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崔莺莺与杜丽娘生活的时代背景及环境、爱情观、结局等角度分析比较中得出,二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叛逆,她们身上显示出封建社会女性罕见的反叛色彩.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被视为反道学的经典,受到离经叛道者的推崇。杜丽娘成为几代女性追求的楷模。今天,以当代女性的眼光回望,穿越历史解构的合理性和当然性,对杜丽娘的喜剧命运进行女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透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我们也不难看出汤显祖的婚姻爱情观。一.反封建传统  相似文献   

4.
杜丽娘形象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是对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否定,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理学的大胆挑战。这一形象的塑造,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程度。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的《牡丹亭》写的虽然是一位贵族少女由情而梦、由梦而死、死而复生、终成眷属的情节奇幻的爱情故事,但它却表达了广大被压迫妇女反对封建礼教,执著追求自由爱情和强烈的个性解放的精神。杜丽娘是作者精心创作的人物,"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在刻画其纯美与痴情的同时,作者又在杜丽娘身上加入了诸多大胆的男女情爱描写,这些描写不但没有破坏杜丽娘的美好形象,而且实际读来是艳而不淫,俗而不秽,是人物心路历程变化必不可少的元素,也使得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6.
对杜丽娘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洞悉“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即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封建礼教.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幸福和理想生活的巨大的叛逆潮流。  相似文献   

7.
《西厢记》与《牡丹亭》都是反映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两部杰出剧作。这两部戏剧分别塑造了至情至爱的崔莺莺和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杜丽娘两位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是名门闺秀,都是豆蔻年华、如花貌美,她们知书达礼、举止优雅,但都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而不能在适当的年龄里表情抒怀而苦闷压抑,人的自然情感受到外界环境的严重束缚之下身心将难以负重,才发生了剧情里的奇妙转折——莺莺和丽娘对封建礼教展开强烈反抗。这也代表着千百年来在男权社会统治之下,备受压抑和束缚的广大妇女同胞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一、三个形象   杜丽娘--小姐   春香--丫头   陈最良--塾师   二、三种性格   杜丽娘是大家闺秀,生于名门宦族之家,长于深闺之中,其性格比较复杂,外在的表现与真实的心理并不一致:知挡达理而又向往自由,温顺而又不失个性.稳重而又不失机敏,厌烦陈旧的教育模式,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抵制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  相似文献   

9.
司强 《华章》2007,(7):144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杜丽娘这一形象一直被认为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追求爱情自由的典范.然而,换个角度来说,我们不禁要问:她为什么死去活来?为什么是她死而非柳梦梅?为什么从死到活还需要一个个"拯救者"?本文试从女性视角出发回答上述问题,揭示隐匿于后台的强大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威慑.  相似文献   

10.
《牡丹亭》的问世受到了明清女性的热烈追捧,杜丽娘这一典型艺术形象引起广大女性读者的共鸣,女性对于《牡丹亭》的解读从来就没有间歇过,女性对《牡丹亭》的阅读接受带有强烈的性别认同色彩,同时她们更多地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解读作品,她们的解读更加感性和细腻,对杜丽娘内心世界的把握更通透,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吕晴 《华章》2012,(18)
《牡丹亭》中的"至情"女子杜丽娘与《金瓶梅》塑造的"淫妇"潘金莲都是明中叶以后个性解放思潮的产物,二人与现实的冲突都表现在对于情欲解放的渴求,却因情欲的不同取向而导致了结局的迥异,它表明在封建礼教仍旧根深蒂固的前提下,人欲只有实现合理化与合礼化才能免遭社会的惩罚.  相似文献   

12.
在晚明个性解放的时代,形成了强大的写"情"思潮。汤显祖是这批人中的佼佼者,并在《牡丹亭》中把"至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主人公杜丽娘即是汤显祖的化身,她对情的生生死死的追求其实是汤显祖对"情"的追求。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至情之人,反映出汤显祖人性的觉醒和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崔莺莺和杜丽娘分别是《西厢记》、《牡丹亭》中的主角,她们都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就受着严格正统的封建教育,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各异,本文分析,比较了崔莺莺和杜丽娘在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时代特征,如果说《西厢记》表达的是封建的婚姻制度如何对幸福的恋人设置障碍并加以迫害,那么《牡丹亭》是写杜丽娘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爱情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杜丽娘是汤显祖贡献给中国文学史的一个光彩动人的艺术形象.自诞生以来.人们不断地为她唱着赞美之歌. 她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坚贞不渝的自由爱情.体现了对封建礼教和禁欲主义的强烈反抗和无声控诉.并以其曲折复杂的心理路程.完成了自我性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一个敢于大胆追求爱情及幸福婚姻的勇敢女性。杜丽娘身边那些代表社会正统意识和正统势力的人以他们各自的方式给予她最大的压迫,像一张无形的网,紧紧束缚着她,使她窒息而死。因为杜丽娘的爱情追求在当时缺乏现实性,是一种徒然的渴望,是为封建礼教所不允许的,所以注定了一个追求幸福生活女性的悲剧命运。杜丽娘的形象深刻揭示出人性终将突破礼教的束缚,绽放出无限魅力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牡丹亭》《桃花扇》中杜丽娘和李香君两位女性,是明清女性爱情意识觉醒的典型代表,她们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是女性对自身爱情观念的探索和深化。也反映出现实中女性渴望解放,对个性自由不断追求,暗示了社会思潮的变革和进步。杜丽娘和李香君对于爱情的觉醒同样会影响现实中的万千女性,为自己而争取幸福,不甘于做闺房淑女.关心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平等,女性解放的呼声不断涌出,可以说杜丽娘和李香君对于爱情意识的觉醒,给清代以及后世带来了一定解放思想的作用,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评论界都把崔莺莺和杜丽娘看作是追求婚姻自由,反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小姐的典型.但在她们思想的深处却依然都是以封建体制中名门闺秀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的.本文试从"名门闺秀"的角度入手,分析崔、杜二人反抗中的软弱性与矛盾面.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化上处于劣势的性别,女性积极追求爱与性的权利通常被剥夺,正如《牡丹亭》和《莎乐美》所揭示的,当有个别女性起来反抗时,会遭到各方面的抵制。东方女性杜丽娘郁郁寡欢,终其一生,而西方的莎乐美则能够大胆追求自身欲望。然而,她们的爱有殊途,情却同归,在死亡面前真正得到了考验。  相似文献   

19.
《牡丹亭》成功地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女性形象。在男权制社会的文化压制下,杜丽娘自身性格意识中体现出顺从的文化属性,而与她本性的自然的女性属性形成一种冲突和矛盾。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的文化属性与女性属性处于一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相斥亦相容的矛盾状态,而这种状态,又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牡丹亭》作为我国戏剧艺术长廊中的"双璧",不仅突破了前人创作中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而且分别塑造了各具时代特点、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崔莺莺与杜丽娘。这两个封建社会执着追求爱情幸福的大胆女子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她们都是封建营垒中具有叛逆性格的贵族小姐,都对"情"情有独钟,以"情"反理,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以各自的斗争方式对抗封建专制。但由于两剧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人物生活的环境不同,人物的反抗经历不同,崔莺莺与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内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