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一位中学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他将苹果画在黑板上让学生临摹,结果学生画得很像老师画的苹果。而美国的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是这样的:他每人发一个苹果让学生画,结果学生第一次画得不像苹果,第二次画得有点像苹果,直到第三次才画得像苹果了。以上实例体  相似文献   

2.
厉剑童 《山东教育》2020,(5):116-116
这一天,小猴奔奔在大街上走着,看到黑熊大叔在摆摊儿卖苹果。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让人垂涎欲滴。奔奔肚子里的馋虫顿时被勾上来了。奔奔很想买苹果吃,可是,掏遍口袋,一分钱也没找到。黑熊大叔让奔奔先把苹果带回家,再把钱送来。可奔奔高低不肯,他跟黑熊大叔讲好价钱,让黑熊大叔先给自己留一筐苹果,他马上回家取了钱再来拿苹果,黑熊大叔答应了,说:"放心,一定给你留着。"  相似文献   

3.
潘石屹在微博上称,三个苹果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蛇让夏娃吃的苹果、牛顿看到落地的苹果以及乔布斯的苹果……苹果新品的发布,每次都充满朝圣的仪式感。“果粉”们通宵排队、帐篷等候,  相似文献   

4.
作品点评     
《早期教育》2005,(7):26-29
大苹果水粉画,在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观察苹果我在仔细了解苹果之后.画了我心中的苹果.你们看我画得好看么?  相似文献   

5.
一、现状1.启示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画一个苹果,有几种现象:第一种,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让学生跟着画;第二种,老师拿出一个苹果,让学生看着这个苹果画;第三种,老师不给学生看任何苹果的样子,让每个学生画出心目中的苹果。这三种情况,显然第一种学生画出的是带有老师个性化的苹果,第二种学生画出的是他们观察到的共同的苹果,第三种学生画出的是他们想像中的苹果,每个苹果都充满个性。虽然不敢断定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哪一种是错误的,但是,对学生想像力的影响却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个例子虽然十分简单,然而却不时地影响着我们的美术课…  相似文献   

6.
A-P-P-L-?     
苹果=A+P+P+L+E?Achievem ent+Patience+Parents+Lessons+Enjoym ent一只苹果,一只残缺的苹果,一只因被咬去一口而残缺的苹果=?没有了E,惟独缺了最后的也是最好的“Enjoym ent”。这只苹果,便是我们。成千上万个学生,就是成千上万只残缺的苹果!A成绩是所有苹果的皮。这只苹果能卖多少钱,能被哪个客户买走,就在于他或她是否有张漂亮的皮。这里所说的客户是与众不同的,他们对苹果的口味是情有独钟。他们喜欢黄蕉———成绩门门漂亮,最好有一两科是状元探花;青蕉也挺受欢迎———平均主义的各科成绩在一起正好是班中前十名;最受冷落的便…  相似文献   

7.
赞美之前     
王清怡 《新读写》2010,(12):52-52
苏格拉底在课上拿出一只苹果,让他的学生闻空气中苹果的味道,当他问有哪些人闻到苹果的香味之后,全班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遗憾地笑笑,宣布了答案:空气中其实闻不到香味。  相似文献   

8.
三只苹果改变了世界的故事一直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尽管这一故事似乎已经陈旧。一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一只苹果砸醒了牛顿,让人类成为机械时代的人;一只苹果握在乔布斯的手里,帮助我们走进了IT数码时代。看来,苹果是有"魔力"的。不过,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也许不在于那魔器般的"苹果",抑或应当这么说,在魔器般的"苹果"的深处到底是什么。有人这么认为,乔布斯的成功不在"苹果"本身,而在于他对着"苹果"咬下的那一口。他"咬"得如何与众不同?他为什么这么去"咬"?其实他"咬"的是"智慧之果",他"咬"得与众不同体现了他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镜头一:在等待中让学生个性飞扬 在一节练习课上.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一批苹果.如果每筐装25千克,正好装30筐,现在只有25个筐,要把这些苹果都装上。每筐必须多装多少千克苹果才行?  相似文献   

10.
萧孟 《大中专文苑》2011,(12):18-19
曾经有人说过:三个苹果改变世界。其中,夏娃的苹果让人有了道德,牛顿的苹果让人有了科学,而乔布斯的苹果让人有了生活。新世纪里,乔布斯用他的“苹果引力”征服了几乎整个世界,影响着所有人。  相似文献   

11.
案例1、美国孩子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篮鲜果,由孩子们任拿一个去照着画;日本孩子画苹果,先由老师拿苹果让大家观察一番,再让学生照着画;我们中国孩子画苹果,则是由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然后规定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只有中国孩子画得最像苹果,而日本孩子画得则像鸭梨,美国孩子画得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相似文献   

12.
水果娃娃适合年龄:0-1岁在苹果和香蕉上贴上眼睛和嘴巴。告诉宝宝它们的名字,让宝宝摸一摸。家长说出水果的名称,让宝宝用手指一指。  相似文献   

13.
朱操 《考试周刊》2013,(91):179-179
<正>一次在学校阅览室看书时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同样的一节课《画苹果》,不同国家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却不一样,美国小学生画苹果,教师搬来一箱苹果,由学生任意拿一个去画;日本的学生也是自己拿着一个苹果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老师带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然后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老师边画边讲解,先画左边,再画右边,这边涂红色,那边涂绿色,再涂些青色……结果中国学生画得最像。然而在  相似文献   

14.
记得老师在一堂作文指导课上画了一幅图,由此引发了我无穷的遐想。老师是这样画的:一个苹果,又大又红,新鲜诱人,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但老师还没画完,她又将那个苹果的一角画成了腐烂的样子,还有一个蛀虫安安静静地躺在一旁,让人感到恶心。  相似文献   

15.
画苹果怎么画?是临摹,是写生,还是……看看下面这则寓言. 中国、日本、美国3个国家的孩子上绘画课,都画苹果.中国教师是先在黑板上示范,再让学生照着画.日本教师带去一个真苹果,要求学生写生.  相似文献   

16.
《母婴世界》2011,(11):132-133
水果之城 这是李思路小朋友画的水果party.看五彩斑斓的果盘里装着诱人的苹果,红苹粜光芒四射像个大太阳给我们温暖.黄苹果星光闪闪,像极了月亮和我们说晚安.再看绿苹果郁郁葱葱。多么让人垂涎欲滴啊!柔和的桌布上还躺着两个正在午睡的懒洋洋苹果。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只苹果在做什么美梦呢?  相似文献   

17.
很多年以来,大伙都一直对牛顿的苹果津津乐道:17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无风无雨,蓝天丽日,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沉思,一个苹果突然掉下来,不偏不倚地砸在牛顿的脑袋上,这让他顿生灵感,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18.
最近,看了一个画苹果的趣闻,笔录如下: 美国孩子画苹果,由老师拎来鲜果一筐,由孩子任拿一个,便作画去;日本孩子画苹果,先由老师高擎鲜果一个,让孩子瞻仰一番,便作画去;我们中国孩子画苹果,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规定好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只有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像苹果。日本孩子笔下的苹果像鸭梨,而美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相似文献   

19.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一位著名学者说过:“物理,物理,见物讲理。”在新课改的课堂里就出现了一位跟我讲道理的“小科学家”,他认为我们一直传颂的苹果落地,也可以说成地球落在苹果上。这一句“地球落在苹果上”让我看到了新课改正在蕴育着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科学家。这堂课是在爱学习完重力之后,大家一起探究苹果落地的问题,经过讨论几乎全班同学都认为:苹果一天一天的长大,即质量m逐渐增大,苹果所受重力G=mg,因此苹果受到的重力也在一天一天的增长,而悬挂苹果的蒂正在枯萎,当这个蒂不能承受这个逐渐增大的重力时,苹果就落地了。就在其他同…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猎人在盘子上放了四个大苹果,让三个儿子用最少的箭射掉全部苹果.大儿子比画了一下,说:“我要用三支箭.”二儿子一听,急忙说:“那我只用两支箭就可以.”小儿子先想了一下,说:“我觉得一支就足够了.” 老猎人听了很高兴,夸奖小儿子聪明,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向小儿子学习,不仅要有技术,还要善于开动脑筋.大儿子与二儿子听了不服气,认为小儿子在说大话.于是小儿子一箭射出,四个苹果全都落地. 亲爱的朋友,你知道那位小儿子是怎样射落苹果的吗? 要射掉苹果,常规的思维方式是从“苹果”入手.小儿子注意到苹果在盘子上,如果射落盘子,当然就可以射掉全部苹果了,因此他从“盘子”入手,只用一箭就射落盘子,从而使四个苹果全都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