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犁的小说不同于传统的小说体裁,它不以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取胜,而是用诗的感情、诗的韵味来写小说,在小说中营造出了诗的美感。其小说的诗性美通过诗情、诗境、诗语完美地体现出来,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因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诗性化小说的典范,作者运用神话和梦境烘托神秘的诗性氛围,琴棋诗画等艺术活动点染诗意的情趣,对场景人物的诗化描写使小说充满了诗的空灵。在灵性飞动中演绎一幕幕哀艳动人的悲剧故事。诗性的艺术美境,使小说写人状物尽显诗情;携诗入文、化用诗境,文显诗性;最重要的是优美的诗境与人物的悲惨结局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加码了对龌龊现实的否定。  相似文献   

3.
阅读小说时,调动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赏析,在浏览故事的过程中,既感其真情又通其文脉,体悟诗味;在对小说人物及其技巧分析明确时,感悟其诗情;在赏析小说意境,揣摩小说主旨时,读出诗意;在对小说进行比较鉴别,类比分析时,探其诗境。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李白水景诗营造美丽诗境,在教学中应认真研究并明晓蕴涵。要能明诗景、品意象,明诗情、析情韵,明诗境、赏气度。探索诗歌魅力,体会古诗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5.
诗画结合 情境相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小语教材所选的几十首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古诗须根据诗体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诗境与诗情的联系,以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境中,理解诗意,感受诗境,领悟诗情,从而通过诗与画的结合,情与境  相似文献   

6.
《春江花月夜》亦诗亦乐亦舞,它以"孤篇横绝全唐"的态势,浸润着中正平和、轻微淡远的诗乐意境,洋溢着空灵纯美的诗情画意。论文将从"诗歌音乐性质"、"诗乐舞联系"、"诗歌抒情韵律"及"诗歌意境丰富音乐想象"出发,试图展现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进而推及诗歌音乐性的相融与解读。  相似文献   

7.
王恩诰的题画诗特色鲜明,诗画交融,以诗境描写画境,以诗风表现画风。他的题画诗不仅有诗情亦有画意,用诗情传达画意,并充分体现画外之音。  相似文献   

8.
王恩诰的题画诗特色鲜明,诗画交融,以诗境描写画境,以诗风表现画风。他的题画诗不仅有诗情亦有画意,用诗情传达画意,并充分体现画外之音。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与散文、小说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作品大多偏重于抒情言志,以情感的力量打动和感染读者。阅读中如能深层次领悟到诗情,就等于抓住了诗的灵魂,读懂了诗。下面就以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八单元为例谈谈怎样读诗。诵读可开诗歌之“窍门”。诗歌创作离不开生活。不同的诗,抒发的感情不同,其抒情形式也不同。阅读中,读者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及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诵读,明白其抒情形式,尽量将诗还原到诗人创作的生活情境中,会更好地领悟诗的主题或情感。如,《梅岭三章》是陈毅同志在红军时期赣南游击战争中“虑不得脱…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是文学殿堂中的一株奇葩,但是古诗词含蓄蕴藉,有些诗词使用大量的典故和代语,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在欣赏诗词时产生一种晦涩或雾里看花之感,终是不明诗中真谛,渐渐地就不感兴趣了。我们可以把握好感受诗境、读懂诗情、欣赏诗景、参悟诗理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渐入古典诗词的欣赏佳境。一、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相似文献   

11.
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是其"文备众体"的艺术体制中历来最受瞩目的特色。作家在小说的创作中努力把"诗笔"纳入小说的叙事框架,将诗学文化的意境说运用到小说的创作中去,使小说的叙事境界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并用浓郁的抒情环境帮助叙事,使小说这一叙事性文体闪现出诗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现行小语教材所选的几十首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古诗须根据诗体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诗境与诗情的联系,以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理解诗意,感受诗境,领悟诗情,从而使学生得到语言的训练、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熏陶。一、介绍背景,拓展诗境,体会诗情小语教材中的古诗,或写景,或叙事,每首诗所叙述的内容都是以一定的背景为基础的,它是作者情感表达和读者情感体会的基础。尤其是有些借事抒情诗,离开了特定背景,则难以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对此,可通过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13.
金克木运用古典意象在抒情空间里凝结了现代人的感触,使抒情具有客观化的意味,提炼出精致深婉的诗情,在精神和情感层面得到共鸣,具有舒缓的韵律美.他主张情知合一,以简约追求丰富,以有限追求无限,营造出悠远深微的诗境.  相似文献   

14.
诗传统在中国白话长篇小说中的延续和发扬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本文对中国白话长篇小说中的诗歌运用及其延伸出的诗意、诗境进行分析,并兼及其中抒情传统、抒情境界和诗意识。  相似文献   

15.
诗,就其本质特征说,是情感的激扬,是灵魂的飞翔.所有人的情感和灵魂都有过激扬和飞翔,都有可能通向诗情诗境.尽管很多的人限于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不能进入诗歌创作或留下诗歌成果,但更多的人由于存在通向诗情的可能,故能欣赏诗,理解诗,都能成为诗歌读者和欣赏者,能被真正的好诗所震动所征服.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走入诗言、诗意,真正体会作者的诗情、诗境,领略其“形之美”“神之韵”?  相似文献   

17.
《社戏》在鲁迅小说中别具一格,是他一生孤寂、冷漠的心灵里唯一的安慰,充满着美妙的诗情,它与《故乡》互相映照,互为补充,是鲁迅小说抒情艺术的双璧。《社戏》语言精练、深刻,富有浮雕性和传神性,不仅有诗一样的韵味,而且还具有风清骨峻的内在力量。这也是鲁迅加进民族语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包诗"融语言美、意境美于一身,诗文一体,相映成趣。本文以《黄鹤楼送别》教学为例,拟从借文解诗明诗意、品文赏诗悟诗情、读文吟诗入诗境三个方面入手,就"文包诗"这一独特的教材内容,探讨如何在"诗文对照"中走进文本内涵,诗文并重,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歌教学亟须摆脱“包办”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进阶。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出发,古典诗歌教学的进阶策略是:走进诗理,把好诗“脉”;步入诗趣,趣味诵读;融入诗境,体悟诗情。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诵读一些古诗名篇,依据古诗特点,将学生引入诗境,领会诗意,体验诗情,即:入境、会意、悟情,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一、创设情境,带入诗境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