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中兴事件”以来,企业刑事合规逐步进入我国法律视野,对此司法实务部门和法律理论界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试点和充分的研究。但该制度对企业犯罪处置的正当性仍然存在僭越刑事法定原则、与单位犯罪基本理论不符以及偏离司法公正理念等争议。企业刑事合规可以在企业面临司法机关审查起诉时,帮助企业否定犯罪故意、切割企业刑事责任以及修复企业犯罪侵害法益;同时企业刑事合规契合预防单位犯罪的目的,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合规改革实践中“既放过企业,又放过自然人”的做法,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要求。这一做法是司法实践在单位犯罪认定中长期存在的将单位与其内部自然人捆绑归责问题的缩影。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在我国自然人刑法框架内构建组织体刑事责任制度,以实现单位与自然人的分离归责。组织体刑事责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认定:客观上,将单位内部自然人在业务范围内实施的不法行为作为单位的客观行为进行考察;主观上,从单位存在形式、政策决定、文化宗旨、合规计划等组织体自身客观要素中推定出单位意志。在组织体责任制度的司法适用中,要修正单位犯罪认定逻辑,建立合规案件分案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单位犯罪的归责模式为个人责任模式。在刑事合规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单位犯罪归责模式存在诸多实践困境,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定罪处罚标准不统一、单位犯罪的归责模式违反责任自负原则、单位犯罪的认定缺乏规范性标准。其原因是现行单位犯罪制度不适应以预防为主的政策导向、传统的单位犯罪归责原则未能摆脱替代责任或转嫁责任的桎梏、单位犯罪的归责路径为“自然人→单位”的逆向归责。对此,应当发挥刑事合规作为预防性刑事政策在单位归责中的出罪作用,从单位自身的组织性特征出发,坚持“组织体责任论”的归责原则,并将单位犯罪归责路径转变为“单位→自然人”的正向归责路径。  相似文献   

4.
把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引入民事侵权责任构成理论,采用“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的递进式侵权责任成立要件,使违法阻却事由纳入“违法性”和“有责性”中进行讨论,不再游离于侵权责任成立要件之外。  相似文献   

5.
随着刑事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为企业出罪寻求刑法意义上的正当性事由成为合规制度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刑事合规出罪的理论基础源于当前犯罪治理模式的转型、风险社会下的积极一般预防理论和法益修复理论。强化刑事合规出罪化的功能,对于规避预防企业面临的刑法风险、优化企业犯罪的防控模式、减少“犯罪标签”的负面影响等方面意义重大。企业承担责任的根源在于企业的管理监督过失和合规建设缺失,因而企业是否实施有效合规计划是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关键因素。应借鉴域外合规出罪的先进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合规出罪制度。  相似文献   

6.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企业,合规不仅能促进企业遵纪守法,还能发挥企业自治作用,推动高质量市场的建设。企业合规的实质是企业的自我规制,体现的是“元规制”理念,强调内部动力与外部压力的二元协调。而实践中以外部行政压力为主的合规模式,导致企业合规的内生动力不足,存在滥用和误用的风险,具体表现为企业合规的工具价值冲突,强规制、弱监管的单向适用倾向和标准化适用合规工具等。为了弥合理念和具体制度之间的差距,促进更好的合规,应从“规则—机构和工具—理念”三个层次完善企业合规制度。  相似文献   

7.
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的体系应当从两个角度建立:从是否能够阻却责任成立的角度看,抗辩事由应当分为阻却责任成立的抗辩事由和责任成立后的减责或免责的抗辩事由;从侵权责任类型的角度看,应当分为过错责任的抗辩事由和无过错责任的抗辩事由。同时,我们应当吸收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中的抗辩事由"精细化"模式的合理因素,对每一类具体的侵权责任,根据其特殊性再考虑是否需要配置特殊的抗辩事由。在此基础上,构建侵权责任抗辩事由的体系。另外,抗辩事由的配置应考量如国家或社会政策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以保证抗辩事由的配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各国刑事立法及刑法理论逐渐承认单位犯罪概念,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从个人责任向法人责任过渡。企业合规由经营管理策略衍生至刑事合规领域,成为影响单位刑事责任的重要因素之一。刑事合规的刑法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预防义务之履行与主观过错之减轻。我国单位犯罪在认定依据、处罚模式、刑罚标准等方面尚存疏漏。在刑事合规背景下,应要求企业履行监督义务,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统一规定双罚制模式,增设刑罚种类。  相似文献   

9.
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可能性理论作为一种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源于对个别正义实现的强调和关注.这种价值取向与罪刑法定原则所坚持的法律安定性优先的价值取向存在冲突,这种冲突是无法调适和折中的.因此,有必要摒弃期待可能性理论,以维护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基本原则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其中依法治企是依法治国的微观部分。合法合规经营是我国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无论是参与国际交流还是进行跨国上市活动,或是在国内发展,都需要在企业合规构建的法律、政策、交易习惯的企业合规网络内从事经营活动。我国的企业刑事合规仍处于起步阶段,未建立完备的相关制度,在涉企犯罪中存在一些理论性和程序性问题。通过探析分案处理机制在刑事合规中的适用,即将单位犯罪中的企业与自然人分别进行调查和提起诉讼,在企业暂缓起诉或附条件不起诉期间,运用合规整改考察措施改善企业内部治理,最大限度避免刑事处罚导致的“水波效应”,以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也是各国刑事立法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作为正当防卫的可采证据,已广泛运用在西方的司法实践中,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也遭到该理论的冲击。我们应将“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专家证言引入正当防卫的可采证据,以体现司法公正和对受虐者人身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是刑法理论的基础概念。通过本文对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并列关系的探讨,笔者认为,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的关系作为犯罪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讨论一个犯罪论体系优劣的标准,却不是决定犯罪论体系的标准。本文主要讨论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的并列关系的相关事项,并简略加以评论,从而有助于理解众多的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企业合规管理制度是检察机关探索预防犯罪,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路径之一。在企业刑事合规治理背景下,司法实践对单位犯罪处罚依据应采纳组织体刑事责任论,限制对企业相关自然人的减免处罚。在制度衔接方面,应明确适用的不起诉制度和罪名适用范围。为了使企业合规制度更具操作性,需对企业合规进行分类,将合规启动时间提前至侦查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对民事权益的保护进一步加强。侵权责任免责事由是侵权责任法的一项重要规定,但是由于我国采纳大陆法系的立法传统,在侵权责任立法方面特别是免责事由方面存在不易理解的方面。文章试图对与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相关的概念,如: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和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侵权抗辩事由和侵权责任违法阻却事由等概念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免责事由的规定进行了简要的评析,提出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环境合规承诺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环境合规要求,是管理型环境保护理念到治理型环境保护理念转变的生动体现。由于承诺主体、内容、标准等方面的不同,其承诺的性质亦存在差异。通过对企业环境合规承诺类型的系统梳理,在与企业承诺、行政承诺、行政协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炼环境合规承诺的法律要素,进而探讨对企业环境合规承诺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理论可行性和现实可能性。研究表明,在明晰企业环境合规承诺法律性质的基础上将其纳入法律规制的范畴,是规范承诺运行、确保承诺实现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16.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这一罪名的设立对个人法益,乃至社会法益、国家法益的保护都有重要意义。理论界主要围绕同意能否成为该罪名的违法阻却事由展开讨论,存在极端说和违法阻却事由机能说的争论。其中,极端说包括违法阻却事由不能说和完全的违法阻却事由说。相较而言,违法阻却事由机能说最为合理,据此,同意虽然能够成为违法阻却事由,但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成为违法阻却事由。为了限制同意阻却违法性的刑法效果,还需要在刑法中将个人信息进一步分类,即分为核心领域信息、次核心领域信息及一般领域信息。由此,同意阻却违法性的刑法效果按照核心领域信息、次核心领域信息、一般领域信息的顺序依次削弱。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国家关于企业合规实践的具体形式虽然存在差异,但主要特征基本相同。在我国企业合规进程刚刚开启的现实背景下,比较借鉴域外企业合规先进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合规。当前我国企业合规的完善路径可以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阶段。在初级阶段要引导企业完善内控机制,推动企业违法行为的预防转型;在高级阶段要重新解读单位犯罪内涵,推动企业刑事合规,赋予企业合规量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期待可能性应从狭义上理解,它是责任的例外要素或消极要素。是否承认期待可能性是一般的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取决于一国的法治和社会等情况。我国对期待可能性理论应持保留态度,我们应该吸收的是其保障人权、救济脆弱人性的合理内核,而不是照搬照抄。  相似文献   

19.
民法通则第125条规定了“地面施工侵权责任”,国内法学界对该条规定的理解,不论是侵权致因还是归责原则,或是构成要件以及抗辩事由,均有见仁见智之别。“地面施工侵权责任”是行为致损的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归责方法采用“过错推定”的特别适用形式。“地面施工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具有特殊性,其中对加害人过错的举证采用“事实自证”的原则。“地面施工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只有不可抗力。  相似文献   

20.
企业不道德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伦理的视角看,对企业行为进行善恶和应当与否的评价必定牵涉到我们生活中的道德观念。因此,企业不道德行为意指那些我们依据一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观念对其评价为“恶”和“不应当”的行为。我们更加要关注的是企业在决策时面临伦理冲突时该怎样选择,同样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机制下,有的企业却可以避免不道德行为,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成长为优秀的企业。从这方面入手,也可以寻找到约束企业不道德行为的主要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