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要读点经典 《中国教育报》曾经公布过一份全国部分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教师阅读的书籍种类中,教学参考类的书籍位居第一。回想我们每年订阅的书刊,回想我们的阅读生活,还真是这样,关注的更多的是“授业解惑”。师者,应当拥有文化,应当是文化的传承者,长年太过功利阅读,是难以承担“传道授业解惑”之任的。  相似文献   

2.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经典,流传了千百年,积淀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学习它可以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3.
经典教育,从夹缝中走来 《今日教育》:有人提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价值存在于经典中.作为儒学研究专家.请问您认为何谓经典?  相似文献   

4.
围绕“经典阅读的意义与方法”这一主题,我想谈谈读经典的三个根本问题: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读经典?怎样读经典?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经典?每个学科都有若干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都是历史长河中各个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时代精神的精华。判断经典的标准至少有:一是在思想史上是否引起争论,二是研究这一经典的成果有多少,三是是否经过较长历史时间的检验。要谨防仅以发行量的多少来判断经典。  相似文献   

5.
亲子阅读在香港已有20年的历程了,到今天,这一阅读形式在香港已被广为接受。香港的亲子阅读也已经有了新的局面,组织形式越来越多,学校、社区、出版社都会组织相关活动。而“香港亲子阅读书会”这个民间团体,则起着带头推动作用。我们组织一些活动或开设讲座,把一些新的想法和理念带给大家。亲子阅读不只是知识的学习,而是要以图书和阅读作为媒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6.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经典阅读的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列出了推荐阅读的经典诗文和成本书的目录。但不可否认,经典阅读很多时候是枯燥的。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让学生乐读经典。好读经典,在享受经典阅读之乐中实现精神生命的成长呢?实践证明:创设经典情境,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1998年6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为旨,向全国少年儿童推出了一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当前,“诵读经典启发童智”的理念广为流传,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深圳等地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先后投身其中,一度出现了青少年读经热潮。然而,伴随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经典是久经千年历史的淘洗而沉淀的古典文化的精华,是古代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持续演进的生命之根。继承文化经典,吸取其思想和智慧精华,不但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经典文化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它需要一个摄人、消化、吸收、运用的相对漫长的过程。傅家璇教授说过:“加强对古典文学名篇的阅读和记忆是尤为重要的。我小时候,也曾在父亲和老师强迫下背诵了一些当时还不能理解的古文,  相似文献   

9.
所谓"经典",是指各民族古老的、具有深刻思想意蕴,并在各民族历史上长期发挥精神指导作用的文化典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堪称"文化经典"的原典首推《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此外还有《论语》、《孟子》(儒家经典),《老子》、《庄子》(道家经典),《墨子》(墨家经典)等。这些典籍因其思想的原创性、内容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10.
关丽 《教师》2011,(13):69-6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瑰丽灿烂,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文,让语文焕发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小容 《八小时以外》2014,(3):111-111
2013年暑期,有出版社对近三千名读者调查后发布“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这份榜单的前十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红楼梦》位居榜首,其次为《百年孤独》、《三国演义》、《追忆似水年华》、《瓦尔登湖》、《水浒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尤利西斯》。 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是,这些书,应该是“一生必读书目”,特别是年轻人,若死活读不下去,问题岂不太严重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被手机绑架,习惯于玩游戏或刷微博、微信,而不是捧一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12.
近日,北京大学哲学系何怀宏教授在东南大学发表演讲,阐述了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何教授说,经典是一些产生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以自己一贯的方式给我们打下印记.要么以无意识隐藏在深层的记忆之中;经典的每一次重读都好像是初读,而每一次初读又好像是重温;经典带着长长的文化遗迹走向我们.它已不仅仅是一本书。  相似文献   

13.
中国艺术精神属于中国文化精神。从知识考据上说,"精神自觉"源自道家,而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国艺术精神"出现在20世纪初。如果从1906年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算起的话,中国艺术精神之研究也走过百年里程。百年当中尤以新儒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最为重视。在当代中国,艺术精神面临多重的困难和挑战,但中国艺术精神以其无穷的魅力将在新时代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艺术精神应有的自信和价值担当。  相似文献   

14.
15.
教学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进行创意学习的尝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开展创意阅读,细品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打造创意课堂,感受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进行创意拓展,定位传统文化的当代坐标。  相似文献   

16.
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作者的言语让我们倍感亲切。他是用一种教育长者的口吻,向我们娓娓道来教育界的平常事,让笔者感到仿佛一切都发生在身边。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农村咀嚼透了五味俱陈的教育味道之后,我们已不愿意再听到类似于没有教不好的学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育。“后进生”是全体学生中的一部分,让后进生喜欢读书,自觉诵读,是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课题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物质至上的时代,科技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精神教育却越来越被冷落。当下的教育忽视学生的精神塑造,易导致反精神教育的盛行。精神教育的实现需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教师应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精神发展;大学教育在保证学生自由学习的同时,还应给予教师教学的自由;精神教育需选择经典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师生间的爱贯穿前面三个基本条件及精神教育的始终,是其实现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用语言艺术构筑一个个美丽的世界,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等文学作品都蕴涵着浓郁的情感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应用美的语言和学生一起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学带来的快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他们的心灵、提升他们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通过课本及配套读本《倾听鸟语》,选入多篇鲁迅的作品,意图在稚童的心灵中勾勒出鲁迅先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