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与课程关系密切。没有课程资源就无从谈起课程,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外延范围要比课程的外延范围大得多。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目前,对课程资源的划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功能划分;一种是按空间划分。按功能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资源是指那些作用于课程并且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体育教材的结构,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活动方式等都属于体育课程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却不是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体育课上课时间、场地、设施、环境等。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资源又包括条件性资源,比如图书馆、互联网、体育报刊等。按空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一般来讲,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占主要地位,校外课程资源更多地起一种辅助的作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对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以及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综合识别、选择、加工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有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相对广义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形成课程因素来源的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把课程资源划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网络资源既是条件性课程资源,同时又可成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它的特点是能够作用于课程,并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创造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凌云 《天津教育》2003,(12):36-37
课程资源是课程教材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其中,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TIANJINJIAOYU2003年第12期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但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  相似文献   

4.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其中,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它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的特  相似文献   

5.
1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程改革需要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支撑课程改革。凡是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分类多种多样,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  相似文献   

6.
杨宏 《现代语文》2005,(12):59-60
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理念,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了阐述.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根据功能特点的分类,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所谓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可以直接进入课程,成为课程素材或来源的对象,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对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素.语文教师,集语文课程的条件性资源与素材性资源于一身,既担当着语文课程内容载体的角色,又以其自身的教学语言构成了课程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信息主要来自于教师的教学语言信息,因而,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语文课程的素材性资源中具有课程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7.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普通话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它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普通话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它作用于语文课程,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对象和获得语言能力的目标,与语文课程之间存在着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其中,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它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但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由于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它受条件性课程资源的…  相似文献   

9.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根据功能和特点的不同,历史课程资源可分为材料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材料性资源直接作用于课程,为课程实施提供基本的素材,比如历史教材;  相似文献   

10.
<正>"沙龙"原意指大客厅,现多指志趣相投的一些人聚会交流的一种形式。本文中的"沙龙小组",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成学习小组,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自定主题、自选素材、自修方式、自行活动的一种学习形式。课程资源按功能划分,有条件性资源和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作用于课程,却并不形成资源本身的直接来源,是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有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相对广义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形成课程因素来源的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把课程资源划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网络资源既是条件性课程资源,同时又可成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它的特点是能够作用于课程,并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一、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利用的价值1、网络资源合理有度的利用可构成课程。“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水平”。网络资源不能直接构成课程,只是备选…  相似文献   

12.
一、中小学图书馆(室)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讲,课程资源又可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学校图书馆恰恰是既具有素材性资源特点,又具有条件性资源特点的课程资源。所以.在新课程体系视野中。中小学图书馆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3.
郑翠 《新疆教育》2013,(3):190-190
课程资源概述。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的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课外资源和信息技术。主要有三个来源:学生、社会、知识。  相似文献   

14.
郑翠 《新疆教育》2013,(7):103-103
1课程资源概述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的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课外资源和信息技术。主有三个来源:学生、社会、知识。  相似文献   

15.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与课程关系密切。没有课程资源就无从谈起课程,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外延范围要比课程的外延范围大得多。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目前,对课程资源的划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功能划分;一种是按空间划分。按功能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资源是指那些作用于课程并且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体育教材的结构,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活动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正>课程资源就其功能而言,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前者指直接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是学生学习、获取或内化的对象,如知识、经验、感受、体验、价值取向等。后者虽非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  相似文献   

17.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因素的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或者说是指满足课程活动所需要的思想、知识、人力、物力等。课程资源从属性上看,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就属于素材性资源,而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就属于条件性资源;课程资源从空间分布上看,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如教师经验、学生经验、教材、学校设施、教学时间等是校内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资源。教…  相似文献   

18.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因素的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或者说是指满足课程活动所需要的思想、知识、人力、物力等.课程资源从属性上看,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就属于素材性资源,而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就属于条件性资源;课程资源从空间分布上看,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如教师经验、学生经验、教材、学校设施、教学时间等是校内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资源.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下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对其进行开发既是建筑于新课程理念基础之上的创造性工作,更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促进。课程资源从功能特点的分类上看,有条件性资源和素材性资源两种。诸如教学场地、物资、设备、设施等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它们是实施课程最基本的保证。而素材性课程资源,则是指教师实施教学的直接素材与来源,是学生学习、汲取或内化的对象,包括动态生成的不可预设的资源,也包括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如教材等。  相似文献   

20.
鲁新民 《中学文科》2006,(10):16-17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教教材”走向“用课程资源教”。《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特定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行为,更是教师主导的活动。”课程资源按其功能来分,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华东师大的吴刚平教授认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弥补教材之不足,促使教师跳出教材局限,促进专业的发展,促使学生跃出课本、开阔视野,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资源开发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