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高明 《师道》2010,(7):39-40
在处理教育事件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数学原理,我们很少去深刻领会“以曲为直”的内在哲理。我们习惯于“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思维;习惯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套路。总之,我们习惯于习惯性反应动作:你说错了,  相似文献   

2.
题记—— 一位哲人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因此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新时期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完整人”的发展.有言道:“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而德育不好则是危险品,不但无益于社会且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3日星期四凡儿的习惯真是太差了!洗完澡后,袜子在这儿,毛巾在那儿,衣服东一件,西一件!批评教育多少回了,就是不改。这样下去怎么了得!想了一会儿,我对凡儿说:“今天我和你们老师谈了一会儿,你猜我们谈了些什么?”凡儿脸色变了,好一会不出声,反复催问,他才说:“我……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职责无疑是育人,但类似于“课堂是主战场”、“决战在课堂”这样的话语,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于教育抓课堂的“常态思维”。教育有可能更为宏大一些,或者更为“另类”一点吗?在我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别样”的思维与措施却让一度困惑的我找到了突破口,收获了另一种惊喜。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工作的重心在于"管"——学生必须听我的。持这种教育理念的教师,习惯于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在班级工作中对学生一味地"打击""压制";习惯于学生在自己面前服服帖帖,俯首称臣,个别班主任甚至以学生“怕”自己为荣。在长期“打压”教育下,一些学生已经习惯于“怕”和“服”,习惯于“惟师命是从”,不敢有自己的想法,鲜有创新,生活得庸庸碌碌;  相似文献   

6.
鲁艳 《生活教育》2012,(13):35-36
将赤裸的目的包裹于蜜糖之中,“糖衣炮弹”让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共产党员打了败仗。在政治上,我们要杜绝一切被腐化、被利诱;在儿童的教育上,咱们是否能使用这样的“糖衣炮弹”完成对儿童的教育目标呢? “炮弹”下的“伤亡事故” 让我们看看事件再现:迟到了孩子被罚站在教室外——老师心想:我这样是为你好,这一站,你以后就长记性不敢磨时间了。孩子心想:下次我不能迟到了,站在外面太丢人。  相似文献   

7.
梁彩欢 《成才之路》2010,(26):95-95
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我们很多老师把课堂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舞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了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满堂灌”满堂听”的教学习惯。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出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学生的责任.然而令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前提则是教师的正确指导与积极引导,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生活的“习惯化”是一种不良的教育惯习,表现为:习惯于旧的教育观念;习惯于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习惯于现代教育制度的统一规范;习惯于教条化的“教”教材;习惯于固定、刻板化的教学过程;习惯于倦怠生存.它们的存在对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只有超越教师教育生活的“习惯化”,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超越的路径有: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观;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促进教师有效的反思;激活教师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3,(9):5-5
没有教育目的的谈心或者说聊天,是我们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的一种有效途径。”不要只是等到出了问题才找学生谈心,不要让每一次谈心都带有明确的“解决问题”“教育学生”的目的、我们还应该习惯于没有教育目的的谈心。我把这种谈心,称作“非功利谈心”。——摘自李镇西的博客  相似文献   

10.
马卡连柯的教育著作《教育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爱偷东西的孩子,在痛心地承认错误并表示悔过自新时,马卡连柯却连连摇头说:“你呀,改不了啦,还会偷第二次、第三次。”后来那个学生果然旧病复发,马卡连柯说:“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还会有第三次,等着呢。”但是,在马卡连柯的激将下,那个学生再没有发生过第三次。爱偷东西的习惯从此便远离他而去了。读了这个案例,感觉上与我平时教育这类学生时“屡教屡犯,你是无药可救了”、“打个赌,你如果改好了,我的名字倒着写!”、“保证有什么用呀?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回答:“学生就是学生”,或回答“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那么。你就完全停止了有益的思考。“学生是主体”,这是已被大多数教师认可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主体”的内涵又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恐怕有些教师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如果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会获得一些全新的认识。学生是教育的资源。我们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这固然不错,但只局限于这样一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位哲学家说过“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定的命运。”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  相似文献   

13.
常听到有的老师在批评学生时用“你给我”这几个字,诸如:“你给我把字写规范”、“你给我把作业写十遍”、“你给我老老实实地学习”等等。“你给我”这几个字若出自于其它场合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出自于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景中,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注意。  相似文献   

14.
张莉 《成才之路》2011,(36):66-67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思想的深入,我园教师开始探索幼儿艺术教育的多种模式及科学方法,逐步改变了习惯于采用“示范——模仿”,重在灌输,搞机械训练,“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模式;试图用“引导——发现”式来取代“示范——模仿”式,  相似文献   

15.
《家教指南》2004,(4):40-41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家教的问题一位母亲向我们哭诉:“我的儿子指责我:‘你不是一个好妈妈!别人的妈妈和孩子在一起,你为什么不要我?你还想骗我,爸爸和女朋友走了,你还把我当儿子吗?’我告诉儿子,妈妈这样做是为了你好,为了不影响你学习。‘学习,学习,除了这两个字,你还会说点儿别的吗?’”现在离异的家庭很多,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承担了更多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对这部分孩子,我们要给…  相似文献   

16.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为什么许多教师上了几十年的课、听了几十年的课,仍然是身在其间,心在其外,神在其表?无疑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切都跟着感觉走,跟着习惯走,跟着陈陈相因、代代相袭的套路走。没有理性的思考,没有深入的理论探索,我们对于教育教学的环节与细节就习惯于“视而不见”“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7.
干了几十年教育工作,我自认为还是有一定教育经验的,但近来却遭到两个女儿的一致批评:“你对外孙女的要求太低了!”“你给孩子玩的时间太多了!我们要给孩子周末报个班你也不同意,你看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外边上各种辅导班。”……我不禁啼笑皆非,得,我这个地道的教育工作者竟然被孩子们“教育”了。  相似文献   

18.
我来做《中国德育》杂志,真真的有些惶恐。所以,几个月来,不敢有丝毫怠慢。朋友们说,领导给个棒槌,你就“认真”呀?其实,我明白,这是教育的力量。教育就是成就人、成就社会的事情。教育首先教人做“人”,那么,道德教育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事实上,道德教育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我们也无时不在形成我们的道德。  相似文献   

19.
韩兄:   见信如面 !  在凛冽的寒风中,我们共同怀念夏日的汗水;在似火的骄阳下,我们又共同忆起冬日的冻疮。习惯了颠倒黑白,也被黑白习惯地颠倒着。远在天边的我,又多么希望能和你一起看看“穿着棉袄洗澡”的人们。   韩兄,我也是一位和你一样,对当今的教育制度深怀不满的人。不过,我没有你的能力,也没有你幸运,你的《三重门》让我这个身在江北的人也知道了你的名字。   我会有今天这种“朝怕网捕,夜怕枪射”的结局,大概也与这些“穿着棉袄洗澡”的人们有关吧 !  被拿走了“王”字的全才,又怎能叫人才,应该叫克隆…  相似文献   

20.
才华四溢     
吃饱喝足后,我与友走在回校的路上。“你如道吗?”我突然说到,“韩寒的‘全才学说’。”“说!”友已习惯我的突然爆发性言论。“他说我们现在的教育方法是为培养全才而准备的,全才就是人中之王,可我们培养出全才了吗?没有!所以全的‘王’应拿开,我们的社会需要人才!”我顿了顿,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