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具体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这种思想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失,致使主体性教育在一些教学实践中走入了误区。分析其中的三个原因——对理论认识不清楚、对学生及教师能力的认识亦不清楚。探索了使主体性教育得到真正体现的途径——“教”、“学”一体化。教师和学生在这种一体化、互动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互长,体现主体性教育的真正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作为教师首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如下八种教学意识。(一)“生本”意识。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是被装填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学论就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主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生本”意识的对立面是“师本…  相似文献   

3.
课改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但遗憾的是,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问题,没有一位教师对学生提出过批评。总是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被教师“遗忘”了。  相似文献   

4.
我国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演进与当代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研究是对传统教育中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继承。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在组织形式、教学内容诸方面都已有所不同,传统教育中论述启发式教学是“由学论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现代教育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更需要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使其处于“愤悱”的状态。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要求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教师不是只会“四面出击”: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而是具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从忙碌批改作业的事务中脱身出来,善于发现问题,挖掘问题的深刻意义,善于运用科学研究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葛海昌 《考试周刊》2010,(46):62-62
有效性是教学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学活动提出的目标要求。教师所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围绕和服务于“有效教学”。问题教学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内在能动性的挖掘和激发,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和良好的数学思想及品质。”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中,不能将学生问题解答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种必然性还是一种可能性,不同学者对此持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种必然性。关霞主编的《教学论教程》中就明确指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是教学的内在涵义。教学,从最本质的意义来说,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而且,教学工作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不论是主观是否自觉或意愿如何,都必然以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言行影响学生。不是以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就是以错误的思想毒害学生。所谓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是从来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较长时期以来 ,由于受陈旧教育思想的束缚 ,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 ,语文课堂教学形成了一套“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 :教学不再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课堂上 ,“主体”成了“客体” ,“主导”变成了“主宰”。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现有的能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认知心理、学习习惯都可以置之度外 ,反正学生得围着教师转。学生在教学活动中 ,并没有取得主体地位 ,而是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师也不是教学的“主导”者 ,而是扮演了教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简论建构主义教师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桂春 《教育科学》2006,22(1):49-52
建构主义在教师角色及其作用问题上的见解完全颠覆和否定了传统的教师观。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是传递知识的“工程师”,而是苏格拉底倡导的“助产士”,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学生“真理”,而是在确定的经验领域里,在意义建构上给予学生支持;教师不是支配学生学习的权威者和控制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正确的角色认知并处理好角色互换;教师教育应按建构主义的理解和要求来确立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劳动是教书育人,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情感”具有信号作用和感染功能、动力作用和迁移功能,“情感教育”对老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所谓"难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学生的主观感受。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印象、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感受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因为这位老师感到很难教育的学生,其他教师可能感觉到并不是难教育的。一般来说,老师在看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中并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但是,这种关系被人们扭曲了,因为,学生不是简单的消费者,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是商品,教师更不是商家。商品货币关系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被扭曲后,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意识、教学秩序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会出现混乱。对于教学活动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15.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的“对话式”教育思想,近年来在我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对话式”教育中,弗莱雷认为对话建立的基础是平等、爱、谦逊和信任,其实质是反思和行动的辩证统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控制关系.教学过程是双方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而不是被教师操纵的灌输过程,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而不是强迫学生记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教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的“双主体”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这种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同构关系。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学双边矛盾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辨证的否定过程。教学效果是“双主体”能动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教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汉超 《中学文科》2006,(10):30-30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驱使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却远远没有受到重视。其实教与学的活动是人的活动,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其中人的感情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师生双方都具有感情色彩,教学不能没有情感,警察似的面孔和枯燥乏味的讲解是教学的大忌。教学离不开积极、肯定的情感激发、强化与控制。教师采用合适的情感教育,更能从感情上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进入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达到至上的境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思想的净化、心灵的陶冶,更具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说教师要有触及学生灵魂的智慧?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中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是的,因为真正的教育是构筑或者说是塑造学生的灵魂,所以,是忘不掉的。同样,笔者认为所谓“受教育”实质上是学生在经过学校一切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后,所衍生出来的或者说是生成的存留于学生灵魂的态度、能力、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并非学生所受的教育本身,所以,也是忘不掉的。正因为如…  相似文献   

19.
王春梅 《青海教育》2003,(10):83-83
诱导-探究教学模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它要求教师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具有较强诱导性和创造性的问题,采用“诱、导、探、究”的策略,使学生“做、看、读、听、议、写、思”,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相似文献   

20.
活动课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而言的,它适合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活动课的重心是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是“静听”,而是“行动”。教师不是演讲而是指导,在课堂教学的微观环节上真正实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