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1])。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呵护,家庭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更是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最基本途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的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中家风具有天然的优势。以家风教育为基石,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地培育,才能使其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始终保持中华民族文化道德的底蕴。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对全国高校1500名大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呈现出体育价值目标多元化、体育运动参与方面知行脱节,及突出个性张扬、彰显体育休闲时尚等特点,这些特点中存在一些消极效应。为此,要正确认识高校体育教育的主导性作用,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价值观教育存在远生活化问题,故应将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价值观教育与青少年日常生活相结合。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价值观生活化教育具有现实性、潜隐性和传承性等特质。通过搭建全景式生活场景建构科学的话语体系、以多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渲染爱国情感、增强文化自信并践行爱国价值观是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价值观生活化教育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赵秋菊 《中学文科》2005,(11):90-90
随着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中途退学现象的增加,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受处分和学籍变动情况的增多,当代教育界已越来越多地关注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研究及对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其劳动价值观念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成才,而且影响社会时代风貌,是决定他们能否肩负起民族复兴使命,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生力军的关键问题。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建构要回归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深刻审视其当下所处的时代坐标与使命担当,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客观规律,从内生动力、实践养成、情感互动等多维度揭示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处于一个动态的教育生态系统内,有其内在的发展机制。青少年劳动价值观的形成由低到高依次历经依从、认同和信奉三个阶段,受到文化环境、学习共同体和自身实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心理结构由知情行意四个方面构成。青少年在维持动态平衡过程中,通过强化、拓展、修正等不同作用机制,不断建构自己的劳动价值观图式。劳动价值观的系统性、持续性、多源性和历时性等发展特点影响着劳动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核心是青少年价值自信。当前,青少年价值冲突凸显削弱了青少年文化自信。为此,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价值冲突对青少年文化自信带来的消极影响。青少年价值冲突根本表现是真理性价值与实用性价值的冲突;青少年价值冲突的根本原因是追求根本利益的差异;青少年价值冲突的实质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因此,通过价值自觉—价值整合—价值引导化解青少年价值冲突,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是二者的思想来源,因此,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文章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价值理念、价值功能,梳理二者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的实践途径,为创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家庭是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渠道。因此,家风家教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良好的家风家教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起促进作用;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近年来,在家风家教方面仍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如何正确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体育电影因其题材的独特性,具有直接、易懂、更适合青少年群体观看的特点,体育电影中人物形象塑造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文章从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现状、体育人物塑造的年代特征及表现手段、体育人物外在形象塑造对青少年行为动机的影响、体育人物内在形象塑造对青少年认知与需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来论证中国体育电影中体育人物塑造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环境日趋复杂,传统主渠道教育面临挑战;网络社会快速发展,法治教育滞后于法治实践;网络技术更新迭代,教育方法手段亟待创新。为此,要强化“互联网+”创新思维,抓牢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主导权;更新网络法治教育观念,凸显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时代性;创新网络法治教育方法手段,增强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实效性,引导青少年做遵法守法用法好网民。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期以来,学者对我国社会转型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的影响给予了极大关注,对其表现与特征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其成因作了相应的现实透析和学理分析。并就其建设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对策。回顾和总结这些研究对于认识和把握当今青少年价值观现状、进一步引导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刻的转型时期,而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程度偏低、情感认同程度不深、行为认同明显脱节。为提升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我们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德育环境;坚持学校教育、社会引导和家庭教育并驾齐驱;改革学校传统德育体制,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社会实践锻炼,促使知情意行相统一。  相似文献   

14.
官桂香 《辽宁高职学报》2023,(10):91-95+100
弘扬劳动精神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途径,是更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思想保障。对于新时代劳动精神,我们要深刻理解劳动的本质,正确认识劳动者的价值,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劳动价值观培养现状,我们需要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日常劳动实践和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加强高职院校各部门合作开展劳动教育,加强高职学生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冲突与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冲突与教育上海师范大学古人伏朱炜一个人以什么态度对待人生,用什么尺度观察社会,以什么样的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也是公民素质的一个根本问题。因此,价值观教育是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教育,它从根本上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  相似文献   

16.
陈莉  高铭竺 《科教导刊》2019,(11):78-79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蕴含了丰富的青年价值观内涵和特征,指出了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指导思想,为我们探索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内容和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7.
自律是道德的本质属性。道德自律能够调整价值冲突,实践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基础和心理条件。青少年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正处于道德自律发展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期。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道德认知能力、道德情感能力、道德行为能力三个维度,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自律。以文化育人为核心,以实践育人为关键,以管理育人为基础,以协同育人为合力,从根本上引导他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  相似文献   

18.
任宏军 《考试周刊》2014,(4):101-101
中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及健康水平,新的体育课评价不仅强调横向与其他同学比较,而且是自我评价,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身心价值。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亦将不断更新,价值取向和价值实现方式、手段、条件也将不断提高,并日益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体育运动可以发挥学生潜在的意识和能量,最终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体育价值观中普遍存在着科学精神而忽视人文精神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及教育的改革,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同时也是体育价值观转变的动因。因此,学生体育价值观面临着工具理性体育价值观向人文体育价值观、生物体育价值观向人才体育价值观的两大转变。面临这两转变,培养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以"三维健康观"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育观;体育教学与管理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体育观;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培养终身体育观;加强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体育观。这四点即是学生体育价值观培养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实现获得感,意义重大。提升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系统认知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是青少年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根本前提,正确树立舆论导向是提升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重要条件,积极推进多方联动是提升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主要抓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升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