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花食记     
杭州是桂花栽种较多的城市,大街小巷,一到桂花时节,桂树多的地方是明香浇头,桂树少的地方暗香浮动,这时节光鼻子过瘾也不行,桌上也会有桂花的影子. 酒酿圆子端上来,里头一层黄黄的桂花,桂花糕也出来了,方方正正一碟.桂花糯米藕也常见,只是它本来就甜得不得了,上面还浇上了几溜桂花蜜,吃当然好吃,只是我个人无福消受,只消一筷子,就感觉这甜味蜜意上了头,再吃就要让它给闷翻了.  相似文献   

2.
桂花是我国的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像其他著名花卉一样,桂也经历了由外在形象审美到人格比德象征的提升发展过程。桂树的三个特点——丛生山林幽谷、秋芳冬荣、香味浓郁清芬,是构成桂人格象征的生物基础。与此相对应,道德品质的芳雅高洁,贤人幽隐避世和孤贞守正、耿介直节的品行,构成了桂的人格象征含义的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王维诗中风景幽美的“鸟鸣涧”到底在哪里一直不甚了了。一般注释、赏析者或避而不谈,或想当然地认为其地在长安附近,其诗作于王维隐居终南时,并因此而产生了诗意理解的差异。如对诗中桂花”一词就有不同理解《,文学评论》曾刊出讨论文章。综合历来解说“,桂花”之释主要有三种:一是实指桂花说,二是代指月光说,三是用灵隐寺月中桂落之典,即第一句应改“为人间桂花落”说。以上几种说法其实都有漏洞。若说实指桂花,长安春天何有桂花落?有人找出“春桂”来作解释,多数注本、选本也采用这一说法,但桂树生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北地无桂,白居易《…  相似文献   

4.
与花香为伴     
粗糙的桂花树皮,甜滋滋的糖桂花,装满桂花的铁皮盒,浓郁的花香从洁白的桂花中飘散出来……我闭上眼,一幅幅黑白照片不断在记忆中闪现,我仿佛又闻到了那股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又回到了与花香为伴的日子……桂花糕"小囡乖,外婆给你唱小曲儿,'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不要听,我要妈妈!"我嘶哑着嗓音,小脸哭得通红,双手满是黑乎乎的泥,还紧紧抱着老桂树。我记得就是在这棵桂花树下,妈妈离开了我,去她工作的地方,要我好好听话。  相似文献   

5.
骄傲的桂树     
啸泉 《初中生》2008,(6):1-1
一棵桂树很自卑,说自己的花太不显眼了,不会有人喜欢。可是人们却说,别看这桂花小,却香到极致,少有花比得上它。  相似文献   

6.
骄傲的桂树     
一棵桂树很自卑,说自己的花太不显眼了,不会有人喜欢。可是人们却说,别看这桂花小,却香到极致,少有花比得上它。桂树偷着乐了,说原来我的香味有如此魔力呀,看来我的香功天下无双了。人们喜欢的正是它的香味。他们把它砍下来,连皮都用来炖猪蹄了。  相似文献   

7.
桂花(O sm anthusfragrans)为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和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因其芳香四溢,树形丰满,姿态秀丽,四季长青而闻名于世。千百年来,人们种桂、食桂、赏桂,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桂花文化。从神话传说到诗歌领域对桂花有数不清的赞美,可以说,桂花是植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中的一朵奇葩!一、我国古代关于桂花的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桂花的记载,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载有“: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著名诗人屈原《九歌》中提到“: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  相似文献   

8.
桂园秋色     
一进桂园,我就被那扑鼻的芬芳包围了,陶醉了。桂花满园飘香,给秋色增添了意蕴。我顺着一股特别浓郁的芳香走去,来到一棵高大的桂树前。这棵桂树的叶子呈椭圆形,锃亮锃亮的,青翠欲滴。有些新生出  相似文献   

9.
桂花,真香     
我家院子旁的空地上种着一棵桂花树。它长势旺盛,郁郁葱葱,枝头早已蹿过了院墙。入秋以后,朵朵小巧玲珑的金黄色桂花繁星似的缀满了枝叶间,醉人的花香常常惹得路人放慢脚步,忍不住夸上一声:“好香的桂花!”我们全家人乐得合不拢嘴!桂花给我们一家带来了好心情,我们自然视若掌上明珠,舍不得折下半枝。我还时常提防着有人眼热手痒而使桂花遭殃。一个星期天,我坐在窗前温习功课。阵阵馥郁的芳香弥漫空间,为我驱除倦意。我不时看着窗外,向默默吐芳的桂树投去感激的目光。忽然,有个人影在桂树下徘徊。莫非有人攀折桂花?我警惕起来,定睛一看,原来…  相似文献   

10.
一个卡通图案印在表面,朴朴素素,简简单单,这,就是我的书包.我每天背着它上学放学,它就像我最亲密的朋友,陪着我度过了童年的时光. 我们学校的操场上种着两棵桂花树.秋天,桂树开花了,香气扑鼻.这天,下课铃响了,我和几个同学飞快地跑出教室,来到桂花树旁.风一吹,桂花纷纷飘落,落在我们的头上、身上、衣服上,像是下了一场桂花雨.我们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捡起桂花来.  相似文献   

11.
桂园秋色     
一进桂园,我就被那扑鼻的芬芳包围了,陶醉了.桂花满园飘香,给秋色增添了意蕴. 我顺着一股特别浓郁的芳香走去,来到一棵高大的桂树前.这棵桂树的叶子呈椭圆形,锃亮锃亮的,青翠欲滴.有些新生出的叶子嫩绿嫩绿的,夹杂在老叶子中间.远远望去,整棵树仿佛披上了一件绿衣.  相似文献   

12.
我的家乡桂东,有桂花城天然氧吧的美称。每年到了农历八月间,大街小巷的桂花开了,香味飘满全城。桂东山清水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天,许多人都跑到桂东来避暑。  相似文献   

13.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教完琦君的《桂花雨》,村子里的桂花香气早已沁入心脾,童年时的摇花乐趣也历历在目。桂花,是江浙一带常见的乔木,在作者琦君笔下,桂花不仅香气袭人,还承载着她对故乡深深的怀念。那一抹乡愁,如烟似雾,虚无缥缈,却又诠释得淋漓尽致。对于身居海外远离故土的游子而言,思乡已泛化为一种最为普遍的情感纠结。这种思乡之情在琦君的笔下却显得浅淡而深沉,并且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感情氛围。品读《桂花雨》,当引领学生体会文中处处弥漫着的淡淡乡愁以及深深亲情。  相似文献   

14.
<正>一次偶然的香甜遇见秋意渐渐深,桂花也团团簇簇,满了枝头。风一飘,雨一落,香气更是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常常勾了孩童,三三两两围聚树下。不知是花映了孩童,还是孩童衬了花,远远看着,就很美很美了。儿子恰巧也学了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一天到晚在家里念叨着要去摇摇桂花,做做桂花糖、桂花糕、桂花蜜。他煞有其事地到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桂花开到什么程度最适合摇。和他一样,想摇花的学生太多了。一日,恰巧撞见了花树下一个正猛然摇花的胖男孩。当我拍拍他  相似文献   

15.
桂花     
正秋来了,校园里时不时便能嗅到一股馥郁而清幽的芬芳,秋风中的我急切地张望着,我知道桂花开了。校园里有些枯瘦的桂树上,羸弱的绿叶旁点缀着许多黄色的花朵,地上也散落着一些金黄的花瓣,甘醇的暗香交织在秋风里,时有时无地沁人心脾。只是这桂树,开得晚,谢得早,不到一个月,那气味虚无缥缈,花朵又真切存  相似文献   

16.
西湖秀色,不只在一湖,还在周围的许多景致。我对满觉陇的桂花向往已久,这次秋天来南方,以为或可一见,哪知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赶上。然而没有花,满觉陇也是要去的。满觉陇者,原来是一条路名。路两旁大片桂林,一眼望不到边。徘徊树下,似有余香,至于小花密缀枝头的景象,就要努力想象了。几乎每年秋天,我都计划到颐和园看那两行桶栽的桂树,计划十之有九落空,所以对桂花其实很不了解。印象最深的是它那浓郁而幽远的香气,所以一见桂林,先觉其味。似乎这芳香也浸透了一些咏桂的文字。循路来到石屋洞。洞在山脚,奇径穿透,上下颇出意外。院中有小舍,售…  相似文献   

17.
积雪草 《课外阅读》2011,(22):16-18
倪小白站在那棵硕大的桂树下,闻着桂花一阵阵馥郁的芬芳,不由得痴了。那些桂花,米粒一样散落在枝枝杈杈上,花朵细小,不娇贵也不惊艳,却散发着沁人的幽香,那些桂花糖、桂花糕、桂花饮都是由桂花精制而成,难怪宋人有诗:桂子云中落,天香云外飘。  相似文献   

18.
金秀媚 《成才之路》2009,(26):37-38
教材简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甍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相似文献   

19.
又到桂花铺满地的季节。桂 花,《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 说的:又叫木犀,常年生小乔木 或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小,白色 或暗黄色,有特殊的香气,结果 核果,卵圆形。花供观赏,又可 做香料。 桂花因其自身弥香而香气四 溢,沁人心脾而被古今的诗人看 好;文句因点缀桂花不香也香,满 口余香,古今传诵。二者有着怎样  相似文献   

20.
四季桂     
正人们都说八月桂花香,但我们家的桂花从中秋直开到次年夏初,四季都不缺席,所以又称四季桂。讲究些的会把花色淡些的唤作木樨,我们家种的便是如此,但我仍执意当它是桂。父亲喜爱桂花,家门旁两株茂密的四季佳,快有四十高龄了,虽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