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面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知行脱节、知行背离的现象,通过理论梳理与教学实践研究,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知导行":培养理性、纠正偏差、提升认知;在实践教学中促进"知行转化":培养情感以强化行为意愿、加强实践以巩固认知状态、锻炼意志以促进知行统一;在考核评价中推崇"知行并重":考核内容上理论与品行并重、考核主体上教师与学生结合、考核方式上静态与动态互补。  相似文献   

2.
为弥补现行评价方式的不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实行知行合一的人性化评价方式,构建一种以知识评价为基础、以能力评价为重点、以素质提高为目标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改变当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提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向参与、知行合一"育人模式,并对其主要内容、基本功能、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进行分析,论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两环节有效沟通的必要性,与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双赢格局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体验式教学,回归人本教育,以实现思想与实践的知行合一,做到"教学做人一体化",使学生在实践任务的驱动中,做中学、学中做,积极提升其公民素养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前提是更新观念,科学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与任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本手段是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手段、方式改革,完善学生学习测评体系;关键在于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制度体系保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权益,激发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协同理论是对系统协同性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从协同理论的角度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可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向度的立体式思考。通过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管理,积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主体性等,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性实效。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环节,是我国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打造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渗透青年学生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效传达,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守护住心灵净土和文明向善的精神家园,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和实现青年梦想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综合素质、克服实践能力弱、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煊染力、吸引力与说服力的现实需要。其主要提升路径有:构筑社会实践机制,构建社会实践基地,建立资助体系,构建理论实践体系,构建理论互动平台,引导加强运用对策性理论的研究,将青年教师纳入学科建设实践当中,等等。  相似文献   

9.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具有攻坚性的课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高校应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教改,加强科研与学科平台建设,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李立 《文教资料》2013,(9):178-179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高等职业类型的教育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职院校不断更新教学理论,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过传授给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知识,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起到指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型全能人才。本文具体阐述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意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价绍了“知行合一”思想理论的实践教育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亲和力”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内在性、普遍性、基础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方式,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想要提高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对这门必修课的关注度,要从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上下功夫。通过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内涵,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存在的问题,从教师自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提出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亲和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是提升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从本质上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故提升其亲和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在主体维度上,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并实现双方知情意的有机融合;在客体维度上,积极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进,包括还原现实世界、关注社会思潮、融入传统文化;在中介维度上,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比如运用新媒体、使用标示物、采用讨论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地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是发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养方向引领功能的必然要求。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出发,要做到“三个改变”,解决重理论轻方法、重讲授轻思考、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做到“三个坚持”,既要有高站位、大视野,又能够接地气;做到“四个转化”,实现教材文本向教学内容、服从权威向自觉自主、重结果评价向重过程评价、传统教学向新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是一种拉近高校思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积极力量,提升亲和力是开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要求,应从思政课教材、教师、授课方式、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维度建设,事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主要体现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互动等三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维度上.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引领性维度建设是关键;学生主体作用的内驱力激活维度建设是根本;师生相向互动作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维度建设是核心.  相似文献   

16.
亲和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属性和基本要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亲和力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增效剂,它能够有效地治愈"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期待不匹配、教学话语与大学生话语偏好不匹配、教师角色与大学生期望不匹配、教学方法与大学生学习习惯不匹配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不足的突出表现。鉴于此,"微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要着力"四个优化"和"四个突出",即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整体性和实践性;优化教学话语,突出时代性和通俗性;优化教师队伍,突出专业性和合理性;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不能离开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既是思政课提升亲和力的出发点,又是思政课提升亲和力要实现的目的,更是思政课提升亲和力的标尺。实现政治认同与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和谐统一,体现在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师素质提高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增强德育效果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者直接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基本环节,直接影响着高校德育效果的提高,是高校德育效果的基本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手段,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式向多元多样上转变,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资源获取、学习方式转变、学习能力提升上实现进取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网络教学是架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桥梁。为确保"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顺利推进,需要加强教学模式的顶层设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素质,提供坚实有力的服务保障,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要深刻把握立德树人基本内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现实困境,通过建立健全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协同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效衔接立德树人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