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洪林 《新闻传播》2007,(9):33-34,36
一提到演播,人们往往会把目光聚集在这个“演”字上,因为“节目主持人要不要表演”这是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的焦点。观点一:主持人要坚决杜绝表演,一表演就虚假;观点二:主持人不可能没有适度的表演;观点三:主持人该表演的就表演,不该表演的就不要表演。对此争论如何分辨?如何明确?我们先来谈一谈“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不要表演”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2.
3.
增强消息的可读性,在消息写作中运用“蒙太奇”手法是个好办法。 “蒙太奇”是电影制作中的一种技法。在电影制作中,需要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为许许多多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完成后,再按照原定创作构思,把这许多分散的、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间相辅组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联想、暗示等作用,从而形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断、场面,直到一部完  相似文献   

4.
嘉言 《中国编辑》2004,(4):93-93
北京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和七大古都之一。从金代起,建都历史达七百多年。金称中都,元为大都,明、清称京师,通称北京。但民国期间,北京曾改称北平。许多作者撰文涉及这一时段时,往往不作细致考察,因此常常出现“北京”、“北平”混用、滥用的情况。如有的文章写道:“李大钊1927年4月6H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  相似文献   

5.
6.
张港 《新闻三昧》2005,(9):44-44
现在,“人士”与“位”这两个词用得越来越多了,但也越来越滥了。  相似文献   

7.
电视“面对面”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直接对象化,是“一对一”的过程,“一对一”并非指向参与电视面对面的人的数量,而主要指向电视“面对面”参与者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一对一”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之间的相对,是我和你之间生命交汇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2004年5月50日,某报的校样一版头条大标题及内中均出现了“城乡结合部”的字样。校对将其改正为“城乡接合部”,但责编以“《现汉》查不到词条,读不接受”为由否定了校对的意见,导致“城乡结合部”见报。其实,校对的改动是正确的,也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9.
10.
我的《“真抓”与“假抓”》一文,写作于2001年2月17日,发表于2001年4月11日的《河北日报》上。虽然自己已经给报刊写了20多年的言论和杂文,虽然此前也获过几十次这样那样的奖项,但这次能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工作和生活在小县城的基层作者来说,确实是个意外的惊喜。所以现在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我是从1972年21岁的时候开始给报刊写稿的,以后又去上学,1979年接着再写,1980年由消息、通讯转而写杂文和言论。在这期间,我的工作岗位几经变换,其…  相似文献   

11.
5月9日,北京几家报纸不约而同的报道了一则消息:肇事司机李某成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北京市被吊扣骂驶证一生取消驾驶证资格的第一个司机。有的报纸将“终身禁驾”误与成了“终生禁驾”。例如:北京青年报 A1版的标题是《逃逸司机面临终生禁驾》,北京晨报3版的标题是《门头沟‘5·3’交通肇事逃逸案告破(肩)  相似文献   

12.
端文 《新闻记者》2001,(10):54-54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与听众 ,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 ,获得许多知识 ,却也产生不少疑问 ,常见的有 :一是“孩”有多大?“孩” ,在《辞海》和《实用汉字字典》中说得极干脆 :幼儿。《现代汉语小词典》说 ,孩即“孩子” ,“小孩儿”、“女孩儿”。虽然 ,没有一本字典对“孩”的年龄作过“规定”。现实生活中不过延伸到小学生、中学生 ,无论如何不会达到或超过《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但是传媒却常有“创见”。前不久 ,黄陂路、淮海路口一工地发生一起金属架从高空坠落事故 ,一篇报道说“一个看上去20多岁的女孩已经倒地死亡”。还有一篇报…  相似文献   

13.
14.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过程,电视“面对面”中的“我”和“你”作为独立的传播主体,依赖于“我——你”关系的建立,而“我——你”关系的建立,又更能突显出“我”和“你”作为独特生命个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何为新闻写作中的“曲笔”呢?就是记者和编辑依据客观的新闻事实,遵照一定的宣传倾向,在选择新闻事实素材、历史背景材料、结构方式、语言文字等方面有鲜明的个性和某种侧重,使新闻作品的主旨以藏而不露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手法,构造出一种与文章相互交融的意境,让读者受到感染,给人以联想、反思、领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基本要求之一的“活”,说的就是生动活泼。这似乎是文章写作中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为什么我们要在新闻写作中特别强调地说一说呢?  相似文献   

17.
采访与写作。是稿件成功与否的前提。而在“采”与“写”的问题上,新闻采写初学者最需要下功夫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小燕 《新闻前哨》2003,(10):19-20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报影响力的有效实现途径,是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突破口,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指导原则。做到“三贴近”,对党报及其记者而言,要求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党报的权威性和可读性统一起来,重要的是在寻找最佳“结合点”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许丛军 《青年记者》2009,(13):51-52
从事新闻工作已经10多年了。这出年,自己最注意的就是时刻要树立记者的良好形象。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听到一些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20.
公文写作是主客体相辅相成的一个实践活动,写作主体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写作主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实践中由三个方面构成:机关单位主体、领导人员主体以及文秘写作人员主体。研究每个主体在写作活动中的角色、作用、影响正是本文的内容,目的是使每个角色清楚自己在公文写作活动中的责任,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