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横断历史研究",选取1979至2012年间152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分析70601名中小学教师在该量表上的得分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缓慢下降;不同中小学教师群体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在逐年增大。具体表现为:男女教师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结构性差异、农村教师低于城市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随学段升高而下降、心理健康水平在地区上呈倒"V"形。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教师职业倦怠情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为预防干预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参考,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我国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横断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年代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因子、非人性化因子和低成就感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年代可以解释3个因子1.7%、2.2%和7.3%的变异;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逐年增加;男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高于女性教师: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较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严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教师生活满意度的纵向变化趋势及其宏观影响因素,本研究对2007至2018年间47篇测量教师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报告进行横断历史的元分析。结果表明:教师生活满意度均值与年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经济压力、社会联结、社会威胁三方面的6项社会指标显著预测教师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本研究提出了影响我国教师生活满意度的三维生态整合框架,拓展理论基础的同时,为干预调节我国教师群体生活满意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过程中,1600万的教师群体是最主要的依靠力量。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和氛围,是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过去几十年中国教育稳步发展、改革步伐不断加大的条件下,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如何、教师群体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什么?这是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首先要明确的基本问题。基于227篇以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实证研究报告,获得了19942011年18年间230组共88500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横断历史的元分析(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研究结果反映出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年代变化趋势:(一)整体而言,世纪之交的18年间,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二)18年间,中国教师在"焦虑"症状方面变化最大,而在"躯体化"方面变化最小;(三)18年间,中国教师在"恐怖症状"方面问题最轻,而在"强迫症状"方面所表现出的问题一直突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选取1997~2020年间采用王极盛等人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压力感量表的研究报告,分析我国183165名中学生及其亚群体学习压力变化的年代性特点。结果显示:(1)23年间中学生学习压力总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中学生学习压力不存在显著的学段、性别差异,不同学段和性别中学生学习压力变化不具年代性特征;(3)中学生学习压力总体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但局部上华东—西北地区中学生(t=-2.447,p=0.016<0.05)、西北—西南地区中学男生(t=2.091,p=0.049<0.05)的学习压力存在显著差异,且华东地区中学男生和女生的学习压力呈现年代性变化,23年间华东地区中学男生和女生学习压力的变化量达0.54和0.57。  相似文献   

6.
关于教师组织承诺,以往研究大多采用横截面数据分析其前因与后效,而教师对学校的组织承诺水平呈现出何种变化趋势尚待考察.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采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对2005—2019年156篇独立研究样本的元分析发现:(1)教师情感承诺与年代显著正相关,但持续承诺、规范承诺的年代效应并不显著;(2)社会宏观环境因素对教师组织承诺水平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与情感承诺显著正相关,城镇登记失业率与情感承诺显著负相关,持续承诺、规范承诺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显著;(3)求人倍率比城镇登记失业率与组织承诺各维度的关系更紧密.对此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关注财政教育投入的结构以提升教师的组织承诺感;在失业率水平较高或求人倍率较低时,要更加关注教师群体并实施相关保障举措.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2007年至2018年间40项采用人格五因素的量表简版(NEO-FFI)测量中国大学生人格的研究进行横断历史元分析,考察我国大学生(被试为39948人)的人格各个维度水平在这十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人格各个维度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2)男女大学生的人格各个维度水平也呈下降趋势,其中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和神经质的下降趋势差异不显著,尽责性的下降趋势达到显著。结论:(1)从2007年至2018年,我国大学生的人格各个维度呈下降趋势;(2)从2007年至2018年,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神经质、宜人性、外向性和开放性呈下降趋势;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尽责性随着年代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元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1979至2012年间18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分析5826名幼儿园教师在该量表上的得分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结果表明: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之间均呈正相关(0.15~0.51),年代可以解释9个因子2%至26%的变异,9个因子均值的增加量为0.06~0.26(效果量d为0.14~0.51),这表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缓慢增加;SCL-90中5个因子(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的标准差与年代呈显著正相关(0.18~0.27),这表明不同幼儿园教师群体在这5个因子上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在逐年增大;城市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私立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随年代的变化趋势,选取2000-2015年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研究了65894名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49篇研究报告,利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进行整合与分析,得出仅从某一单个研究中不能获得的共同效应。结果显示:(1)16年间,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平稳,但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各因素间呈现多样、差异的变化形态,需要谨慎乐观;(2)16年间,农村大学生在"强迫"和"偏执"方面提高较快,在"躯体化"和"精神病性"方面持续良好,在"焦虑"与"恐怖"方面略有下降,在"人际关系"方面一直欠佳;(3)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对稳定,与反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国家财政三农支出、高等学校招生数、城镇化率等6项社会指标的发展提高密切相关。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了很好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中国教师心理资本的性别差异,纳入33篇文献,独立效应值50个(22532人,男9003人,女13529人),调查的时间跨度为2010至2016年。结果显示,男性教师心理资本总体上显著高于女性教师,乐观、希望、韧性维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达到边缘显著。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心理资本类型与出版时间的调节效应显著,男性教师事务型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女性教师,2013—2016年段男性教师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女性教师;而测量工具类型、教师类型、文献类型组间均无显著差异。meta回归的结果表明,教龄与学历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心理发展的社会微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不仅是遥不可及的宏观环境或大环境,它也如同家庭和学校一样是个体直接参与并生活于其中的一种微观环境,然而这种个体发展的“社会微环境”一直没能在心理学领域得到重视。本文从理论背景、概念定义、基本特性等方面对“社会微环境”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建构,并期望推动它进入学术的视野,成为今后心理发展研究关注的重要环境变量。  相似文献   

13.
Mike Pinter  Linda Jones 《PRIMUS》2019,29(9):982-996
Abstract

We describe a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between mathematics and psychological science faculty members to create a learning community for our students that linked sections of introductory mathematical reasoning and psychological science courses. The students in our learning community were in their second or third semester. The learning community is designed so that, throughout the semester, students regularly move across the border between the two linked disciplines by completing common assignments, including a group project. We modified our existing course topics and frameworks to be intentional about building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courses.  相似文献   

14.
This meta-analysis examined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arental linguistic input and children’s language. Pooled effect size for quality (i.e., vocabulary diversity and syntactic complexity; k = 35; N = 1,958; r = .33) was more robust than for quantity (i.e., number of words/tokens/utterances; k = 33; N = 1,411; r = .20) of linguistic input. For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parental linguistic input, effect sizes were stronger when input was observed in naturalistic contexts compared to free play tasks. For quality of parental linguistic input, effect sizes also increased as child age and observation length increased. Effect sizes were not moderated by socioeconomic status or child gender. Findings highlight parental linguistic input as a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 in children’s language skills.  相似文献   

15.
James Comer'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his ideas for school reform place child development and human relationships at the center of school change. These ideas, and the 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 (SDP) that he founded in 1968, have had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school reform and school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broad. The notion of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a caring and supportive community, in which the climate of the school supports the tot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is fast becoming a universal aspect of school reform. Many schools across the country are now placing a greater focus on the nature and quality of their climate and on changing climate factors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students. The result of this progression is that traditional evaluations comparing Comer SDP schools with other schools as non-SDP controls are no longer effective as an approach to studying SDP effects. A more meaningful and practical form of evaluation must now be utilized to pay closer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SDP implementati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ithful replication of the SDP process and intervening and distal outcomes, and the varied contextual factors that can facilitate or restrain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与变迁:贵州社会结构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动过快的民族结构、发展失衡的区域结构、差距拉大的城乡结构、改善有限的就业结构、发展滞后的职业结构,是"两欠"贵州社会结构变迁的本土化特征,表明当前我省社会结构发展尚处在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期,要实现现代社会结构的发展目标,还需走相当漫长的路。  相似文献   

17.
改革攻坚和体制质变时期,体制改革越来越多地触及到原有利益格局的刚性部分,触及到基本社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上,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压力。如果我们不注意及时调整和化解日渐增强的心理压力,就有可能超出社会成员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造成社会与政治的高度紧张,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法律源于社会,法律与社会构成了特殊的矛盾统一体,使得法律的变革与发展对社会的变迁具有反作用,且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左右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心理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受制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巨大裂变。本文试图从我国传统的社会心理结构特点、国人心理特质及其变化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认识国人心理这种社会意识的嬗变,旨在更好地进行社会心理建设,塑造一种跨世纪的心理品质,更好适应并推动社会稳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