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最近几年,中国的失业率持续上升。据统计,去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达4.3%,今年宏观调控目标定在4.7%,表明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劳动力总量大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劳动力资源大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平均每年在2000万左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原因是生育高峰期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口进入了就业期。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2.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国农村大概有8亿多人口,其中有5亿是劳动力。改…  相似文献   

2.
一、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劳动力规模约8.7亿人,在未来10年内,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10亿人左右。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底我国从业人员中仍以具有初中和小学受教育水平的人员为主体,占75%左右,其中仅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占33%,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者占12.7%,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4.7%。这种受教育比例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需要。现实社会中也表现为高层次专业人员和劳动熟练工人严重短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现象将更为突出。从我国的现状和…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1.人口众多,总量缺乏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力资源约占世界的26%,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势必造成其他资源的紧缺,会从总体上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而经济发展的滞后同样也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如果不能全面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最终会因相互牵制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如此过量的劳动力资源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据统计,我国现在29个专业技术系列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只有157.3万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5.5%。这样便形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的既多又缺…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就业形势如何?它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影响是什么?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进而促进劳动就业,本文作一初探。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是中国劳动就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据国家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劳动力规模将持续增大,“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劳动力每年供给800万以上;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近期对就业的影响,每年约有1400万下岗和失业人员;我国农村还有1.5亿以上需要转移出来的剩余劳…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13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就业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他们主要面临青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同于其他转轨国家,他们主要面临转轨带来的结构性失  相似文献   

6.
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受人口基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过程及社会发展进程等因素影响,21世纪前20年我国仍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未来20年,我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达到9.4亿人.其中2001年至2005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最为迅速,年均增长1 360万人.到2020年,就业总量达到8.4亿,将失业率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在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目前尚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有1100万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而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尖锐的同时,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7.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劳动力资源是我国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从数量上看,我国劳动力数量占世界总量的1/5以上;从人力资本看,我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数达到7.11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66年;我国总人力资本占世界总量的24%,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由此可见,我国劳动力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我国在使用劳动力资源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闲置和浪费情况,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我国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我国最丰富的资源,也就成为浪费最为严重的资源。本文重点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状况及其造成的机会成本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新问题(一)人力资源数量多、质量差的矛盾仍然很突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1/4,劳动力资源总数也大体为世界经济活动人日的1/4,并且总量还在增加。有关统计表明,整个90年代都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劳动力资源将由1991—1995年间的平均1800万人进一步增加到1996—2000年间的平均2100万人。在未来20-30年中,劳动年龄的人日数量仍将维持一个较高水平。但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素质低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因此,要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变“包袱”为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9.
数据     
《职业技术教育》2007,(24):15-15
就业问题挑战未来亚洲发展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近日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06年,亚洲劳动力数量已经达到了18亿,占世界总数的近60%。随着亚洲人口的增加,其劳动力数量到2015年将增加2.11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就业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在不断增长。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历届政府始终需要优先重点解决三个基本发展问题:第一是吃饭问题,为占世界21%的人口提供粮食与食品需求,保证粮食与食品安全;第二是就业问题,为占世界26%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就业,固定与临时就业,全时与部分时间就业等多种灵……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中毕业生升学率的提高,非重点大学的一般本科院校入学分数线有所下降,少数高校办学条件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需要。在此情况下,高等教育应该如何发展?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目前15-64岁劳动力年龄人口接近9亿,在业劳动者接近8亿,均占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但人均受教育年限过低,总体素质不高。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我国在业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年,只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目前美国人均为13.4年),也低于韩国现在11.5年的水平。2000年,我国在业人员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8%,其中大专…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应持续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中毕业生升学率的提高,非重点大学的一般本科院校入学分数线有所下降,少数高校办学条件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需要。在此情况下,高等教育应该如何发展?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目前15-64岁劳动力年龄人口接近9亿,在业劳动者接近8亿,均占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但人均受教育年限过低,总体素质不高。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我国在业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年,只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目前美国人均为13.4年),也低于韩国现在11.5年的水平。2000年,我国在业人员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8%,其中大专…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根据2003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人口构成仍以低层次文化人口为主体,国民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障碍。据统计,现在我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已攀升至近9亿人。但这种优势仅仅表现在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4.
媒体纵览     
2006年春夏,又一波大学毕业生求职的紧要潮峰,各种悲喜故事司空见惯地轮番上演,浙东南一家数十人规模的印刷厂的老板对周刊记者说,两年以来,他那个不大不小的厂子,一直为招工困难而苦恼。同样的困难还苦恼着他周边的一干大小老板们。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只是就业问题的诸多症结之一,但最鲜明有力地象征着这个问题的中国国情;同理,大学生就业一事,只是中国就业问题诸多方面之一面,却关乎中国的人口结构、国家政策、教育制度与国际经济格局。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5》的数据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目前已占世界总量的13.6%,中国不仅成为煤炭…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张,政府机构的改革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减员,而引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几乎成了大学生、学生家长、高等学校及社会共同的感受和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不是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太多,供过于求了?显然不是。在我国近13亿的人口资源中,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文盲、半文盲以及小学文化程度占有较大比重,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业职称者,仅占劳动力总量的8.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职称者的比重就更小了。从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来看,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随着国企的深化改革、资产重组、减员增效,我国正面临下岗、失业、再就业的高峰期,职工下岗再就业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一、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现在中国用世界3.4%的资源来支持占世界25%的劳动力的就业,这一格局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且将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增长延续到2020年左右。今年我国城镇待就业人员将达2370万人;其中下岗未就人员为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约600万人;企业下岗人员约为300万人;城镇新增劳动力约为270万人;各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我国高校每年扩招三到四成,大多数高校感到很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就业面临难题,"知识失业"现象已然出现。教育部公布的首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表明,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呈现剧增之势,到2008年将达到1.24亿人。有关人士预计: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劳动力的就业问题,21世纪失业大军主要是大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指出:为便于毕业生就业,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毕业生将不仅是求职者,而应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极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迎对考验     
为实现“十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央将安排、实施和引导“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和“国家扶贫教育”二期工程、西部职业教育开发工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程、高等教育“211”二期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工程。自1978年至2000年,中国农村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1.3亿人,平均每年转移591万人。到“九五”末,中国小城镇以年均11.1%的速度增长,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目前,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800万人。未来五年,预计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4000多万个,而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在540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育背景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12多亿人口,其中8亿在农村,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4%,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目前,全国还有近3000万农村人口尚未脱贫;农业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紧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乡镇企业发展和效益回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为40%,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  相似文献   

20.
魏澄荣 《中国培训》2000,(11):16-17
世纪之交的几年 ,正是我国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计划经济长期积累的问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不断凸现出来 ,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城镇职工的下岗和再就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以为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 ,实施再就业工程。一、人力资源素质不高是产生再就业问题的内在根源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是我国市场经济转轨中存在的最突出的矛盾。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首先表现为劳动力资源总量迅速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超过总人口增长 ,潜在劳动供给人口超过实际劳动需求人口 ,形成持久的就业压力。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 ,就业压力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