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为了求得中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物质基础是土地。而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保护耕地不仅是保护农业的基础,也是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利用是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走旧城内涵发展道路,是解决我国“吃饭”与“建设”矛盾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基.而农民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又是决定一个国家此后发展前途的关键,特别是农业人口占大部分的我国.本文试图通过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韩国五国的农业发展的历史分析中所得的启示,给我国土地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这一不可再小的基本自然资源,因此,能否正确认识我国土地国情并有效地保护土地,是关系到十几亿中国人生存和国家兴亡的大问题。本文拟就目的我国土地问题的成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5,(4):37-39
土地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生存、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为顺应农业现代化的潮流,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一体化,我国鼓励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由于农民知行、政府管理、社会导向等问题,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困难重重,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土地有序流转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土地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土地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的发展。本文在总结了我国土地承包制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现行土地承包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土地流转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相关基础知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国民经济的全局。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立足于国内,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我国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西欧隐修运动的鼎盛时期,修道院农业得以迅速发展。土地是修道院农业发展的基础;多业并举是修道院农业发展的促进力量;生产技术与农田管理是修道院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农业能否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本文认为,农业发展激励机制的建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土地制度与经营方式的自觉变革;激发农民投入欲望与投入能力的价格政策;保护与支持并重的说收和信贷政策;着力减轻农民负担。在制度变革与政策实施中,要吸收较发达地区的经验,但主要应依据内蒙古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尤其应以保证农户对土地的经营权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变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土地问题历来是能否兴邦安民的一个根本问题,而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袁野 《华章》2013,(27)
农业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关键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早在七十余年前,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董时进就已开始探讨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他从分析农业土地资源之特性入手,进一步阐述了民国时期我国在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利用农业土地资源的措施与对策。这一思想对今天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封建经济的基础。能否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不仅关系到能否增加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关系到刚刚建立的明王朝能否维持和巩固统治的大问题。作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审时度势,从农业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保证了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山西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地区差异大;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复杂多样;光能、热量资源可以满足多种温带作物生长需要;生物资源繁多,有利于多种经营发展;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便于以工补农。目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植被保护,土地存在潜在沙化危险;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水资源缺乏,人均水量列全  相似文献   

13.
农民收入能否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关键在于农村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和劳动力)能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土地权利的划分和界定,是土地市场建设的基础,也是土地进入市场的前提。这就必须从制度上确立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应当是建立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其基本精神是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要由市场来配置。要积极探索集体非农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让农民长期分享改变土地用途带来的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4.
略论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制度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其中规模化经营是基础。但是,中国在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机制。现阶段中国农业不具备广泛推广规模化经营的条件。中国推广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能脱离中国农村实际。一、现阶段土地收益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离不开土地在现有的农业技术条件下,农业规模经营是以土地的集中使用为前提的。在我国目前土地以家庭经营为主、农村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土地集中使用必然要求大量农民离开土地b现阶段农民是否能离开土地呢?这里有一种矛盾:一方面,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农业是各项产业之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这主要表现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最初产业部门,是人类自身生存的基础,是一切生产的起点;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化的基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能否独立出来,取决于农业劳动者所生产的超过自己消费的农产品数量。只有农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剩余产品,才能有完全脱离农业的劳动者去从事加工业和其他工作;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比如,农业的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劳动力,提供积累资金,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为外贸…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用地是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不是人类劳动创造的。人类可以开发已有的土地(广义的土地包括水面),却不能创造新的土地。农业用地的有限性与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无限性,决定了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迫切性。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不仅表现在提供日益增多的农产品,还表现在提供逐步升级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不仅要遵循无机界规律,而且要遵循有机界规律,其复杂性、艰巨性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性产品是第一性产品,动物性产品是第二性产品,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要注意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扬我国传统农业的优势,坚持走绿色农业的发展道路。要把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运用于发展农村大农业,创造农村新业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使广大农民群众都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明显滞后。如不完善的土地制度、不健全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不完善的基层政权管理体制和落后的教体卫事业等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要发展、“三农”问题要根本解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进行战略思考,并进行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目的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必须改革完善现行农地制度。因为现行农地制度的小块分散经营方式存在制约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土地所有权模糊,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大量资金外流,削弱了农业自我积累的发展能力;土地使用权不完整、征地补偿过低、土地潜在保障功能等制约农转非进程,不利于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农民增收难、致富难;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不利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降低了农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通过市场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必然趋势.其中决定土地流转制度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文章以江阴市璜土镇土为例,通过实地访谈的方式了解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也日益增多,能否妥善处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以及整个农业的良好发展.本文在对流转纠纷及其产生原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立法、司法、行政和村民自治等方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更好保障农民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