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细节描写是司马迁在人物传记中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一部成功的小说要塑造出形象丰满、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离不开细节描写,因为重视细节描写是小说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史记》对当代的小说家及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对《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分别是人物角度、文学角度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成雯 《科教文汇》2007,(2X):176-176
本文主要是对《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分别是人物角度、文学角度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而且历史越久远,二者的交叉部分越多,甚至合二为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不仅是古典文学中的一部精品,而且还广泛地记载了那个时代的民风、民俗及各阶层人士的生活状况等珍贵史料;《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以记述春秋战国前后的历史事件为主,但谁又能否认那一篇篇短小精悍、极富内涵的文章所蕴含的高超的文学性、艺术性呢;至于司马迁的《史记》,更是历史与文学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5.
《史记》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流传不朽,但同时也因其较高的文学价值而受到历代文人的关注,这些都足见该书的内在研究价值所在。因此,我们有必要去读一读此书,也许也只有在亲身的阅读体验中,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其中所透露出来的生生不息的穿透时空的心灵的伟大力量。本文正以《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为例,简要地谈谈我所感受到的蕴含于其中的经济、政治、哲学以及美学等诸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之下,仍然脱离不了天命论的影子。  相似文献   

7.
江秀娟 《科教文汇》2011,(16):75-76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之下,仍然脱离不了天命论的影子。  相似文献   

8.
胡红娟 《科教文汇》2009,(17):286-286
复仇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司马迁无辜而惨遭官刑,为了完成《史记》他忍辱负重。《史记》的内容可以折射出司马迁郁结子心的复仇心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论述了《史记》体现的司马迁尊重历史、考证文献、实地调查、秉笔直书的求实精神,且注意到求实性和抒情性在《史记》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明史记》是一部未完成也未曾问世的史学著作。本文旨在梳理这部史书编纂的缘起、过程和最后的命运,重点叙述了吴炎、潘柽樟为编纂《明史记》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包括吴、潘二人与钱谦益的书信辩难,以及钱谦益和顾炎武对《明史记》所给予的期盼和帮助。康熙初年的"庄氏史狱"给《明史记》的编纂带来了的致命打击,本文也叙述了吴潘二人受其牵连而惨死的过程,王锡阐和顾炎武对两位挚友的哀悼。最后则探讨了潘柽樟的异母弟不顾众多师友的规劝入明史馆参修明史原因和王锡阐等人对《明史记》遗稿的保存和整理等事。  相似文献   

11.
正《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游历资料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司马迁自述其"浮于沅湘"。各时期对于"沅湘"的理解仅局限于沅湘二水,没有理解其背后深层内涵。本文将"沅湘"分为广义上的"沅湘之间"与狭义上的"沅湘之交",且根据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宗旨原则与当时具体历史情境,认定司马迁所指之"沅湘"应为"沅湘之间"。《史记》有三大资料来源:经典,档案,游历见闻。司马迁的游历资料是《史记》重要的组成部分。司马迁一生主要有两次游历:南游江淮之行与西南之行。最重要的是江淮之行,其路线为:二十而南游江、淮,  相似文献   

12.
孙明慧 《知识窗》2012,(9X):25-25
<正>《史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现已经作为选修教材被纳入高中语文的教学体系。从帝王将相到引流卖浆之徒,《史记》记述了几千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铿锵足迹的英雄。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也体现了人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其独特的人文性能启迪学生去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精神境界。因此,在《<史记>选修》教学  相似文献   

13.
辞与赋实则是两种文学体裁。辞,即楚辞。宋.黄伯思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①至汉成帝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为一集,题名《楚辞》,故此后,楚辞既是一部诗歌的名称,也是一种文学体制的名称。赋作为文体的名称始见于《荀子.赋篇》。至汉代却出现辞赋不分的情况。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辞赋并称的提法,如《司马相如列传》称:"景帝不好辞赋。"②盖因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相似度所致。而从汉代赋家们的创作作品中即可以看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对于这种影响本文拟从思想上来说明汉代赋家对楚辞的承继。  相似文献   

14.
刘曼 《科教文汇》2009,(9):211-212
辞与赋实则是两种文学体裁。辞,印楚辞。宋·黄伯思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①至汉成帝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为一集,题名《楚辞》,故此后,楚辞既是一部诗歌的名称,也是一种文学体制的名称。赋作为文体的名称始见于《荀子·赋篇》。至汉代却出现辞赋不分的情况。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辞赋并称的提法,如《司马相如列传》称:“景帝不好辞赋。”②盖因两者之问具有较大的相似度所致。而从汉代赋家们的创作作品中即可以看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对于这种影响本文拟从思想上来说明汉代赋家对楚辞的承继。  相似文献   

15.
《蛮书》又有《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等名称,是唐朝人樊绰所著。此书详细地记述了唐代的傣族社会,介绍了当时傣族的分布区域和生产发展情况,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史记·晋世家》与《左传》相关记载的比较,从记事、记人、记言等方面探讨二者在材料运用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张涛 《金秋科苑》2011,(10):67-67
《蛮书》又有《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等名称,是唐朝人樊绰所著。此书详细地记述了唐代的傣族社会,介绍了当时傣族的分布区域和生产发展情况,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史学家范文澜称赞:“西汉有《史记》《七略》两大著作,在史学史上是辉煌的成就。”文章新考证继司马迁编撰《史记》之后,刘向又在其地:汉天禄阁、石渠阁(西安历史文化遗址)编撰《别录》、其子刘歆在此继承父业、编撰完成的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从科技史、教育史等角度及文献探讨了《七略》中的“数术略”(又称术数略)内容主要包含“数学、算术”等,起码为数学、算术内容的雏形;“数术略”中的“形法”——并非“刑法”。  相似文献   

19.
我读了《史记·屈原列传》(以下简称《列传》),其中关于屈原被馋害一事,我认为,有的问题本身前后矛盾,也有未向读者讲清楚的事。  相似文献   

20.
代瑞娟  邵晓岚 《科教文汇》2007,(8S):158-158
本文通过对《史记·晋世家》与《左传》相关记载的比较,从记事、记人、记言等方面探讨二者在材料运用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