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他用这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2.
教学双方争取“马太效应”中积极面之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一句话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因为这句话较为准确地描述了现实中的种种现象,又因为它出自《新约全书》中的《马太福音》.所以人们把它称作“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3.
毛道生 《四川教育》2012,(10):44-44
“愈多的愈要给予,愈少的愈要拿走”,这句《马太福音》中的名言引发出来的“穷的越穷,富的越富”的内涵被称为“马太效应”。该效应不仅被广泛地运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在教育领域也有广泛的体现。例如,近期出现多起不让所谓“差生”上公开课的报道,有教师对“三无学生”骂道“你随时可以滚蛋”,  相似文献   

4.
“马太效应”在高校的奖励工作中广泛存在,对高校的育人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为规避奖励工作中“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高校应采取如下措施:对荣誉体系进行梳理,构建多样化的荣誉体系;资源的匹配应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应设置心里辅导员,并由其专门负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6.
7.
高职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国 《成人教育》2006,(12):43-44
“马太效应”在当前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理性分析职业教育中的“马太效应”现象,正视“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变“马太效应”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8.
超越平庸 追求卓越——“马太效应”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广禹 《山东教育》2003,(17):10-11
主人不想让自己的仆人顺其自然,而是希望他们表现得更杰出一些。主人认为,机械地按照他的意图去工作的人就是最基本的消极怠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中的“马太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太效应"的寓意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马太效应"在大学生就业现象中也同样存在。这与大学生拥有的资源有关。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最终成为"赢家"。拥有丰富的资源意味着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也意味着拥有更加优势的地位和更强大的潜力。大学生就业中体现的优势资源是什么?应具备怎样的资源才能"富者越富",以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会,并使职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马太效应"现象分析,归纳为职业目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三方面必须具备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当代哲学家罗伯特·默顿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了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优势积累,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此现象被称为“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一、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是少的,就连他仅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有名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2.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美国教育学家托马斯.哈里森曾经说过:学校是个使富者更富,穷着更穷的地方。可见,它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要有效地利用"马太效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而推进教育的健康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已经初步显现了促进就业和调配劳动力资源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特殊的用工形式也助长了一种趋势:对强者利益的进一步袒护和对弱者利益的进一步蚕食。我国劳务派遣现状中存在的差别待遇、雇主责任不清等缺陷,这些缺陷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显现出很强的“马太效应”,亟需法律从消除差别待遇、明确雇主责任、创新劳动监察等方面加以详细规制。  相似文献   

14.
庆庆今年上三年级。以前,他的考试成绩老是排在班里的倒数几名。今年,他觉得自己比以前努力多了,但班主任老师好像没有看到他的努力,就想着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什么好处都给他们,还处处护着他们,实在是偏心眼!庆庆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是白搭,感到很泄气!  相似文献   

15.
滕朝阳 《教育》2009,(6):11-11
当下社会最大的隐忧,也许是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刻存在着的“马太效应”。道理说来很简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公平的教育可以使贫与富都不再变得世袭;而不公的教育不仅是社会不公的重要表现,而且将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教育中的“马太效应”,乃是放任纵容教育不公的必然结果;问题的严重更在于,人们尚未看到有关部门终结这种“马太效应”的强烈意愿和有力行动。  相似文献   

16.
本从“马太效应”谈起,探讨了教育领域中的“马太效应”,并提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象是避免“马太效应”负面效应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7.
“教育城域网建设到最后,宽带仅仅宽在了省会城市。这是典型的马太效应,也是造成城乡数字化鸿沟的重要原因。如何消除这一鸿沟,是值得大家深深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选拔“人才”以何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岭 《语文新圃》2009,(11):20-21
写文章批评某些制度性的社会现象,往往会被人扣上矫情的帽子,不过我今天要说的这件事儿实在是再也无法憋在心里了.尽管两三年前就想说。  相似文献   

19.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延揽海内外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举措。它在清华大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作为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使清华大学的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体系更加有效和完善,培养和集聚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催生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群体和创新团队,促进了该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汪盛忠 《黑河教育》2012,(12):10-10
“码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稿音”第二十五章中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仪有的也要夺过来。”礼会学家从中引中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慨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