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文化交融,是历史的必然,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交融由来已久,当然,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的文化交融亦在同步进行。而最广泛的交融体现在广大人民的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及巫术、宗教和民俗活动诸方面。  相似文献   

2.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文化生活部分的内容目标指出:“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这些内容目标都涉及文化的功能问题。文化的功能也就是文化在社会  相似文献   

3.
每个民族都有独有的文化特色,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时俱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归根结底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本文以呼伦贝尔俄罗斯族为例,阐述了笔者对文化变迁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南阳汉画是汉代流行在南阳地区贵族、地主、商人阶层间的一种墓葬装饰艺术,是南阳本地传统文化和春秋战国时期楚、巴蜀、中原文化等长期融合的结晶。汉画"牛虎戏"图像充分体现了这种交融:牛作为辟邪神兽映射出南阳地方文化因素,白虎作为辟邪图案映射出巴文化因素,熊作为辟邪图案映射出楚文化因素。文化交融是南阳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南阳的地理位置、人口的流动性以及发达的商贸经济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是这种文化交融的基础,正是这种交融促成了南阳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的作品及其哲学基础,都宜放在中国文化总体结构中观察。中国文化总体结构的历时发展中,有三个基本的共时结构。先秦的南北义化交融,形成统一的中国本土文化,即汉文化,是第一个基本的共时结构。然后中印文化交融,形成东方文化,即唐宋文化,是第二个基本的共时结构。然后东西文化交融,形成中国近代文化,在“五·四”时期达到高潮而发展至今,是第三个基本的共时结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形态。中西体育文化的交融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在这一历史趋势中,必须理性地审视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充分认识文化的交融并不是民族文化的泯灭。在中西体育文化从冲突、保持、借鉴吸收到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中国传统体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在为世界体育文化的繁荣作贡献。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为中西体育文化的交融和共同发展搭建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催生文化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成为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与会展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会展经济创意创新和跨越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成功地通过自身的耕耘,在会展经济中凸显了文化的力量,呈现出文化视角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过程,比较了其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在华语文化传承、语言播衍方面的不同特点。认为中泰佛儒文化的交融,泰国和睦包容的民族政策和人文环境,是泰国华文教育稳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中泰两国在语言文化交融中也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过度与越界,"适度交融"和"过度交融"构成了泰国华语教育的表征,并以其双重特性共同影响着泰国华语教育的行进步履。  相似文献   

9.
歌圩是壮族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子系统,是维系壮族族群的重要文化要素,也是广西各民族交往的重要平台。在广西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广西各世居民族以歌圩为依托,通过文化、经济、社会交往等的持续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基于文化尊重、文化交融、文化认同和共享的区域文化共同体,进而形成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歌圩传统对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显著作用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今,中国的文化格局仍是一个多元化相互交融的格局。这个格局大体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大概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历史证实了文化单向发展的消极作用和文化多元交融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服装作为载体展现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交融的特征,同时也要求服装设计不断顺应多元文化的发展。现代服装设计既要从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活中追求情感化的情怀,又要借助现代技术和新型材料表现时代的特色,以人为本,推动人类的精神文明进入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交融不同于经济、政治的交融,具有更强的不确定性,这导致文化碰撞往往比经济、政治的碰撞更为激烈。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交融过程中同样伴随语言融合发展,需要深入分析语言和文化多元融合,从而探索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语言融合发展路径,为语言文化全球化发展和多元文化交流提供助力。由张彤所著的《语言交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深刻指出语言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强弱对比相同,语言也存在强势和弱势之分。面对语言产生的激烈竞争问题,需要用统一且合理的评判标准客观看待语言的融合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16,(4):13-17
温斌教授的著作《民族文化交融与元代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以元代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为研究对象,从民族文化交融的角度切入文学历史,在对史料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交融与元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刻、全面的论述。作者对民族文化史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关系的研究,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灿烂面貌,而且其分析的元代民族文化交融对当今中国的统一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融会与人格完善:—高等教育目的刍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校乃文化融会之地,大学应有传递知识和学术创新的文化价值观,要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中外文化交融,让学子们成长在文化荟萃的氛围之中,通过学科交叉,文理渗透,中西文化整合,理想文化与现实文化协调等以形成文化整合能力,并在良好的教师文化的影响下,使高等教育不断向培养出人格完善的人这一神圣的教育目的迈进。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互动与交融是由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加强二者的互动与交融可通过以下途径:第一,明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互动与交融的指导思想;第二,引入优秀的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开放式的校园文化;第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多渠道化;第四,找准二者的契合点,构建学习型组织文化;第五,确立二者的互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外语特色学校是特色学校中的一类,是以外语教育教学为办学特色的学校,其办学理念体现对文化交融的全面理解,其管理体制体现对文化交融的适应改造,其师生行为体现对文化交融的兼容并包,还必须在课程教学中凸显外语语言学习的优势。其文化要素包括体现跨文化教育的学校价值观、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服务、坚持效率为先的学校管理、体现包容和尊重的师生行为、突出外语特色、坚持文理并重、开阔国际视野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中国,广大青年学生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日趋深入的多元文化环境之下,他们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因此,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条件下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先进文化,自觉鉴别和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提高青年学生的道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钱荣  季春花 《职教通讯》2012,(23):76-78
校企文化交融是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途径,是优秀企业对未来员工的必然诉求,是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文化交融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校企文化交融下德育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德育管理的观念开放融合;德育管理的内容职业引领;德育管理的主体全员参与;德育管理的关键规范约人;德育管理的抓手多元评价;德育管理的愿景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以及各民族人口更大范围、更高频次的迁徙和流动,必将带来多元民族文化的碰撞、冲突和交融。由于随家庭迁徙和流动的儿童和青少年进入流入地学校就读,带来多元民族文化的冲突和碰撞,学校便成为多元民族文化冲突和交融的典型缩影。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学校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现实意义体现在文化认同、文化共生及文化内化三个层面。学校多元文化交融的路径有四:调动多方主体,营造多元包容环境;倾注人文关怀,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萃取民族文化营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走向共生。  相似文献   

20.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文化的功能是认识客观世界,了解客观世界,按客观规律办事;人文文化回答的是精神世界的问题,强调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人文为立人之本,科学为立世之基;二者同源共生互通,互异互补同求;二者的交融,能够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因此,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