染长平谁之过。纸上谈兵留笑柄,无谋将军是赵括。精彩片段: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但仍然打着王齿乞的旗号。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方,派军25000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骑兵5000人,直冲赵军大营,把40万大军切成几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冯亭劝他趁秦…  相似文献   

7.
《史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兵法记得滚瓜烂熟,连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代替廉颇当将军,只按兵法条条指挥,结果在长平之战中惨遭失败,赵括也被杀死。可怜那四十多万赵军投降后绝大部分被活埋了,从此赵国由强盛走向了衰败。赵括的兵法知识真可谓是炉火纯青,可为何仍兵败于长平呢?关键在于他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灵活运用兵法,全军覆没就顺理成章了。由赵括战败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他们是否也在死搬教条呢?这是发生在我周围的一个真事:老师告诫小学生过公路时,一定要等到汽车过了以后再过,这些小学生走到公路旁时,…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理解     
有一堂历史课,讲到战国时代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老师讲完之后,问学生对于赵括的看法。学生大概都会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导致大败,应予批判。如果,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这个人很了不起。”他的理由是:  相似文献   

9.
长平与邯郸之战,是战国后期两次重大战役。前者,秦军一举消灭赵军主力45万,使赵国举国震恸;后者,赵国在国力极其虚弱的情况下,粉碎强秦围攻,取得了抗秦斗争的胜利。两次战役间隔不到二年,结局却截然不问,原因何在?古往今来史家多有评说,旧史家往往以英雄史观论史,以为秦将白起是决定性人物,而赵国则用人不当,以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必败无疑,邯郸之战,秦国范睢妒忌白起之功,以致白起不能  相似文献   

10.
《邯郸学院学报》2009,19(4):99-99
清平乐 叹秦赵长平之战惨而悲 算深谋妙,廉颇捻须笑。岂料君王宠肖小,赵括持符马到。自幼博览群书,谈兵气荡五湖。仅仅长平一战,四十五万无辜。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学》1982年第9期发表了张景贤同志《长平之战时间考辨》札记,列举目前史学著作中述及长平之战时间的三种不同说法,经过考证,断定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在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廉颇任赵将拒长平在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四月,长平之战正式爆发就在这年四月,到九月结束,历时六月.因此"所谓双方相持三年之久,才分出胜负的说法",是由于"把秦军攻韩上党的时间、赵军进驻长平的时间,和长平之战爆发时间混为一谈".我认为这一考证是站不住的.张同志所驳辩的长平之战相持三年之久的说法,是我主张的.我在1955年初版《战国史》中,就有此说(160页),1979年《辞海》的"长平之战"条,也是我执笔的,1980年新版《战国史》仍持此说(359页).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战国的史料,有不少地方年代混乱,因为不象春秋史料那样有一部比较详确的编年史《左传》可以依据.  相似文献   

12.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比喻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历史课本第一册,在叙述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时写道: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之后,“改派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赵括代  相似文献   

13.
战国时,赵国的大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从小喜欢学习兵法,什么《孙子兵法》啦,《孙膑兵法》啦,背得滚瓜烂熟,说起用兵打仗的事,指手划脚,滔滔不绝,连父亲也不放在他眼里,甚至狂妄地认为天下没有一个人抵得上他。赵括的母亲,是一位正直贤德的妇女。她严格要求儿子,教育他要做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但赵括半句也听不进去。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间,秦军大举进攻赵国。两国军队在长平对阵。赵王派上了年纪的廉颇出战。开始,赵军  相似文献   

14.
关于长平之战的时间,既然提出来了,就有必要再作说明.张景贤同志《长平之战时间考辨》中,断定长平之战只历时六月,认为持续三年之说是由于"把秦军攻韩上党的时间、赵军进驻长平的时间,和长平之战爆发的时间混为一读"而发生的误解.这一考证只是依据部分《史论》的史料而作出的论断.其实,《吕氏春秋·应言篇》早就指出:"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我们综合《史记》和《战国策》的史料加以分析,可以证明《吕氏春秋》之说是不错的.我为此写了一篇短文《关于长平之战的时间》(载《历史教学》1983年  相似文献   

15.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被认为是军事奇才。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闭门不战,秦国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16.
赵国大将赵奢,通晓兵法,英 —亘善战。他有个儿子叫赵括。r用兵打仗,那么危险的葛一他却说得如同儿戏。实际士他这只是纸上谈兵t’泰国侵赵.寡人听说你-自臻略胜过你父亲cj—将军.敌情不清.、贸然出击很危电兵书上说的不会、L膏错n赵括盲目相信兵书.不顾实际。贸然 进攻,最终导致长平之战’惨败画说五千年·先秦篇 纸上谈兵$中华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赵孝成王刚愎自用,不听平阳君赵豹之言,受上党地引发长平之战。战争中,轻信人言,中秦反间之计,临阵换将起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终酿长平之祸,赵卒被坑杀40万人,赵国国力大为削弱,险些亡国。但孝成王用人不疑,在邯郸保卫战中信赖重用平原君赵胜,从楚、魏搬来援军终解邯郸之围,使赵转危为安。赵孝成王的性格弱点和优点矛盾统一于其一身,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对赵国乃及其他各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08,(1):52-53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他又在渑池相会时,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拜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儿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到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赤裸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从此结成生死与共的朋友。  相似文献   

19.
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李斯的用问思想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李斯的建议下,间谍战成为秦国对敌国作战不可或缺的手段.其中较为成功的著名的例子就有;对廉颇、李牧、齐王建的用间.间谍战减小了秦军的阻力,减小了秦国的损失,极大的促进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而李斯间谍战的成功除了秦王的支持和李斯等人的才干外,各诸侯国本身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六国论》一文中有句云 :“赵尝五战于秦 ,二败而三胜。”课本 (必修 )未注 ,而配套“教参”对此作了“补充”说明。笔者认为 ,“教参”所列关于赵、秦“五战”的所谓史实 ,同句子原意风马牛不相及 ,只能对读者起到误导作用 ,故有必要辨正如下 :为明确起见 ,先来看“教参”有关该句的“补充资料”———3 赵尝五战于秦 ,二败而三胜。公元前 2 70年 ,周赧王四十五年 ,秦攻赵 ,围阏与 ,赵将赵奢大破秦军。赵封奢为马服君。公元前2 6 0年 ,周赧王五十五年 ,赵使赵括代廉颇 ,秦白起败之于长平 ,大破赵军 ,坑四十五万人。公元前 2 57年 ,周赧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