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看美日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 ,美国对日本一方面实行单独的军事占领 ,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帮助、扶持日本复兴经济 ,最终把日本培养成为自己的国际竞争对手 ,从而导致了美日关系的变化。美日关系从战后长期实行外交上追随美国 ,经济上依赖美国的“脱亚入美”战略 ,逐步演变到 80年代由主从转向平等伙伴关系 ,90年代推行“脱美返亚”新战略。本文从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日美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而导致美日关系的演变作进一步的探讨 ,以此揭示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1960年日本"安保危机"之后的困局促使美国对日政策从"占领者"心态向"平等伙伴关系"心态转变。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日关系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但是,美国对日政策仍带有很强的"占领者"色彩。肯尼迪时期,美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着手调整对日政策,采取了"单边"贸易自由化、美日事前协商框架等政策,开始向"平等伙伴关系"转变,试图重构美日关系。  相似文献   

3.
声势浩大的日本安保斗争极大地震动了美国政府 ,促使其认真研究日本国内形势 ,重新探讨美日关系 ,及时将对日政策做出重要调整 ,缓和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4.
自二战以来,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同盟者。为了保持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权力与作用,尼克松政府调整了对日政策,其政策为70年代美日关系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5.
自二战以来,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同盟者.为了保持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权力与作用,尼克松政府调整了对日政策,其政策为70年代美日关系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6.
克林顿政府执政以来,出于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的原因,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向亚洲倾斜,在克林顿政府的亚太战略中,经济战略处于优先地位,而以美中、美日关系为重点。但美国在重视亚洲的同时,并未抛弃欧洲。  相似文献   

7.
越南战争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对美国和东南亚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受战后和平宪法的限制,作为美国亚洲盟友的日本不能直接派军队奔赴越南前线支援美军,但日本还是间接地卷入了这场战争。越南战争对日本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折射当时美日关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8.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美日关系组成了中、美、日间不均衡的三角关系。日美之间是同盟关系,而中日两国关系自建交以来就一直是起起伏伏,时好时坏,日本是中美两国交往中都可以借助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豆艳荣 《历史教学》2004,6(10):27-31
杜勒斯在美国对日媾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通过协调国务院与国防部的冲突,消除了国内阻碍媾和的因素;接着说服日本接受美国要求重整军备的主张;游说英国,两国互相做出让步,使美国的草案与英国的草案一致.在杜勒斯的努力下,旧金山和会如期召开,并缔结对日和约,从此美日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0.
鲁思·本尼迪克特的速成之作《菊与刀》与约翰·W·道尔的耗时之作《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都是美国学者研究日本问题的成果.从美国学者的研究中,可窥见美日关系变化的一斑.  相似文献   

11.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是国际关系中的经典原则,美日关系也是如此。1947年5月8日,在总统杜鲁门的授意下,副国务卿艾奇逊在克利夫兰演说时指出:"我们要做的就是,推动欧洲与亚洲那两个最大工厂──德国和日本的重建。"从此,美国确立了战后对日本扶持的政策。在  相似文献   

12.
杜勒斯在美国对日媾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通过协调国务院与国防部的冲突,消除了国内阻碍媾和的因素;接着说服日本接受美国要求重整军备的主张;游说英国,两国互相做出让步,使美国的草案与英国的草案一致。在杜勒斯的努力下,旧金山和会如期召开,并缔结对日和约,从此美日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3.
战后初期国共两党在对日处置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主要表现在对日处置权与对日处置原则两个方面。中共一直坚持以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的精神来参与对日处置,彻底消除日本军国主义,以维护远东和亚太地区的和平。国民党一开始就独揽了中国的对日处置权。其对日处置的原则立场始终受到国民党的局部利益、美蒋关系。美日关系的制约,并最终放弃了对日处置的一切原则,从而导致了战后中国在对日处置中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1959年,日本发生大规模反对美日签订新安保条约的斗争,美日关系进入冰点。肯尼迪上台后任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远东问题专家赖肖尔出任第四任驻日大使。赖肖尔任职期间通过"对话"外交,深入日本各界进行思想沟通,传播美式价值观,改善了日本国民的仇美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日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美日同盟是美日关系的载体,美日同盟关系研究是国际政治学上大国关系中常新的课题。进入新世纪,同盟关系得到强化,美日展现给世人以"铁哥们"的姿态。但是在看到这种强化的同时,应对其进行反思——反思矛盾的另一方面,即也存在困境,对美日同盟关系作全面系统地分析。本文即是从经济、战略、政治和军事四方面对美日之间的困境展开探析,以得到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罗斯福的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罗斯福刚上任时,在实力上缺乏后盾,在舆论上得不到支持,只能是维持远东和太平洋的现状。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罗斯福的对华政策悄然发生了变化,远东局势成为他密切关注的焦点,对华政策也成为远东政策的核心。在整个罗斯福时代,其对华政策跟美日关系是紧密缠绕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疏远、对立与妥协——1895至1922年的美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甲午战争到华盛顿会议,美日因追求不同的东亚国际格局而形成对立关系。美国力图维持东亚国际格局的均衡,日本则谋求在东亚建立区域性霸权体系。美国为维护和扩张其权益而遏制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支持日本,相互合作,美日疏远、对立,并相互妥协的过程。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将日本暂时纳入美国主导的东亚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18.
战后在以美苏为主导的冷战格局下。日本要想调整依附于美国的对外政策,实现日苏复交,最大的障碍就是来自美国因素的干扰。从分析日苏复交过程中日本的对美政策、美国对日苏谈判态度的转变、美苏关系的特点及苏联要求同日本复交的根本原因,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美日关系、美苏关系、日苏关系发展变化对谈判的影响,从而揭示出由于各方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日苏复交后日苏关系仍然无法达到彻底改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两大主要势力,美国和日本在该地区为了各自利益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场斗争主要是围绕美国对日经济政策展开,而此时期美国的对日经济政策及其演变对当时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这种经济政策及其演变,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太平洋战争前10年的美日关系,也有利于我们认识当时中国抗日的国际环境,并可为我们从一个主要侧面揭示美日两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战争的。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执行“不偏袒”的调停方针,只注重维系美日关系,对此不愿涉足过深,这本身是对侵略者的最大偏袒.1931年11月,日本攻锦州,美国从所谓“不偏袒”向所谓“不承认主义”转变,但这并不能束缚住日本,日本宣布退出国联,宣告了美国对华对日政策的失败.美国实行这种政策,主要是受国内孤立主义的牵制和美日贸易的影响;是对苏联和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的恐惧;也是为了维护在东北的门户开放政策和挽救南京政府的声望和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