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作为爬格子的人来说,大凡对“酸、甜、苦、辣”有切身的体会。但我觉得最漫长而久远的还是甜。苦中有乐,乐在笔耕。1995年我42岁,在石油企业一个基层队当政治指导员。由于经常动笔写材料和对编辑、记者的仰慕及对新闻写作的热爱,“半路出家学写稿”的念头便油然而生。这年2月27日,队上的15名女职工为庆祝“三八”节开展了植树和向  相似文献   

3.
他,今年三十五岁,乡经济联合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公司经理,工作繁忙。他,全家五口人,妻子、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还有一个年过古稀的老母亲,种三亩责任田,还养了鸡、鸭、猪、羊,家务繁重。可  相似文献   

4.
在美丽肥沃的黑河畔,有一位痴心党的宣传事业的年轻人,他扎根乡村18年,用自己的笔写身边人,叙身边事,谱写了火红的青春。他就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廿里堡乡优秀通讯员、共产党员宋进林。  相似文献   

5.
军报新闻函授中心从创办之初就定下一条规矩:教务处的老师一年至少要给每一位学员写一封亲笔复信。所谓“亲笔”,自然不是统一格式千篇一律的打字复印件,而是钢笔、毛笔、圆珠笔的手书。这些复信,根据学员的来稿来信情况,有简有繁,或长或短,我们不敢说,这些复信对学员们的新闻写作有多大帮助,但是,能读到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地伏案凝神亲笔写的复信,至少会有一点亲切感吧。教务处老师与学员们的这些书面对话都成了私人信件,并不曾横向交流过。只是在1993年第五届新闻函授期间,我们编发过一本辅导材料,书名是(…  相似文献   

6.
函授,有一个弱点,师生无法当面探讨业务,学友不能横向交流心得。为了弥补这个弱点,教务处的老师,总是不满足于看看稿复复信这些日常工作,很想从大量的书稿中发现一些对新闻的执著追求者。寻觅他们新闻学步的轨迹,推广他们自学写作的经验。这种良好的愿望和心情,说得文雅一点,恰如宋词里写的那样:“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元夕》),“衣带渐宽终不悔”(柳永·《凤栖梧》),寻寻觅觅,总有所获。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寻觅已久的好学员。他叫李进祺,第8届的老学员了。我们对他最初的印象是,写作非常勤奋,字迹极其工整。1…  相似文献   

7.
从战地记者到外交家──怀念康矛召同志季音康矛召同志离世已经一年多了。曾经在战争年代共度过一段战地记者生涯的同志们,至今仍深深地怀念着他。我们是在解放战争初期相识的。那是1946年冬,国民党当局挑起的内战已更加扩大,上百万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地向苏北、山...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不是亲眼看到,你绝对不会相信,由军事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本长达12余万字的理论性书籍《论典型》,作者竟是一个身患偏瘫、右手连握笔都很困难的七旬老人。他就是离休干部、原济南军区某炮团副政委郑中迅。郑中迅从戎后一直从事部队的宣传工作,抗美援朝时就担任某师新闻干事,写出了不少反映志愿军官兵治血奋战、以苦为乐的感人报道,成了当时有名的战地记者。在3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政治工作研究,多次在上级政工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政工研究文章。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1年春天,他突患脑血栓造成严…  相似文献   

9.
5年来,我先后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2000余篇,日均上稿一篇以上,多次被《西南机电报》等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两次被《中国机电日报》评为优秀撰稿人。这些稿件,大多是我八小时以外跑出来、写出来的。我的体会是——时间,巧作安排写稿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写稿?我的方法是一挤、二集、三高效。挤:就是八小时内尽快干完手  相似文献   

10.
《绿原报》青年编辑王安润一年连获八奖农二师绿原报社青年编辑王安润在1991年连获八奖。王安润是1988年8月调入农二师绿原报社担任编辑工作的。他凭着一颗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的心和执著的追求。刻苦钻研,很快熟悉了新闻业务。他在编稿之余勤奋笔耕,体现在他身上的是三勤,即腿勤、嘴勤、手勤。一旦发现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便“咬”住不放。去年,他参加了自治区各家报刊举办的各种征文活动。通讯《“抠”局长二二事》获《新疆日  相似文献   

11.
蔡学俭 《出版科学》2016,24(3):125-126
关广富同志是中共湖北省委原书记,“广富同志”是下级对他的昵称,他也乐意大家这样称呼自己。在我眼中,他是一位好领导、好同志、好朋友。他任职期间,我是省直一个不大不小部门的头,他作为省委一把手,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但却十分关心我们这个部门和部门的职工,给予很大支持和帮助。我和他先后离职休养,好多次我都想去看望他、问候他、感谢他,却因懒惰和大意未能成行。昨天(2016年4月21日)早晨看到《湖北日报》头版刊登他因重病住院治疗无效于4月16日逝世的消息,内心为之一震。我失悔知道消息太晚,没有去医院探视这位可敬可亲的好领导,表达我的谢意和歉意。我以为他虽已高龄,但身体不错,不意这么早就先我而去,哀念之中又觉自责。我翻检当年的工作和生活日记,往事一件件在心头涌现,不能自已,情不自禁想留下一点笔迹作为对他的怀念。  相似文献   

12.
袁亮 《出版史料》2004,(3):83-84
我是1961年初调到中央宣传部出版处工作的。包之静同志是出版处处长,此后我就直接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多年。和他一接触,就感到他没有领导的架子,说话平和,待人坦诚。相处时间长了,更发现他的优点很多。他知识广博,业务熟练,工作认真,作风民  相似文献   

13.
墙上的镜框里是穿着长衫,昂首前行的鲁迅先生的像片,书柜里满满地排列着良友版的各种图书,写字台上是有些散乱的书刊和摊开的信稿。小客厅显得十分雅致和宁静。我和他坐在临窗的小沙发上边喝茶边聊天,较多的是我聆听着他的谈话,娓娓地。和家璧同志已有过多次这样的小谈,只要有机会去上海,我都在这小客厅里受过他的亲切接待,有时也被留在那里,和他一起享用由他夫人烹制的佳肴……三十年代位于北四川路海宁路附近的良友图书公司和《良友画报》、《良友文学丛刊》等,于我都并不陌生;但开始和家璧同志交往,则已是七十年代后期的事了。可能出于对…  相似文献   

14.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  相似文献   

15.
去年今日(9月13日),我的老领导梅益同志与世长辞。噩耗传来,心情万分悲痛。9月25日上午,到八宝山参加梅益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眼望着那副安祥的遗容,往事历历,犹如电影画面一般在眼前闪过。  相似文献   

16.
何云同志,壮烈殉国已经十七年了。他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华北版(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的社长兼总编辑。一九四二年五月,日本帝国主义兽军,对晋东南太行区进行“铁环合围”。在敌人疯狂扫荡中,何云同志率领全社同志坚持工作,不幸被敌寇包围,中弹牺牲于左权县的大羊角村附近。他的死。是我党新闻战线上的一大损失,在他领导下的许多同志都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愤慨。当时,  相似文献   

17.
1961年初秋的一天,人民日报国际部分配来了一位文质彬彬,衣着朴实的大学生。他的名字叫姚春涛。他中等身材,眼睛炯炯有神。白皙透红的脸上常带着微微的笑容,一见到同志必点头打招呼,温文有礼的态度,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看见他整天笑眯眯的脸庞,谁能想到他的童年却是十分凄凉和令人心酸。他出生在上海川沙县,幼年丧父,小学毕业后,由于生活所迫,12岁就到上海一家杂货铺当学  相似文献   

18.
镜头写春秋     
一心扑在业余摄影事业中的夏海春,从1991年开始迷上业余新闻摄影以来,已先后发表文字、图片稿件1000多篇(幅);其中有11篇(幅)作品获国家级奖励。他1993年加入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并连续7年被评为河南油田对外宣传报道模范个人。最近他被聘为“中华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摄影艺术文化委员会”会员,是河南油田著名的职工业余摄影家。镜头写春秋@张克刚  相似文献   

19.
医巫闾山的崇山峻岭中,有座道观叫圣清宫。历经百年沧桑,这里晨钟暮鼓,香火不断。70多年前,圣清宫道士田信斋率众举旗抗日,以身殉国的壮举,更使这座百年道观名传四方。  相似文献   

20.
冷西同志是延安时期的老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的笔墨记录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这一段辉煌壮丽的历史;他的心火点燃过千百万人的激情.跟随中国共产党投身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上个世纪80年代初,63岁的冷西同志重新回到新闻宣传战线.担任广播电视部部长.此后又担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